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9-08 04:21:01 阅读:342
魏徵,字玄成,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征死后,李世民按照一品官员的规格对他进行安葬,可谓恩宠至极。哪知,不久之后,侯君集谋反,魏征牵涉其中,唐太宗大怒,下令将魏征的墓碑推倒。
魏征只是向李世民举荐过侯君集,他本人并没有参与谋反,顶多负用人失察的连带责任,皇帝何至于大动肝火,毁人坟墓呢?
李世民之所以下令推倒魏征墓碑,并非借故发难,而是积怨已久,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先看看魏征是怎样一个人。
魏征先后追随过元宝藏,李密,李渊,窦建德等各路英雄。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生擒窦建德,魏征又回到了大唐的怀抱,但这次,他选择效忠太子李建成。
魏征投入李建成的阵营,一定是经过了精心的盘算,他认准太子李建成将继承大统,而且他也讨厌李世民,从他后来多次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就可以看出。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诛,作为太子党的重要谋士,魏征的结局一定不会很好,果然,魏征被押到了李世民面前接受问话,李世民的第一句话是:“你为何离间我们兄弟?”
这是一句杀气腾腾的话,所有的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哪知魏征的回答更令人吃惊:“太子若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日之祸。”
世民召征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众为之危惧,征举止自若,对曰:“先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
所有人认为他必死无疑,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李世民却一改怒容,微笑着将魏征扶起,并委以重任。
魏征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李世民爱惜人才,一直以来想将他纳入麾下。李世民早就下了决定,无论魏征说出多么无礼的话,他都会原谅,这才有了前面惊险的一幕。
李世民是一个有想法的君主,天下已定之后,他打算做明君,而能协助他达成这一目标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魏征,这也是他钟情于到魏征的根本原因。
很显然,魏征不是一位温和的合作者,他对李世民的成见由来已久,如今当了谏官,正好可以泄私愤。李世民想当明君,魏征可以成全他,但有一个条件,魏征要当贤相。
于是,魏征开始了在朝堂之上一次次地“刁难”皇帝,一次次“试探”李世民的底线,一次次让李世民难堪,甚至到了“欺人太甚”的地步。
有一次,李世民夸魏征为忠臣,本想拉近君臣之间的距离。哪知魏征却说,他只想做良臣,不想做忠臣,明显摆出一副很清高的样子。他又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忠臣就是比干、关龙那样的人,难道他想把李世民比作商纣王?
“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所谓良臣。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其实,忠臣也好,良臣也罢,在我们看来区别都不大,都是君王喜欢的好臣子,但魏征却强词夺理,硬是将忠臣与良臣加以对立,这让李世民情何以堪。
李世民的软弱助长了魏征的嚣张气焰,一有机会,就在朝堂上当众怼李世民,让李世民下不了台。当然,魏征的很多劝谏也是无比正确,确实为李世民治国安邦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魏征的所采用的方式却值得商榷,普通人尚且爱面子,何况天子。很多会来事的大臣都不会在朝堂之上让皇帝当众出丑,他们一般在私下指出皇帝错误。
魏征这种压迫式的做法让李世民对他很害怕。有一回,李世民正在把玩一只鹦鹉,远远地望见魏征过来了,生怕又被他抓住把柄,说自己玩物丧志,赶紧将鹦鹉藏到怀里,等魏征奏完事,鹦鹉早就闷死了,可见魏征真是欺人太甚。
皇帝也是人,憋急了他也会发怒,不过,李世民却跑回家发火,他恼怒地皇后说道:“魏征这个乡巴佬,欺人太甚,又在朝堂之上羞辱我,我一定要杀了他。”
上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
李世民却不敢当面找魏征发火,这就是魏征的高明之处,把皇帝惹急了,却又占据道德至高点,让皇帝有火发不出。看来,这就是李世民的命,一副被魏征欺负的命。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对她思念不已,在院子当中作了一座高台,以便随时可以观望皇后的昭陵。有一天,李世民请魏征同登高台,请他观看,哪知魏征故意说:“臣老眼昏花,看不见。”
皇帝以为他真的看不见,又仔细地指了指,他却讽刺皇帝:“我还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呢,原来是昭陵。”
本来皇帝思念皇后乃人之常情,他却不合适宜地提起李世民的父亲,并以不孝这一点来压制李世民,最后使得皇帝哭鼻子流眼泪,还被迫将那个高台拆除了,实在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
有一回皇帝去打猎,引弓射中了四只野猪,有一只野猪还没死,皇帝拨剑将野猪斩杀,大家都非常高兴,哪知魏征却说:“皇上以马上得天下,不以马上治天下,何必逞雄心杀一只野猪呢?”
