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商鞅的下场为何会这么惨(与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8-10 14:00:01 阅读:85

文章导读:《芈月传》一开始,就出现的是一位落魄男子和他的仆人敲响一户人家的门,问是否可以留宿。开门的老人坚决不允许,即便用重金相谢,老人也坚决不肯。
这样的场景看起来很令...

《芈月传》一开始,就出现的是一位落魄男子和他的仆人敲响一户人家的门,问是否可以留宿。开门的老人坚决不允许,即便用重金相谢,老人也坚决不肯。

这样的场景看起来很令人唏嘘,只怕下一句观众们就要感慨人心不古了。但是这位老人说,不是我不让你住,现在奉行的是商君之法,如果你没有路引,我贸然让你进来,一旦被查处不止我这一家老小要遭殃,连街坊邻居都要被砍头。

落魄男子一声叹息,直言自己是作法自毙。看到这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位就是商鞅。通过种种严苛的刑罚让秦国强大起来,最后自己却落得无人收留,被车裂的后果。

商鞅是秦孝公的重臣,秦惠文王一上位,立刻杀了这位重臣,这不免让人猜测是秦惠文王报私仇,才用这样的方式杀商鞅。而且在电视剧中,临死之前,商鞅高声呼喊:商鞅虽死,其法不灭,又有何憾?只可惜看不见我大秦一统天下,帝业之成了!

这句话不免勾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毕竟大家都知道,秦国是因为用了商鞅,才有了现在的强大。秦国国君用商鞅,把他放在前面扛着贵族的攻击和厌恶,为了变法到处得罪人,最后国君落下好处了,国家富强了,就要将变法的人杀了。

人都得罪干净了,上至太子下至百姓,都得罪完了。唯一护着他的秦孝公一死,太子继位,自然不会放过他。

但是商鞅的死也不是完全可惜的,他的被杀早有预兆。在商鞅被杀的半年前,有一位叫赵良的人来拜见他,他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读e,四声)谔”。

当时商鞅问他,自己与当年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的百里奚相比怎么样,谁更有才能?面对这个问题赵良先说,一千个人奉承你,不如一个人跟你说真话。言下之意就是我现在说的是真话,真话不好听,希望你不要杀我。

赵良说,当年的百里奚,他出身低微,被秦穆公请出山辅佐,所获得的成就不比您现在差。但是他的品德可高尚得多,他出门从来不坐豪车,也不用下属打伞,他死的时候全国百姓都为之痛哭流涕。但是您呢?您是奸臣推荐来的,执政之间好用酷刑,百姓不堪其苦。您出门的时候没有车在前边开路,身边围绕着百八十个人保护着,就不能放心出门,生怕被刺杀。由此可见,您不得人心,跟百里奚根本没法比。您要是现在立刻放弃您的封地,放弃这些官职归隐深林,劝皇帝重用贤才,多去寻找归隐之士,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当时商鞅并不以为意,正如多年前商鞅还在魏国的时候,魏国老丞相向魏王推荐商鞅,说自己死后,商鞅可以代替自己的位置。魏王不答应,老丞相便说,如果不能重用商鞅,那就杀了商鞅,千万不能让他去别的国家。

魏王走后,老丞相又对商鞅说,先君后友。我为了魏国请求大王杀了你,但是为了你请你快逃离魏国。商鞅当时说,没关系,魏王既然不想重用我,肯定也不会杀了我。那时候的商鞅还叫卫鞅,来自卫国这个小国,人微言轻,一直在魏国待到秦国发布求贤令,才动身去了秦国。

他这意思,就是要让百姓贫穷,要让百姓愚昧,让百姓没有反抗之力,只能听从国家机器的摆布。国家需要什么就从百姓那里获取,但是百姓需要什么却不能从国家获取,因为这样会让国家有损失。

商鞅直接把国家和人民放在了对立面,通过压榨人民来达到国家上下的统一,令行禁止。这样一来,百姓对国家不是敬畏爱戴,而是惧怕。

但是秦孝公还是聪明的,成就霸业的帝王不会连这点手段都没有。秦孝公将商鞅推到百姓和贵族面前,给商鞅站在背后撑腰,给他封地宅院和奴仆,从自己做起遵从商鞅的变法。就这样,全国上下,商鞅的话比秦孝公的话还好使。太子犯法,商鞅说一不二割了太子两位老师的鼻子。

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候,商鞅的权势在秦国已经达到了顶峰。“重轻罚”,即便是犯很小的错,也会受到很重的惩罚,动不动就连坐,有时候一人犯错,能杀完整个村子的人。

贵族恨他,百姓怕他,下一任统治者,原来的太子,又与他有私仇。秦孝公临死前,对商鞅说想要把王位传给他。虽然是试探,但也足够引起太子的警惕。太子一上任,就必须要杀了他,而在这个时候,他想逃往魏国,魏国人却深恨他用计骗走自己国家的大将军,导致魏国大败,不肯接纳他。

所以商鞅这个时候是真的走投无路,最后他也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引颈受戮,而是回到自己的封地,率领亲兵抵抗,兵败被杀,尸体被车裂。

有意思的是,秦惠文王在商鞅死后,说商鞅谋反并没有证据,一举将促成此事的贵族一网打尽,从此大权独揽,再也没有了权臣掣肘的危险。

纵观全局,商鞅被新上任的秦惠文王杀死,也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的事情。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