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17 15:10:01 阅读:137
对太子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世民会因太子李承乾的造反而想自杀?怎么可能!这可是杀兄杀弟杀侄子、威逼父皇、历经风雨才登上皇位的狼人,比狠还多一点,没那么脆弱。
话虽如此,确定李承乾叛乱时,李世民心里应该还是很痛苦的,愤怒、怜惜、伤心兼而有之。皇帝之外,他始终是位父亲,有几位父亲,能淡然面对儿子的举刀相向?除非是喜当爹那种。
何况,李世民曾对李承乾寄予厚望。
儿子资质这么好,李世民十分高兴,决心将他培养成一代明君。怎么培养?一方面,从小给他找很多老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让他早早参与政务,有意识地锻炼他的政治能力。
李承乾刚满12岁,李世民就下了一道诏令,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意思是诉讼上如果有谁不服尚书省的判决,可以上诉到东宫,由太子处置。
这样的信任,在皇帝与太子之间是很少见的。李承乾成长起来后,每次李世民外出巡视,都是李承乾留京监国。631年,李承乾生了病,李世民不信佛也不信道,却因为心疼儿子,特意请了道士秦英来为他祈福。李承乾病好后,唐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修建西华观和普光寺以作还愿,同时减免狱中囚犯的罪行,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增加儿子的福运。
到了青春期,更容易因此和父母产生矛盾。李承乾也不例外,越长大越叛逆,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还能缓解他的心情,调和父子之间的矛盾,长孙皇后过世后,李承乾精神处于快崩溃的边缘,看谁都觉得不是好人。
此时如果李世民和李承乾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好好开解他,也许还能好转。但李世民发现李承乾钻牛角尖之后,采用的办法是给他增加魏征这一款的直臣老师。
什么叫直臣?说话特别直。但凡李承乾出了一点小差错,都会惹来他们劈头盖脸的谏言,或者说怒骂。于是李承乾恼羞成怒、自暴自弃,在歧路上越跑越偏,甚至说出当皇帝之后要杀老师这样的话,引来李世民痛心疾首的训斥。
最后选择个性仁厚的李治,实际上也是为了保全李承乾。很显然,李承乾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失去继位的可能。而李泰若为天子,绝对不会放过李承乾。只有李治上位,李承乾才能活。
但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他还活着,李承乾就死了。李世民为之废朝,以国公礼下葬。打个比方,李承乾好比一棵小树苗,李世民辛辛苦苦的浇水施肥,付出诸多心血,指望他长成参天大树,结果这棵树半途中长歪了,白费李世民多年的栽培,能不心痛吗?
李世民最大的错,是高估了李承乾的心理承受能力。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