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23 18:30:01 阅读:159
今天趣历史给大家带来徐庶和杨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一起看一看。
徐庶和杨修,在正史和《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差异较大。按民间形象,俩人都不大讨喜,心不在曹操身上。他们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一个白长一张嘴,理直气壮地吃“霸王餐”,另一个则吃饭的家伙事被没收,让人搞不懂曹孟德为啥厚此薄彼。
于是徐庶被诸葛亮、崔州平、石韬、孟建、司马徽等名流,引为知己,慢慢成了荆州一带的名士。徐庶不光是刘备在荆州初期,最重要的智囊,还给刘备引荐了诸葛亮。
曹操征讨刘表时,刘备兵败樊城,搞得妻离子散,徐庶也把老娘搞丢了。《三国演义》上说,那是程昱的主意,俘虏徐母就是为了要挟得到徐庶。
果然,徐庶眼泪吧擦地与刘备告别,为了母亲放弃了辅佐刘备,成就功业的理想。当然,为了心目中的那个“忠诚”,他当了曹营一辈子食客,始终不给曹操献一计。
不过,历史中的徐庶,跟《三国演义》差异不小。根据《魏略》记载,所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根本不存在。
别人揣摩圣意,仅仅是为了个人行为的投机取巧,杨修不是,他是为了炫耀,所以常常把揣摩的结果四处张扬,让曹操一点小心思都藏不住,甚至坏了法度。
民间形象中,曹操对杨修,既仰慕其才,又愤恨于他的目空一切。所以找了个借口,没收他那张臭嘴。
不过,历史中的杨修,跟民间形象不同。
杨修的职务是主簿,也就是曹操的秘书。表面上看,主簿不算起眼,可事实上,杨修是曹操军政决策的大参谋。他对很多事情的见解,连曹操都自叹不如。可见杨修这个主簿,其实有参与决策的权力,秤砣虽小压千斤,他在曹操心目中,占据着很重的分量。
所以,不存在杨修不为曹操献一计的说法,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曹操献计。
杨修经常献计,也常常说到曹操心里。那就怪了,一个吃白饭的安然无恙,撅屁股干活的反被杀了?参与到争储事件的认多了去了,人家杨修也不想参与,还不是被你宝贝儿子逼的?怎么就不能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其实,杨修即便不参与争储事件,我觉得他也早晚会“失足”!徐庶对曹操哀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而曹操对杨修,也同样感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什么意思?难道杨修看不起曹操?是的!
曹操曾经给杨修的父亲杨彪,写过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
你儿子仗着你的权势,跟我不一条心,我很不得把他办了!
东汉二百年历史,就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历史,他们享有与皇权共治天下的特权,家族也受到特殊照顾,累世兴旺发达。曹操上台意味着什么?干掉了豪门集团的特权,革了人家的命!
这就是曹操,为何一辈子跟所谓的名儒们过不去的原因。他与袁氏为敌,杀孔融、边让,最后跟荀彧翻脸,根子都在这里。
杨修服务于曹操,是一种迫不得已,人家是军阀,豪族的优势在政治,不在军事,刀把子之下,只好违心地低头。
曹操一直希望得到杨修的支持,毕竟他具有政治代表意义。可杨修是“身服心不服”,让曹操感叹“每不与吾同怀”,一片丹心照了“沟渠”。既然如此,还有让他活下去的必要吗?
徐庶则不同,他本就是个寒族。曹操的最大拥趸是谁?就是寒门士族。曹操干掉了“察举制”,废掉了豪门的特权,把机会留给了拥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
所以,我是不相信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政治立场决定了曹操把杨修当作敌手,把徐庶当作盟友。这就是徐庶与杨修,不同结局的原因。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