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的吴起(为什么最后的下场那么悲惨)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19 14:10:02 阅读:182

文章导读:说到吴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跟战国时的其他豪杰不同,吴起一出场,就是一副残忍薄行的形象。《通鉴》上记载他“杀妻求将”...

说到吴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跟战国时的其他豪杰不同,吴起一出场,就是一副残忍薄行的形象。《通鉴》上记载他“杀妻求将”: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通鉴》因袭的其实是《史记·孙吴列传》的说法。但一来据近人考证,吴起从鲁国去魏国的这段时间,齐、鲁进行的两场战争都是齐国获胜;二来鲁国的兵权长期掌握在孟孙、季孙、叔孙三家手中,没多少以外人为将的旁证;三来吴起并非卫国贵族,娶的妻子也就不可能是齐国贵族,非贵族的齐人女子对于两国交战其实无足轻重。所以吴起杀妻,仔细推敲起来貌似是一笔糊涂账,而历史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本来不少。

吴起在军中,跟最下等的士卒同穿同食,运粮的时候身先士卒,不搞三六九等的军官特殊待遇。史载吴起还曾亲自为患病的士卒吸吮疽创,所以部下都愿意为吴起出死力。

但即便战功卓著,魏国对外来的吴起始终还是不放心。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选择了以田文为相,吴起很不服气,找到田文连发三问:

“率领三军,使士兵不怕死、敌国不敢谋,你行还是我行?”“你行。”

“统率百官,抚育万民,充实国家的仓库,你行还是我行?”“你行。”

“守西河,让秦兵不敢东向、韩国赵国只能服从,你行还是我行?”“你行。”

吴起说三方面你都不如我,为什么你的职位反而比我高?田文答道:

“国君还年轻,举国上下还不能完全信任他,大臣们也都在观望,百姓也还未能信服。这时相位究竟是给你呢,还是给我呢?”

无论是《史记》还是《通鉴》,记载的吴起反应都是一致的,“默然良久”之后说:“确实是给你的。”

即便写出了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吴子》传之于后世,军事家吴起却始终受限于原生的卫国人身份。如果他是魏人,魏国的事情要好办得多。

吴起一开始并不是学兵,而是学儒的。在鲁国时,他以孔子弟子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到魏国出任西河守之后,又拜高寿的孔子弟子子夏为师。

魏武侯与群臣乘船巡游西河郡,对吴起说:“坚固的河山,是魏国的国宝啊!”善于体察上意的人,都知道接下来应该说一堆“请大王放心,卑职一定尽心竭力守护我大魏河山”之类的东西,既表了忠心,又让领导满意。

但吴起偏偏不这样说,他的回答是:

“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全要成为您的敌人!”

当时的儒生还并非后世唯唯诺诺的文人,以正言匡扶君主得失,是儒生引以为傲的举止。这样“在德不在险”的语气,活脱脱就是几十年后孟子对国君进言的原型。而魏武侯的回答也是:“善!”

吴起变法的范本,是魏国之前的李悝变法;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又成了数十年后商鞅在秦国变法的范本。最先变法的魏国最先强盛,而变法最彻底最坚决的秦国最终统一六国。

但吴起的运气不佳。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因病而崩。奔回楚都参加悼王葬礼的吴起,遭到了楚国贵族出其不意的群起而攻。他躲在悼王的尸体背后,最终还是被乱箭射成了刺猬,终年五十九岁。

吴起一死,楚国的变法中途夭折,中兴的势头就此打住,从此再也未能在七国争雄中占得什么便宜。吴起离魏则魏弱、死楚则楚衰,以一人之命运系一国之命运,可算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人。

跟孙武比著述、跟白起比战绩、跟孟子比善谏、跟商鞅比变法,吴起集当时的兵家、儒家、法家之大成。不但在当时绝无仅有,即便放眼后世,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文武皆精、上马下马都能治国平天下的全才来。

只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像吴起这样的顶级人才,卫国根本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要建功立业,就必须离卫而他往。但一直到战国末期,诸国对于非本国出身的所谓客卿一直都严加提防、心怀存疑。即便在一百多年后,秦国的李斯还因为是楚人而差点被逐出秦国,更不用说在战国初始时,身为卫人的吴起会怎样遭到魏国的猜忌。

在楚国吴起倒是得遇明主,但楚悼王虽然全心信任,却实在又寿命太短。失去了国君的支持,吴起连及时逃离楚国的可能都没有。而跟秦国相比,楚国的旧贵族更多、变法阻力更大,所以虽然商鞅和吴起的变法其实如出一辙也同样身死异乡,但商鞅的变法措施能在他身后继续下去,而吴起一死,其变法就烟消云散。司马迁遍述其他诸国的变法,唯独在《史记·楚世家》里,连一个字都没有写——变法的持续时间实在太短了。得利的是楚国,招怨的却是吴起。人的能力再强如像吴起这样兵儒法兼通,形势的力量也还是远远大过人。变法者得善终的唯一方式,几乎只有变法者死在掌权者之前。

何况富贵向来险中求,建功立业的另一面往往就是身首异处。如果出身微末又天赋异禀、雄心勃勃杀伐决断的同时又想皆大欢喜全身远祸,应该做些什么呢?

只能做梦了。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