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24 09:22:18 阅读:76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其中,针对燕王朱棣来说,建文帝朱允炆选择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于是,在削藩的背景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就靖难之役来说,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所以,问题来了,朱棣因削藩而造反,那么他称帝后,又是如何对待那些藩王呢?
一
首先,在登基称帝后,为了坐稳皇位,朱棣对于明朝各地的藩王,自然是大力笼络和安抚了。公元1402年,朱棣称帝后,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在此之前,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被建文帝朱允炆所废除。紧接着,明成祖朱棣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到了公元1403年正月,朱棣正式下令,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回到原先的分封之地。
当然,对于建文帝朱允炆一系的宗室,明成祖朱棣自然是要进行打压的。公元1403年六月,明成祖朱棣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同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在王爵中,亲王高于郡王,可以说是王爵中最尊贵的了。并且,朱棣还将朱标之子朱允熥、朱允熞废为庶人。
四
最后,总的来说,建文帝朱允炆没有实现的目标,终于被明成祖朱棣给实现了。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朱棣手段的高明,比如建文帝朱允炆在削藩的过程中,手段过于强硬,不给这些藩王一条活路,这当然激起了朱棣的反抗,并导致其他藩王都没有占到朱允炆这一边。相对于朱允炆,朱棣自然更加成熟和老成,也即其采用了“恩威并重”的手段,在削除兵权的同时,提高了这些藩王及其后人的俸禄待遇,从而让削藩策略可以顺利执行。
不过,凡是有利也有弊,提高藩王及其后人待遇后,明朝的钱财压力自然也大了。在明朝中前期,藩王宗室所带来的钱财压力还不是太大,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各地用兵所带来的粮饷消耗本来就够达了,而藩王宗室也需要一笔庞大的钱财,这显然成为明朝最终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