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13 18:20:01 阅读:57
成化十二年(1476年),妖人李子龙用巫术勾结太监韦舍私自进入宫中,事发后被诛杀。但宪宗皇帝因这件事内心惴惴不安,派时任御马监太监汪直便衣出宫探查,汪直不辱使命,将差事办得很成功,博得了宪宗皇帝的欢心。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宪宗建立西厂,汪直以弱冠之龄统领西厂,任西厂提督。宪宗皇帝看重西厂,汪直又曾服侍过万贵妃,自此权倾朝野,甚至凌驾于东厂之上。但为何这样一名和英宗正统时的王振、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并称明朝”四大宦官”的汪直,要在得势之时激流勇退,远守辽东呢?下面趣历史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很重视对宦官的教育,自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始,明廷即设内书堂,选拔大批年幼的宦官让大学士教习,以为统治者作耳目爪牙之用。此后历代相袭,成为定制。经过内书堂教习的小宦官,往往“用时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也有教员专门教授小宦官们武艺,以便将来作为内侍在危急之时保护皇帝。
汪直也不例外,成化十六年(1481年),鞑靼兵扰靖虏(今甘肃靖远县),汪直和王越挑选二万精兵,在威宁海子奇袭告捷,论功直增禄三百石。成化十七年,鞑靼军入大同境剽掠,汪直等分布官兵截杀,追至黑石崖等处获胜。论功行赏时,太监无秩可升,只能加食米,一般以年十二石为一级,而宪宗给汪直一下子加了三百石,前所未有,创明朝纪录。可见汪直在军事上的个人追求和能力都很出众,这也是他能长久戍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久镇边疆而被宪宗冷落
成化十八年(1483年)后,虽然汪直牢牢掌握了边疆兵权,又监督京师十二团营,但由于长时间戍边,导致在朝中势力的日趋削弱,与宪宗皇帝逐渐疏远,又与万贵妃利益集团中的东厂总督尚铭心生嫌隙。一些边将也向宪宗告发他衅边邀功、拥兵与其他将军交结。但总的来说,数年中汪直是衅边之事少,平边之事多。大的战事计五起,其中三役告捷,没有败过阵。侧面反映出汪直镇守时期边疆情况较为稳定。之后,阁臣万安及诸御史,以西厂须扰官民及汪直已专镇大同等为由,奏请宪宗罢除西厂,得到钦准。自此汪直的荣宠算是走到了尽头。虽然史载汪直专权多年,但其实汪直在西厂建立的第二年就远戍边疆,此后基本在辽东和大同治军作战。汪直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跟王振、刘瑾、魏忠贤齐名的宦官专权的代表人物,但他在深受皇帝恩宠之时选择远离权力中心,到边疆立军功寻找自己的出路。可见他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权阉,他的擅权和危害远远不及王振、刘瑾和魏忠贤。最后汪直被贬为庶人,民间也没有因为他失势而群起攻之,虽说是不知所终,但是比起其他三人的下场,也算得上善终了。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