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22 11:00:01 阅读:16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带来了一篇关于杨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直以来,说到杨修的死很多人都会想到曹操,因为最终是曹操杀了他。然而尽管如此,却不能说杨修是被曹操害死的,因为纵观杨修的一生,他这个人虽然很聪明,能看得懂曹操心里在想什么,可是他却将这些表露了出来,让别人都知道,大家都会认为杨修很理解曹操,可他只是小聪明,对于曹操的理解也不能算很透彻,否则就不会将这些事情都说出来了。
杨修之死为什么怪不得曹操,懂的收放自如才是大军师。在谋略上,杨修确实是一位大军师。从他辅佐曹植与司马懿辅佐曹丕中可以看出来,曹丕曹植两人来回过招而不败,能和司马懿打个平手也是很厉害了。只是为什么曹操要让杨修死?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想要释放更多,要懂得收敛。杨修就是一味的释放自己的才能,让曹操厌烦才惹来杀身之祸。
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针见血的指出,杨修之死与他的“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有关。《三国志》中也写到“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虽然提到杨修那“袁氏之甥”的身份也是导致其被杀的原因之一,但也承认杨修之死和他的才华有关。
曹操暗试曹丕、曹植事件
曹操想考查一下曹丕、曹植的临机处事能力。故意让两人出城,却在暗中吩咐门吏不让两人出城。结果,曹丕老老实实地退回来了,而曹植却在杨修的指点之下,杀了门吏。杨修又一次的料到了曹操的意图。而曹操知道后已经不是简单的“恶之”,此时的他已是怒火冲天。
从上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修特殊的才华其实就是对曹操意图的洞察力。用夏侯敦的话来说,就是“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杨修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心理专家,在“众人皆醉”之时,他却可以“独醒”。他总是可以准确的掌握曹操的心理动态。在杨修面前,曹操就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所有的秘密都一览无遗。
曹操本来就生性多疑,他当然不会愿意自己的部下将自己完全看透。在部下面前,曹操更愿意保持一种神秘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部下。而曹操的大部分部下对曹操的意图的确是常常摸不着头脑。可曹操的种种小把戏却无法瞒过杨修,本来杨修把握住曹操的意图也就罢了,可他却不肯将之藏在心里,反而屡次把曹操的意图解释给别人听。这样一来,曹操所追求的神秘感便荡然无存,他对部下的控制力无疑也会随之减弱。于是,当杨修再一次从一根“鸡胁”中看出曹操退兵意图,并毫不顾忌的将之告诉夏侯敦时,曹操终于对杨修忍无可忍,他以“乱我军心”为名,将之杀死。
可怜杨修看穿了曹操这么多次,却始终没有看出曹操早已经对自己死了杀心,还是一如既往地将四处传播曹操的各种意图想法,最终导致自己被杀。从这点来看,杨修也并没有完全看透曹操,他的才能只是小才小聪明,并没有什么大的谋略。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