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13 19:54:33 阅读:143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史学界通常把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而盛唐和中唐的分界点就是“安史之乱”。而且从唐朝国祚来看,安史之乱的初唐和盛唐时期是唐朝繁花着锦、烈火烹油到极盛的辉煌阶段;而经过安史之乱的巨大打击后,唐朝居然又延续统治了150年之久,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
而“安史之乱”在唐朝的历史上对于唐朝来说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得不说,“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打击来说确实很蛮大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一度出现了“双悬日月照乾坤”——即唐玄宗和唐肃宗同时在位的混乱局面,可见政治上的混乱。
而且,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那些手握大权的节度使,在一开始还比较听朝廷的命令。但是在安史之乱过后,这些节度使基本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由此,这意味着唐朝很难从这些地区获取赋税了。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国家开始没钱了,那么这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代表着就一去不复返了。那么唐朝这个国家为什么还能坚持150年之久呢?
首先,在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对于政治进行了改革,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就是唐朝政府形同虚设的藩镇管理体制,放纵地方节度使不断坐大,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起兵谋反的局面。因此,在安史之乱后,喘过气的唐朝统治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削弱和夺取地方节度使的控制力。
779年,吐蕃、南诏入侵四川,以往这种事都是由中央政府指挥地方节度使出兵平乱,但唐德宗却派出中央神策军,在平乱的同时,渗入到藩镇军队中,从而巧妙的解体了藩镇势力。
因此,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行之有效的藩镇制度和管理思路,使得藩镇势力的不断削弱,中央政府管理范围的因此而不断扩大,是唐朝得以延续150年国祚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在经济上,安史之乱后,百姓不断逃难到了南方。随着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南方地区的经济得以在唐宋时期超过了北方地区。由此,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因为可以从江南地区获得可观的赋税,所以拥有了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且江南地区也没有被节度使所割据,还是属于中央王朝,所以江南地区为朝廷提供了可观的赋税。
而且隋炀帝时期开发的大运河在这一时期内提供了非常大的作用,江南地区的赋税、物资等能够运到京城长安,最主要的通道就是大运河。
最后,在思想上,经历过社会动乱的人,都是渴望和平的。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人民都渴望过上稳定的生活。唐朝统治者们当然也知道,统一思想对于一个大一统帝国的重要性。
在安史之乱前,佛道盛行,人民思想领域混乱,十分不利于帝国的统治。因此,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者就进行了儒学复兴运动,利用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期望,“独尊儒术”,大肆传播儒家的封建忠君、三纲五常思想,强调自身政权的统治合法性,从而为延续唐朝的寿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唐朝虽经历安史之乱,大不如前,但有幸的是,后继仍有明君出现。最为有名的便是有“小太宗”之称的唐宣宗李忱,他一度把唐朝带入到繁荣昌盛的时代。而且唐朝中后期没有再出现一位像安禄山这样的势力,唐朝的各种势力得以维持一段平衡,从而让唐朝可以苦撑150年之久。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