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7-07 15:36:01 阅读:144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东汉末年东吴名将。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周瑜打黄盖这一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彼时,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值得注意的是,黄盖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不只是《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的说法,也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得到了记载。不过,虽然在赤壁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黄盖最终在东吴只是官至偏将军。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制,偏将军甚至比不上杂号将军。那么,问题来了,黄盖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为何到死都只是一个偏将军?
一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可以说是东吴的一员老将了,也即拥有比较深厚的资历。
《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中记载:建安中,(黄盖)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吴书曰: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
在赤壁之战中,黄盖曾担任多个县的县令,在安抚一方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先是平定荆州,然后直指东吴。彼时,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也即在正史中,黄盖确实提出了诈降的计策,并且亲自执行了这一计划。
二
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并没有周瑜打黄盖的情节。在赤壁之战中,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然后点燃船只,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在这一过程中,黄盖还不幸被流矢所中,差一点就丢了性命。等到赤壁之战后,孙权拜黄盖为中郎将。在此之后,黄盖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对于黄盖来说,具体的去世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其最后的官职就是偏将军一职。按照东汉时期的武将官制,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地位在杂号将军之下的偏将军,无疑是官职非常低的武将官职了。
三
比如在公元200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俘获,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也即在公元200年,关羽被封为偏将军。但是,在此之后,关羽先担任杂号将军,后又被刘备封为前将军,这显然要比偏将军高几个档次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就黄盖来说,之所以最后都只是一个偏将军,主要还是因为孙权自身的官职较低,无法给黄盖册封更高的官职。公元200年,孙策死后,东汉朝廷册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也即在孙权执掌江东时,虽然他实际上是一方诸侯,拥有的地盘不输刘备、曹操、袁绍、刘表、刘璋等诸侯,但是,他名义上的官职只是一个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
四
最后,其中,就讨虏将军来说,就是一个杂号将军,地位仅仅高于偏将军。因此,在赤壁之战后,虽然黄盖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即在击败曹操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孙权最多只能给他册封为偏将军。换而言之,孙权如果要给黄盖更高的官职,比如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方将军的话,不仅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更是黄盖不可能接受的,毕竟黄盖作为孙权的手下,不能在官职上喧宾夺主。公元219年,孙权偷袭荆州,斩杀关羽,曹操上表汉献帝封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也即在除掉关羽之后,孙权才被东汉朝廷册封为骠骑将军,这意味着孙权可以给手下册封更多的武将官职了。不过,就黄盖来说,在当时显然早已去世了,也即等到孙权可以给手下册封更高官职的时候,黄盖已经不在了。在东吴武将中,周瑜也是在赤壁之战后去世的,结果其官职最高也只是一个偏将军,这都是因为孙权当时的官职不高,只能给手下册封偏将军这样较低的官职。
到了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为了对抗试图夺回荆州的刘备,孙权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受九锡。229年,孙权称帝,正式建立东吴。在登基称帝之后,孙权拜诸葛瑾为大将军,也即孙权作为皇帝,完全可以给手下册封任何武将官职了,比如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陆逊,就曾担任上大将军、丞相等官职,这都是在孙权称帝之后才获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