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8-26 17:39:01 阅读:57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江东基业创立人孙策遭遇刺杀,后伤重不治身亡。
临终前,孙策把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了18岁的弟弟孙权,并叮嘱他要:“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由此,孙权正式以一方诸侯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
当时,孙权面临的局面很复杂,江东并未完全平定,且因孙策的突然去世,内部人心有些不稳,《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
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除此之外,有部分孙氏宗亲,及看不上孙权的江东臣僚,也蠢蠢欲动,试图武装叛乱,篡夺孙权的权力。
显然,孙权从孙策手中接过的位置,并非一颗成熟的桃子,没准还会变成烫手的山芋。
如此困难局面下,孙权会如何做?《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
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通过上述史料可知,孙权上位后,为稳住局面,砍出了三板斧,分别是安抚旧部、招揽人才、征讨不臣。
一:安抚旧部,获得他们的认可,稳住基本盘
孙权上位后,对陪着孙策一起创立江东基业的元老们,必须要安抚。
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张昭、周瑜、程普、吕范,还包括朱治、黄盖、韩当等老臣。
他们中,除极少数人,如朱治等外,大多数本就不是江东人。
其中一部分可以算是孙氏家臣,但孙氏也不是只剩下孙权。
另一部分是为理想追随孙策,孙权能否延续孙策的理想?有没有本事保住他们陪同孙策打下的基业?将决定他们的忠心程度。
从孙策死后张昭、周瑜这一文一武两大排头兵的态度看,孙权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双方至少是有过开诚布公的交流,且互相之间都很满意,《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
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
有了张昭和周瑜的认可,其余人的安抚就相对简单了。
搞定了孙策的旧部及孙氏家臣们,江东的基本盘就稳了。
二:引进新人,增加自己在决策上的话语权,稳定地方
招揽属于自己的人才,搭建能如臂使指的执政、幕僚班子。
张昭、周瑜、程普等人,或许很忠心,但他们的资历摆在那,很难说没有仰仗功勋倚老卖老的情况出现。
孙权跟他们打交道,也必须注意方式和态度,他们不同意的决策也不能强迫,尽量以柔为主,不能使用威。
但孙权毕竟是江东之主,还是个有理想的江东之主,不可能让自己的权威始终受到压制。
并且,一个完善的政权,仅仅只依靠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是危险的。
所以,孙权上位后,也在大量招揽新的人才进入到江东的执政班子中来。
张昭、周瑜等,对此也十分认可,并不遗余力的帮助孙权寻找和举荐人才。
这帮新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如诸葛瑾、鲁肃这样的非江东人士。
另一部分是江东本地豪强,如顾雍、陆逊、张温等江南各大家族中人。
引入这些人进入到江东执政班子里来,能有效稀释老臣们的影响力,在制定决策时,孙权的底气和话语声也会大一些。
特别是江南各大家族中人才的起用,对孙权稳定江东地方局面有相当的好处。
在三国时期,地方豪强或士族,对地方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中枢的。
孙策在位时,就一直跟江东的地方势力搞不好关系,他的死或许也跟此有关。
孙权采取怀柔的手段拉拢他们,效果非常好。
至少一直到孙权临终前,江南各大家族中的人才逐渐替代江东元老,成为江东政权新的基石,帮助江东鼎足一方。
而在孙权刚上位时,这么多外来及本地人才愿意为孙权所驱使,也能让大部分江东人觉得,孙权是有希望的,政治含义相当强烈。
三:用强硬态度对待不臣,并迅速将威胁清除
孙权上位后,孙策生前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孙氏宗亲孙辅、孙暠等,皆有不臣之心。
除驻守乌程(今浙江湖州)的孙暠被虞翻用言语劝退外,另外两人的势力都被孙权强力清缴。
孙辅勾结曹操事发,但他是孙氏宗亲,孙权没有杀他,在剥夺了他的部众后,将其流放幽禁。
但对于外姓李术,孙权就一个态度,要拿他的人头立威。
李术是庐江太守,其治所皖城(今安徽潜山)在长江北岸,要杀李术,就要率兵过江。
为避免江北曹操误会,孙权还专门写信给曹操,取得其谅解(当时的曹操正在准备官渡决战,估计也没空管),然后才亲自领军北上。
没有曹操的帮助,李术只能坐等被孙权消灭。
但在此过程中,让人诟病的是,孙权为了把威立得彻底,有过屠城的行为,《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中的记载:
是岁举兵攻术於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不过,剿灭李术后,得到的好处也是很多,掳了数万人口回江东不说,也让地方上蠢蠢欲动的势力收敛了起来。
没有了地方势力在身边或身后搞破坏,孙权轻松地又平定了山越部族的叛乱,江南局势慢慢稳定下来。
四:江东稳固,展望未来,制定战略决策
孙权用安抚旧部、招揽人才、征讨不臣这三板斧,控制住了江东局势。
其后,孙权还能腾出心思考虑江东未来的战略,并为此做好准备以及付诸行动。
战略决策是由鲁肃提出,得到孙权认可,即著名的《榻上策》。
在《榻上策》中,鲁肃提出了巩固江东,谋取荆州,建立帝业,然后图谋天下的宏伟目标。
孙权虽然听过后仅仅表示:“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可江东此后的战略却完全以此执行。
赤壁大战前,孙权用了五年时间攻打江夏(郡治,包括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在内的湖北省东南部地区)黄祖,并成功占领了大部分江夏辖下的城池。
孙权出兵的理由当然是为父报仇(孙坚“为祖军士所射杀”)。但图谋荆州,才是其真正用意。
在斩杀黄祖的同时,也免不了:“遂屠其城......虏其男女数万口。”
拿下大半个江夏后,如果不是遭逢曹操南征,孙权估计当年就会试图吞并整个荆州。
因《榻上策》的制定,孙权的荆州情结相当严重,这也是后来他不惜彻底跟刘备撕破脸的主因。
荆州不但关系到江东腹地的安全,更关系到孙权的帝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