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9-07 20:33:01 阅读:290
还不了解:古代科举流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比较现在的高考,古代科举制的流程到底有多严格?
高考,可以改变考生的命运吗?我想是的,从古至今多少莘莘学子通过寒窗苦读“一化北冥鱼”。正是因为考试的含金量突出,高考流程相当的严密,其中很多细节都源自于古代的科举制,那么古代科举制流程到底有多严格呢?
先说一下现如今的高考,想必大家都在新闻上了解过高考过程的内容。首先考生只能在自己户籍所在地考试,防止跨区考试会有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其次就是出题流程,教育部考试中心会根据专业的题库进行出题,而出题人会在一个“秘密地点”,当中不允许有任何通讯工具和电子设备,期间会有武警巡逻和信号干扰。最后就是考试环节,相信经历过考试的人都了解准考证背后的考试规则有多么的详细,这里就不多加介绍了。
即便如此,依然会有人“富贵险中求”,不得不说一下赶上热搜的甘肃考生携带手机作弊事件,经查实后,该生数学成绩无效,同时该生将无法再参加后续高考考试。高考作弊是被列入刑法条例的,情节严重会处3年以上7年以下徒刑,可见我国大力维护考试的公平原则。
古代虽然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但是对待科举考试,严格程度相比现代的高考只高不低。科举考试流程这一重头戏,始终代表着官方的态度,毕竟是能改变考生身份命运的考试。科举制起于隋唐末于晚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了一套完整的考试流程,虽然各个朝代的科举制度有所差异,但大体上来说都是相似的。科举考试流程的严格性,体现在从命题到放榜这一连串的细节之中。
首先,科举考试需要给考试内容命题。以明朝为例,在进士之前的考试命题一般出自于固定的“四书五经”,常由吏部、礼部或朝廷重要官员主持。而进士的命题也是古怪刁钻,五花八门,像极了高考试卷的“能力题”。在命题结束以后就到了印刷试卷环节,古代的试卷印刷当然不会有现代机器印刷那样便利,它是先在刻板上篆刻,在篆刻的过程中极为严格,首先需要有扎实的篆刻功底,不能刻错一个字,否则整个刻板都要更换,其次需要细致印刷,印刷的字体颜色要均匀,不能过于深或浅,估计没有个几十年的印刷经验是不行的。
其次,批阅试卷也相当有讲究。在科举考试中,批阅试卷十分严格,在批阅试卷之前,需要糊名封装、专人誊录和对读,糊名封装。这是北宋淳化年间为“革考官窝私之弊”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就是将收好的试卷中出现考生信息的地方折起来然后用纸糊住,再由专门的誊录人员将每个考生的试卷誊录到另一张白纸上,并且要求誊录人员不允许携带墨笔,誊录的纸张和墨水的颜色要均匀,一统使用朱砂红笔誊录试卷,故称“朱卷”。最后在誊写完毕之后,还要“对读”,就是今天咱们说的校对,将考生的原卷和“朱卷”一起交给对读人员,看誊录是否有误,校对无误后对读官要在试卷上盖上盖章,才能进入阅卷环节,这样就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度。
保存完好的试卷,可以看到官方的封印条
最后就要提起古代科举的考场监视和放榜的秩序问题了。提起监考,瞬间让人想到那种上边有摄像头旁边还有老师的监视,考试题不会做又做不了弊的滋味是不是很难受?古代科举考试监控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加持,但是有巡逻的监考官实时的看着你,而且考试时人与人之间都有隔断,根本就见不到别的考生,只能看到巡逻的考官,然后你会更加紧张,想要带小抄作弊就更别想了,在你进入考场之前就已经被搜身了,你身体和行李都被检查了一遍,你觉得你的小抄能放哪呢。
科举考试用到的隔断间,面积比较狭小
大家都了解“金榜题名”这个词,金榜就是由皇帝下令颁布的科举考试中成绩佼佼者的名单,也是本着考试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放的这张榜。拿唐代初期放榜来说,唐初放榜的地点在长安承天门,虽说是“金榜题名”,但其实进士榜的底色是红色,诗云:“晓色初分月色红”,大概就能看出这一点。放榜之时,非常的热闹,文武百官,士子百姓,都会来观看,场面何其壮观。放榜时,礼部还要给及第进士们每人发一个“榜帖”,这是及第的正式通知书,“榜帖”的纸张为黄色,所以又叫“金花帖子”。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录取通知书也是参照古人的吧,只惋惜古人的“通知书”过于单一,看现在网上铺天盖地晒的各式各样的通知书,不了解古代考生会不会羡慕。
古代放榜时的场景是非常热闹的
前面提到了科举作弊,那么古代有没有考生作弊呢?很显然也是有的。古代科举一般出现的作弊方法是将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抄写在特定的纸上,小抄本非常的袖珍,里面每个字只有蚂蚁那么大而且还能看清,类似于今天的缩印,然后藏在衣服里或考具中,甚至是随身携带的痰盂里面进行掩饰。考试作弊真的是从古至今都有的现象,这一点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
考试用来作弊的小抄本,印刷还挺精致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科举考试的流程即使再严格,也改变不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追求。想到了明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春榜51名全部是南方人,夏榜61名又都是北方人,其实它不仅仅是一场科举舞弊和反舞弊的案子,更是统治者组织的一场用来笼络人心的大戏。可怜的考生并不了解自己只是政治风云中的一颗棋子罢了,而因为涉及政治倾向问题,批阅官也是非常的难做,一不小心就影响了仕途,这又能上哪说理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