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顺治帝为什么要设置四名顾命大臣?他们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11-01 08:09:01 阅读:389

文章导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顺治的故事。  顾命大臣,又可以称辅政大臣,他的存在由来已久,是指老皇帝临终前委托治理朝政的重臣。  虽说目的是为了王朝稳定与和谐,但往往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顾命大臣处理不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顺治的故事。

  顾命大臣,又可以称辅政大臣,他的存在由来已久,是指老皇帝临终前委托治理朝政的重臣。

  虽说目的是为了王朝稳定与和谐,但往往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顾命大臣处理不好“重”与“忠”之间的关系,进而爆发天子与臣子的腥风血雨,改朝换代,都是常见的。

  前有魏国曹睿,死前授权司马懿、曹爽辅佐新主,斗争持续三代,以夏侯曹氏几乎灭族告终;中有宇文赟移权与杨坚,后者逼迫幼帝禅位,开创大隋王朝;又有顺治临终托孤,叫来四位辅政大臣,掣肘康熙。

  种种不良后果,皇帝难道不知吗?远的不提,就说顺治,六岁登基,却身不由己,朝政被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把持,他太知道权力的不可控与君权的举步维艰;自幼熟悉古书,长大后又推崇汉文化,历史中的典故,也能透彻。

  所以,顺治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

  在此之前,我们看看这“四位一体”的设置。

  既然是辅政,需要得到群臣认可,故而 四人必须劳苦功高:

  史书对索尼的记载,是开国功臣硕色(文官)之后,但笔者却认为,索尼的地位根本源于自己青年时期的政治选择。皇太极死后,大清发生过一场围绕着皇子豪格与皇弟多尔衮的国本之争。这场剑拔弩张的对抗,以少年福临登基告终,结果看似取中平衡,但实际上,多尔衮一派有压倒性的胜利,掌握了更高的权利。期间,有一小的人事变动,很容易被忽视:顺治五年,由贝子屯齐告发,索尼与他人密谋拥护豪格为帝,虽应处死,却念其功劳只罚守陵。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多尔衮肃清政敌的一个手段。

  顺治八年,福临终于亲政,第一件事,就是将索尼接回北京,并赐予高官厚禄:一等伯世袭,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

  “敌人的敌人,可不就是我的朋友”

  苏克萨哈呢?恐怕比索尼更“有用”。

  史载:顺治七年,苏克萨哈告发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罢免。

  苏克萨哈出身满洲正白旗,本是多尔衮亲信,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临阵倒戈,成为顺治手中一把利剑。一年后,多尔管坠马身亡,而苏克萨哈则取代他进入议政王大臣会议。

  “聪明人之间的谈话,总为双赢”

  相较之下,遏必隆与鳌拜,则是老牌军事功臣,父亲与叔叔均是后金五大臣成员。

  因为劳苦功高,所以没谁能比这个四人小组更能稳定朝纲。

  因为身经百战,也没谁能替代他们决策用兵漠北,征战西南。

  当然,以上是“有用”的一面,顺治也有制衡。

  四位辅政大臣内部,不是和谐一致。例如,索尼、遏必隆、鳌拜,都是出身满洲黄旗,苏克萨哈却是满洲白旗。一直以来,旗色的差距,使得四人内部偶有斗争,直至后期,相互弹劾,暗害。

  “让他们抢,让他们争,让他们对你的一点恩赐都感恩戴德”

  这大概就是顺治对康熙的期许,事实上,康熙也是这么做的。

  我们都知道,玄烨的第一代皇后乃是索尼孙女赫舍里。殊不知,在同期遏必隆的女儿、鳌拜的女也入宫为妃,日后,她则是第二代皇后孝昭任。前朝向来联系后宫,选妃的配置也是康熙试图制衡,避免一家独大。

  让我看看四位顾命大臣的结局吧:

  首先死掉的是苏克萨哈。在与鳌拜之争中,遭到弹劾,以二十四项罪名被处死。

  之后就是鳌拜,生擒之后老死于狱中。

  遏必隆由于纵容鳌拜,不加规劝,也被削去太师职位,不在辅政。

  唯有索尼,在山雨欲来之际,年迈病逝,晚节得保。

  后记:平心而论,四位辅政大臣确实给少年康熙带来了不少的苦恼,但是同时,他们以老练的手腕,和超人的经验为大清开国初期平定许多祸患。玄烨也因为辅政大臣的存在,从儿时就锻炼出非同一般的城府,以至于在后期削除三藩时表现出来的“忍耐”,收复台湾时表现出的“锐气”,都与少年经历分不开。

  再说顺治,他不知道“辅臣”的隐患吗?并不是。只是为君之道,向来不可能穷兵黩武,而是在需要人手时,有能力动用国家最强大的力量,不要时,也有手段将权力收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顺治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