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9-18 07:54:02 阅读:113
对古代读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学校的那些事,上有官学下有私学,为何读书人还是少数?
从古至今,人们都一直很重视教育,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无论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现在的教育体制,读书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在古代,一旦在科举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名次,也可谓是迈进了国家公务员的行列,自己的人生乃至家族的人生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所以有许多的文人志士一生致力于考取功名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在古代读书与考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仅需要人们不断的学习积累,并且在学习上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钱。家里条件好的有家里帮助,而寒门才子的学业反而会给家里增加一些负担。不仅是买书买学习工具,在古代上学还需要交钱。不同的学校有不的学费与不同的待遇。
一,专门设立贵族子弟学校,为古代封建政权培养人才
在古代上学,学校分为两大体系,一个是官学,一个是私学。官学指的是朝廷和地方直接创办并管理的学校。官学也主要为是为天子或诸侯所设的,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宫廷中的太学和国子监,太学和国子监可以说是古代的大学,为古代封建政权培养精通儒家经典官吏的学生,学生在这里毕业后可以步入仕途,因此古代有一句话叫做“学而优则仕”。太学是古代的国立的最高学府,类似于现在的公办大学。关注的是儒家经典的书籍。
在早期的西周时期,官学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虽然当时并没有科举制,但已经形成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学校是政府设立的一个机构,教师也由当时的官员来兼任。在当时西周的官学学校是不收学费,后人也借鉴了这种方式,于是历朝历代的官学也大都是免费的。
二.不收取学费还倒贴钱?官学学校是如何正常运转的
那不收取学费的学校,该怎么运营下去呢?其实古代的官学的费用主要是靠政府的拨款,还有商业人士的捐助。例如在宋代时期文化十分繁盛,人口数量比较多,导致官学学校的学生人数过多,政府已经无法满足官学学校的费用支出。于是宋代也开设了一种新的制度,叫做学田制度,朝廷会将一块地拨给学校,让学校将这块地租给附近的农民,农民所交的租金用来维持学校的开支,这种学制的出现无疑也解决了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保证了学校可以继续免费办下去的条件。在官学中不仅可以免费读书,有时候还可以领到一些额外的钱,在宋代的太学,学生可以免费就读,学校会提供免费的吃住,甚至每个月还可以领取1000文钱,相当于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费。
三、官学下沉到百姓身边,但需要自费上学,与其同时私学以孔子为例,开始盛行
到了后来,古代的官学不仅是贵族子弟专属了,学校还会收一些自费生,于是官学学校中会有两类学生,一类是正式生,一类是特殊生,正式生是由中央直接选拔过来读书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费学生,政府还会发放补贴。而特别生则是由地方送往太学的,虽然不需要缴纳学费,但这些自费生需要自己提供食宿方面的费用。自然也没有补贴这一说了。特别生除了要自费上学,还需要有才识的学子才有资格入学读书。
古代还有另外一类叫做私学,也就是由私人建立的学校。私学的开创者是孔子,当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人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由于私学是个人建立的,并没有政府的补贴,于是,学生们便需要缴纳学费来维持这个学校的正常运行,这些私学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补习机构。但在当时这些私学的费用是不低的,例如孔子定的学费便是10根腊肉,但在当时普通百姓并不能够天天吃肉,于是,这个学费在当时也算是比较高昂的。但孔子是爱学生的,就算你交不起学费,只要你肯在学校帮老师干活,便可以以工代费继续留在学校读书。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官学和私学,虽然都是古代为了教育而创办的机构,但这些机构也存在着许多限制的条件,家庭优越的青年才俊自然不用担心自己的读书之路,但对于那些贫苦的学子来说,这些读书所产生的费用无疑会给他们的家庭增加许多的负担。但在当时,读书是唯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条路,所以许多的寒门士子挤破头脑都要参加科举考试,为的就是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