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21 11:30:01 阅读:157
王安石变法大家应该都熟悉,是北宋时期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从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方面入手,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的方针政策。下面趣历史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二来,此次变法没有从实际出发,操之过急了。
对此王安石其实是知道的,可他实际操作起来却操之过急了,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将十几项改革全面展开,别说是当时社会各阶层能否有这样的承受力,就放到现在来说,怕都是有些玄。就这样,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我们来看均输法。均输法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我这的粮价高,外地的粮价低,我就可以按低粮价来买粮食一百斤,国家统一管理和控制,再直白点就叫“宏观调控”。可如此一来,势必就压抑了商人交流市场,长期的话,商贸市场势必就成了一潭死水。如果一些官吏再趁机弄权,假公济私的话,此法的危害则更胜于商人的投机钻营。
自古以来,变法都是需要依靠吏治的,而吏治之首就是要精简机构,裁剪冗员,此乃千古不变之理。以国营来代替民营,各地大量设置机构,增加官员,厚其俸禄,加其赏银,如此这般,其经费早已超过了新法从商人手中夺回的均输之利。而一些地方官员更是暗地里将经营权又转手与商人,自己则挂名取利。
这样的律法,怎能不滋生腐败?
四来,王安石偏执,树敌过多,缺乏一位改革家必要的自身修养。
王安石性格偏执,刚愎自用,即便是在与宋神宗议论国事时,皆会有所抗辩,声色俱厉。在变法的过程中,他更是一贯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导致朝中大臣都与之决裂。这其中有他原来的政治靠山韩维等人,有他原来的科举恩师文彦博、欧阳修等人,有他原来的顶头上司富弼、韩琦等人,也有他原来的文坛师友范缜、苏轼、司马光等人。
这些人虽说都是当时的俊杰,朝廷的重臣,可却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某些做法,而被逐一赶出朝廷。
另外当时王安石掌控变法机构名叫“制置三司条例司”,是北宋最高的财政机构,是一个超越朝廷六部就卿等一切权力部门的机构,但因为缺乏相应的权力部门制衡,结果成了一个滋生新的弊端的温床。而王安石所网罗的吕惠卿、曾布、谢景温等这批人,不但是道德层面上的小人,同时也缺少为民造福的志向,更缺乏为官为吏的根基。
任由这样一帮人来掌控变法大权,怎能不失败?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说此次变法遭到了朝中保守派的顽强反抗,但压垮他们的却是自己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
在变法出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王安石和吕惠卿、谢景温、曾布等人不但互相推诿,还互相指责非难,造成反目成仇,势同水火的局面,致使朝政大乱,社稷动荡。宋神宗一怒之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全部贬谪外放。后来虽说新法仍有野火春风之势,但已是强弩之末,司马光入主相位后,彻底废除新法。
总的来说一句话,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虽说失败了,但留给后人的启示无疑是深刻的。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