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1-26 08:54:01 阅读:37
在中国古代历朝皇帝中,用千古一帝来冠名秦始皇嬴政,想必是最没有争议的事情。论及秦始皇的功绩,统一六国,结束割据战争;建立中央集权王朝,设立郡县制;车同文、书同轨;北筑长城,南征百越等等。不过,功过也是相对的,
首先,针对“焚书坑儒”这个说法,也被称呼“焚诗书,坑术士”。在西汉之后,通常被固定为“焚书坑儒”。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刘向《〈战国策〉序》曾记载道:“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那么,焚书坑儒的起因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战国时齐国的博士,当时秦朝的仆射淳于越反对秦始皇的郡县制。在淳于越看来,秦朝在管理地方应当遵循周朝的分封制,而淳于越的看法遭到好兄弟李斯的责难。不仅如此,李斯还向秦始皇建议禁止百姓以古非今,尤其是避免文人们以私学诽谤朝政。
另一方面,术士侯生和卢生利用嬴政急于长生不老的念头,打着为秦始皇求取仙丹的幌子,骗取朝廷的丰厚赏赐。尤其是东渡日本的徐福,更是张罗着为秦始皇到东边的仙岛上寻找仙药,结果到了日本就没有回来过。
不过,说到焚书坑儒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虽然商鞅车裂而死,但是商鞅所立之法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秦始皇对法家思想,态度上肯定是欣赏的,行动上肯定是践行的。尤其是商鞅令人诟病的法家思想,更是被韩非子和李斯发扬光大。丞相李斯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也被秦始皇所接受。与此同时,之前在分裂时期散漫闹腾惯了的六国儒生妄图左右秦朝统治阶层的舆论风向。同时为了防止后世出现千千万万的后来者,那就让思想的载体——书本灰飞烟灭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暂的秦朝灭亡后,西汉的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策略。由此,在秦朝被严重打压的儒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更为关键的是,儒家在中国古代朝廷的地位,就此一路走高。
最后,总而言之,焚书坑儒在目的上和独尊儒是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从而稳定秦王朝的统治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