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萧何到底是不是“成也韩信,败也韩信”呢?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10-29 01:12:01 阅读:30

文章导读: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同样可以反过来:对于萧何而言,又何尝不是“成也韩信,败也韩信”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最初的美谈:萧何月下追韩信  对于双方来说,“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那个夜晚,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同样可以反过来:对于萧何而言,又何尝不是“成也韩信,败也韩信”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最初的美谈:萧何月下追韩信

  对于双方来说,“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那个夜晚,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韩信在刘邦的手下,起初并不受重视,只是做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后来升职到管理粮饷。他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刘邦的重视,于是愤而出走,估计是决定再换个新东家——毕竟,在投奔刘邦之前,他已经先后在项梁、项羽手下工作过了。

  但这次出走的结果不同,这一次,萧何拦住了他。

  那时候,萧何已经是刘邦手下不可或缺的丞相,发现萧何不见了,军吏立马跑来向刘邦汇报:“不好了!萧丞相也跑了!”

  当时汉军被项羽排挤到汉中,行军途中便有数十位将领逃亡,将士们思念家乡,逃走的人也越来越多。听到萧何也跑了,刘邦大惊失色,直呼这还了得,马不停蹄地派遣下属去把萧何找回来。

  直到第三天,萧何才带着韩信返回南郑。

  已经成为刘邦左右手的萧何,为何会对一个无名小卒如此上心?也许,正是在韩信的身上,萧何看到了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汉初三杰,开国首功

  看到萧何回来了,刘邦又是高兴,又是生气,忍不住骂他:“你跑什么?”

  萧何当然回答,我没有要跑,我是去追韩信回来。刘邦又骂:“军中都跑掉几十个人了,怎么你不去追他们,偏要追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韩信。你一定是在骗我”

  萧何却说:“您如果想要打回东边去,就一定要把韩信留下。”

  刘邦哪里愿意一辈子在南郑苟活,做个见鬼的汉中王。为了夺取天下,他采纳萧何的建议,任命韩信为大将。

  可以想象,当萧何如何绞尽脑汁的吹捧韩信的时候,刘邦一定是不耐烦的。但他又害怕萧何再一次不辞而别,只能先全部应下来,且观后效。

  不过,韩信没有让萧何失望。后世奉韩信为“兵仙”,可见其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得到重用的韩信在刘邦麾下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在韩信的帮助下,汉军如虎添翼,一路向东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公元前202年,垓下决战,项羽自刎而死。

  消灭项羽后,刘邦称帝,《史记》记载,在筵席间,刘邦叹道: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是为“汉初三杰”。

  其后,刘邦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当居首功。

  钟室之祸,败也萧何

  韩信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政治头脑。

  他也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是就像现代人说的——我懂得那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韩信他都明白,但表现出来的,却又完全是另一副样子。

  项羽自刎后,刘邦就收缴了韩信手中的兵权,封他为楚王,后来又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不由得怨恨。直到阳夏侯陈豨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

  《史记》记载,刘邦走后,韩信称病不出,萧何便使计,谎称刘邦已经得胜归来,把韩信骗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岂料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将韩信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其三族也被夷平。

  传说,韩信死后,萧何痛心疾首地说了一句话:“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被后人鄙夷2000多年。

  萧何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从此倍加恩宠,但萧何心里也知道,韩信死了,自己就成了刘邦的头号猜忌对象,因为在汉朝老百姓的评价里,萧何名声太好了。为了自保,他不得不自污名节,强行贱卖百姓田,收受贿赂,委曲求全,终于在刘邦手下保住了自己的命。

  听其言,而观其行

  在凭借“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博得好名声之后,萧何也因为协助诛杀韩信的行为,遭到后人的质疑。萧何所说的为了天下苍生而杀韩信,不可尽信,但也未必不是部分原因。

  如果韩信真的起兵造反,对于刚安定了没几年的老百姓来说,必然是一场灾难。

  但同时,杀韩信也是出于萧何自己的安全考虑。韩信的脑袋,是一封递给刘邦的“投名状”。身在“狡兔死,走狗烹”的威胁下,萧何不得不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高。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从西汉之后,一直到当代,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文艺墨客没有读过《史记》。人不可以不读史,读史则不可以不读《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的功绩是无从估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汉朝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