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9-17 13:27:01 阅读:92
唐朝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没有之一。在唐朝之时,我国无论是科技、经济、制度、文化,都稳居世界第一,因此而达成了“万国来朝”的成就。
而唐朝之所以能够如此强盛,跟唐朝清明的法度是不无关系的。而在唐朝法律之中又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唐朝的监察制度。
唐朝监察制度的组成
唐朝监察制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御史台纠察制度,一个是谏官言谏制度,两种制度合称为“台谏制度”。
御史台纠察制度最早出现于秦汉年间,但直到唐朝之时才趋近成熟。唐朝贞观之前,御史台官员只负责谏言奏事,并没有任何司法权力。唐太宗即位开创贞观之治之后,则专门设立了御史台机构,并让其受理有关官员、皇族的诉讼案件,从而起到监察百官和吏治的效果。
而谏官言谏制度,最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其目的是为了制约君主之权,以避免君主犯错。唐高祖李渊称帝之后,就强调“君有违失,臣需极言”,谏官也就在此时在唐朝建立了。
谏官言谏制度,其实就是类似贞观之前的御史台,他们本身没有司法实权,但享有监察权力,可以直接上书奏请君王,以上诉王公大臣罪状乃至弹劾他们的爵位或官职,同时也能够直言君主之失,以求法度之清明。
谏官言谏制度跟御史台纠察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谏官直接对君王负责,其权力表现与君权。而御史台则直接监察文武百官,其权力来源于法度。二者互为表里、配合统筹,以达到监察文武百官、王侯贵胄的效果。
>>唐朝监察制度的权力
①弹劾权:正如上文所言,谏官可以直接上书奏表,弹劾朝中地方各级官员。御史台同样具有弹劾权,但相比谏官言谏制度则更加复杂,或者说分工更加明确。御史台之下分别有三个机构,名为台院、殿院与察院。其中台院主要负责监察百官礼仪,殿院则监察百官是否有违法之举,而察院则深入地方,负责监察地方官员是否守法尊礼等等。
②言谏权:正如李渊所倡,谏官具有极言劝谏之权,唐太宗在贞观元年(627年)还下令,只要是三品以上官员上朝议政,谏官都必须相随参与,一旦发现有所错漏缺失,当即就可以直接谏言。这就相当于唐太宗直接告诉谏官,他是谏官的后台,即便是当朝宰相,他们也完全可以寻其所失,向君而谏,进一步加强了谏官的监督权。
③封驳权:皇帝在做出一个决定时,必须要亲下诏书交由三省六部才能真正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御史台高官有权从中截获诏书,直接将其从六部打回三省、从三省打回皇帝之处,或者暂时将诏书封存起来,经过进一步与皇帝的商议之后,在决定诏书当中的内容是否执行,这就是唐朝监察制度的封驳权,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皇帝的失误或错误,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三省矫诏的情况。
④监礼权:御史台官员与言谏谏官都具有监礼权。所谓监礼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监察皇帝、百官平时的生活作风是否符合礼法,是否符合人伦纲常。另一个部分,则是监察皇帝、百官在祭祀等等活动当中的礼节、流程是否合乎国家礼法等等,但这一点还需要六部当中的礼部进行配合。
⑤监考权:除了从法律和道德礼法上监督皇家和百官之外,唐朝御史台官员与谏官,同时还有权进行监考。唐朝能够强盛的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科举制度在唐朝的时候得以完善,天下贤才因此得以进入唐朝朝廷当中,让唐朝获得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人才,可以说,科举制就是唐朝的立国之本,因此,监考权也是唐朝监察制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唐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分工明确、上下通透、监察范围广、权力大等等特点,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完善的监察制度,唐朝朝政才具备了强大的纠错能力,从而减少政策的失误乃至错误,让唐朝法度变得更加清明,国家自然也就更加强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