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7-29 01:51:01 阅读:67
孝庄太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按照清朝的墓葬规定,如果后妃于皇帝之后去世,是不能再打开帝陵安葬棺椁的,而需要在帝陵附近另起陵寝。因此,孝庄太后去世之后,按理来说是要将棺椁运回盛京,在皇太极陵墓旁重新修建陵墓安葬的,但结果却是,从其去世开始,他的棺椁便一直安放在京东清东陵,直到30多年后,才由雍正在原地修建陵寝,葬入地宫。至于为何如此,自古以来传闻极多。
史料记载,不将棺椁运回盛京安葬,乃是孝庄太后自己的遗愿,而关于孝庄太后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流传极广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1、改嫁多尔衮之说。有人说,这是由于孝庄太后曾下嫁多尔衮,因此死后无颜面见皇太极。关于此事,目前争议仍然较大,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多尔衮曾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二是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这一条,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这一条。三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不过清史学家孟森先生对着三点一一进行了驳斥,他认为,多尔衮被称为“皇父摄政王”,这与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并非单纯的指“父亲”。至于所谓的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这一条,则是指多尔衮另有祸乱宫闱之举,但并不一定专指孝庄太后。至于张煌言则是明朝旧臣,对清朝本就怀有敌意,所作诗句有诽谤之词也并不奇怪。
2、孝庄托梦之说。这种说法是,康熙原本也是打算将孝庄运回盛京安葬的,于是一百多名轿夫抬着灵轿便出发,然而甘冈走到遵化孝陵大红门的前面,装有孝庄棺椁的灵轿突然变得无比沉重,轿夫们累得直冒汗。领头的无奈,只好让大家原地休息一会。可是再等他们要上路时,不论这一百多名精壮的轿夫如何使劲,灵轿竟然纹丝不动,无法之下只得向皇帝禀报。康熙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然而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康熙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结果就这么迷迷糊糊睡了过去,睡梦中,孝庄太后对康熙说自己不想离儿孙太原,所以不想去盛京安葬,要康熙将自己安葬在顺治的孝陵附近便可。康熙醒来之后,想到这个梦,便下令修建了昭西陵。
这个显然就是传说了,太过离奇并不值得相信,而且昭西陵是在雍正年间修建的,与康熙并无关系。
孝庄到底为何不愿返回盛京安葬
如果前两点传言均不可信,那么孝庄留下不愿回盛京安葬的遗愿显然就是出于其他考虑了,我猜应该至少有以下两点缘由:
1、不愿离儿孙太远。这个理由其实说的通,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孝庄太后,在13岁时嫁给了皇太极,但皇太极在崇德八年(1643年)便去世了,这一年孝庄太后仅仅30岁,两人满打满算也不过在一起生活了17年,而且这段时间皇太极还经常在外征战。在此后的40多年中,她先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王,她与儿孙关系更为亲近是可定的,因此不想离儿孙太远,倒也说得过去。
孝庄太后先后抚育两代帝王
2、为节省钱财。孝庄太后生前便很借鉴,不喜奢华,在平定三番时,还将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士兵。依据清朝惯例,孝庄太后运回盛京之后,也是要重新修建陵墓安葬的,这运送费、修建陵寝所耗的钱财显然是笔不小的支出,而清廷此时历经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等战事,此时西北的准噶尔部又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孝庄自然不愿在自己这个已死之人身上再浪费钱财。
有了这两个原因,孝庄不愿返回盛京安葬也就说得通了。康熙自然也理解孝庄的苦心,于是只好将其暂时安放在京东清东陵,又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这也能看出当时清廷的拮据),停灵其中。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在朝廷财政稍缓之后,雍正才下令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