魏征总是在扫皇帝的兴,皇帝日理万机难得放松一回,他却总是唱反调,对皇帝冷嘲热讽,不得不说,李世民为了做一个明君,实在是太委屈了!
但这一切又能怪谁呢,这是李世民自找的,因为他还想做圣人呢。李世民每次和大臣交谈,言必称尧、舜,他以尧、舜的言行来要求自己,圣人是不能随便发火的。
这下正中魏征的下怀,他生怕李世民做圣人不能善始善终,还专门上书“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还提醒说,陛下你现在不像以前那样从谏如流了,一定要继续努力啊。
“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囊日。”
魏征天天这么唠叨,使得李世民也怀疑自己不如从前了,还特意问魏征,他如今的政绩和以前比怎么样,哪知魏征却说:“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则远矣;人悦服则不逮也。”
就是说皇上你现在比贞观之初差远了,老百姓对你的敬佩也不如从前了。实际情况是,唐太宗的执政是一如既往的好,但在魏征的眼里,李世民做什么都是错的。
魏征对李世民的政治课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最后李世民都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有一天,魏征生病了,皇帝发了一个手谕问候他:“不见数日,朕过多矣。”
不得不说,魏征对李世民的“洗脑”真的很成功,几天没听到魏征的批评,皇帝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罪的人。
魏征生病了,皇帝数次派使者前去慰问,并送药去医治,还亲自和太子一起魏府探望,并打算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叔玉。魏征死后,皇帝以一品官员的最高规格将魏征安葬在昭陵。
魏征死后,终于得到唐太宗给予他的最高评价: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还将魏征列入烟绫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四。魏征以他的“强谏”名垂史册。
李世民又不是个傻子,魏征死后不久,他慢慢回过神来,回想起魏征对自己的种种“恶劣言行”,越想越不对劲,天天受到魏征的“欺负”,却还把他当作最大的恩人,这样做到底为了啥?
皇帝开始觉自己以前受到了魏征的欺骗,这种怨气一天天正在加深。
侯君集谋反,牵涉到魏征,他决定要挖案情,对魏征进行一次清算。但魏征只是用人失察,并没有牵涉其中,皇帝也不好治他的大罪。
正在这时,有人举报魏征死后还留有一本小册子,原来魏征将自己的谏言全都记录在这本册子里面,并把它交给褚遂良,让褚遂良载入史册,传之后世。
皇帝瞬间怒了,他觉得自己受了欺骗,魏征口口声声说要做社稷之臣,做谏臣,一副天下为公的模样,原来都是为了自己出名,流芳百世!那我又算什么呢?难道成了他利用的道具?
愤怒的唐太宗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取消了公主与魏征的儿子叔玉的婚约。
后来,唐太宗又慢慢醒悟过来,征伐高丽之后,唐太宗忽然思念起魏征,他感叹道:“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然后命人准备祭祀的用品,复立魏征的墓碑。
唐太宗终于释怀了,不光他成就了魏征,同时魏征也成就了他。唐太宗成为一代明君,魏征也成为一代明相,不存在谁利用谁,也不存在谁欺骗谁,君臣之间的合作已成为一段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