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汉献帝如果杀掉这两人的话 历史会有是什么样的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7-02 23:54:02 阅读:136

文章导读: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献帝刘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汉献帝就一直是傀儡吗?如果汉献帝狠心的话?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魏蜀吴经过连年...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献帝刘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汉献帝就一直是傀儡吗?如果汉献帝狠心的话?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魏蜀吴经过连年征战杀伐,斗智斗勇,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每当谈起三国,人们总会沉迷于各种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了解到形形色色的人物特点,如张飞的勇猛、关羽的仁义、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谋略等。

但在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中,却甚少描写汉献帝这个人物,今天,我们不妨以汉献帝为主线,来着重讲下他所身处的三国时代。

马伯庸有一本小说,叫做《三国机密》,这本小说就是以汉献帝为主角,对整个三国故事重新剖析。当然,小说毕竟存在有虚构成分,如:书中汉献帝的弟弟刘平便为虚构,之所以加上这么一个角色,其实,也是为了以此为线索,方便展开三国的乱世纷争。

汉灵帝去世后,留给了何太后两个儿子。大儿子刘辩十四岁,小儿子刘协也不过八岁,按照历代规矩,皇帝离世后,这皇位自然要由老大做,因此,刘辩便成了新任皇帝,即汉少帝。汉少帝刘辩年岁尚小,能力不足以处理朝政,何太后便代为听政,这就无形中助长了外戚专权的壮大。

何太后有一个哥哥叫何进,在汉灵帝在位的时候,他担任汉朝大将军,手握兵权,地位可谓是极高。在汉灵帝死后,何进野心逐渐显露,仗着自己是天子小舅子,做事横行霸道。

但是,何进在朝内也不是没有对手,他最担心的还是朝内的宦官势力,这些宦官曾经深得汉灵帝信任,表面上是照顾皇帝的日常起居,实际上,他们的手中都握有实权,大宦官往往在宫内身兼多职,私下互相勾结,俨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不过,何进还是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他不了解除了外戚和宦官外,朝廷内其实还存在着第三派势力——外臣。顾名思义,就是一些在朝中身居要职的外姓重臣,这些人虽然没有皇族血脉,也没有得到皇帝欣赏,但是,他们作为士族名门,数代效忠于汉室,早已培养出自己的人脉与势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外臣有袁绍和杨彪。

他们手下有许多人在全国各地方担任要职,控制着许多土地与城镇,一旦事情异变,这将是不可轻视的一股势力。

东汉末年时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黄巾起义,汉灵帝迅速命令地方大军进行镇压,但是,起义地区的大军根本不是黄巾军的对手,常常被打抱头鼠窜。汉灵帝选择放权到地方,由各地刺史负责当地的军政事务,而后又将刺史改为州牧,统领大军对起义军围剿。虽然,在最后终于将起义大军消灭,但是,汉灵帝想要再收回兵权可就难了。

当时的人们都了解汉室已支撑不了多久,自然没有太多对朝廷的敬畏,许多得到兵权的地方官员,索性无视了朝廷的命令。冀州刺史王芬曾经还谋划了一场刺杀汉灵帝的行动,小小的地方刺史竟然敢刺杀天子,这在东汉之前似乎是很难想象的。

但若是将这件事放到汉灵帝时期,似乎又能讲解的通,一个刺史敢这么做,必然是有着十足的把握。回顾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汉室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慑力,从黄巾起义这件事中,许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汉室根基已倒,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哪里还会有半点效忠之心。汉灵帝在位的时候,地方官员都已经开始抗拒旨意,哪里还会将新上任的小皇帝看在眼里。

汉灵帝去世后,此刻的东汉王朝更像是砧板上的一块肉,只剩下任人宰割。朝廷内部被三方势力共占,他们表面装作无事,私下却争权夺利,盘踞在各地的军阀势力对于东汉政权也是虎视眈眈。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外族势力,也是不小的隐患。

他们趁着东汉势微,大量迁移族人进入中原地区,这些外族人口中,其中,人数众多的有匈奴、鲜卑、西羌等族。

其实,这些外族并不是第一次迁入中原,早在汉灵帝之前,便有大批外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他们与汉人杂居,学习汉族的农耕文化,俨然已经融入汉人的生活。但是,他们并未真正脱离原来的民族体制,部落首领仍然对族人拥有极强的号召力,一旦乱世开启,那这些外族之人很可能攻打汉室,到时中原必危。

当时,也有过外族造反的例子,如:汉灵帝中平四年,中山太守张纯起兵造反,随之响应的便有鲜卑族,虽然,这次造反很快被镇压,张纯被处死,但是,参与其中的鲜卑人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私下发展着自己的力量。

其实,除了鲜卑族,长期住在凉州的西羌也是一个不甘臣服的民族,西羌人曾多次起兵反抗东汉政权,虽每次都被平定,但西羌人却从不认同东汉王朝,依然在全国各地发起造反,许多西羌人为了推翻东汉王朝,不惜投靠一些军阀势力,如董卓、马超的大军中,便有不少西羌士兵。

随着各地军阀崛起,朝廷内部的矛盾也终于激化,何进谋划铲除宦官的计划走漏,反而被对方先行下手,随后,袁绍带人进行反击,接连杀了两名宦官。在这种情况下,宦官张让、段珪自知无力回天,便挟持着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向着城外逃去。之后,尚书卢植率军追上,杀掉了二人,将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接回都城。

据悉,刘辩与刘协在逃亡野外的时候,曾碰到过董卓。当时董卓问二人问题,汉少帝刘辩因为被宦官劫持一事,吓得早已六神无主,反观刘协,面对董卓仍然能镇定自若,对答如流,这点获得了董卓的好感。

二人被尚书卢植接回没多久,董卓就率军进城,控制了整个皇室。

或许是因为刘协更得董卓的喜欢,因此,在废掉了汉少帝之后,董卓拥戴刘协成为了东汉的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其实,关于董卓废刘辩拥刘协的原因,历史上猜测还是很多的,前面所说的刘协更得董卓喜欢是一种。另一种,则是相比于刘辩的外戚背景,刘协更加容易控制。第三种,则是董卓自认为和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加上刘协本身比刘辨有才能,因此,才选择了刘协。

自此,刘协便开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涯。

董卓一手控制了整个皇室,自然引起了其他军阀势力的不满,各方军阀组成联盟讨伐董卓,正式开启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董卓虽然势力不弱,但是,也架不住多方军阀的围攻,在受到三面压力之下,他只能选择挟持汉献帝逃到长安。

汉献帝不甘于受人牵制,派人联系关东军,想借着他们的力量推翻董卓。可是,当时的关东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加上其首领袁绍正在忙着扩张底盘、壮大力量,没有空闲去征讨董卓。于是,汉献帝只能想办法靠自己来摆脱董卓的挟持,派王允策反吕布。

当时吕布已经与董卓有了隔阂,经过王允的游说,他终于动了心思,刺死了董卓。虽说董卓死了,但其兵力却落入了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的手里。一个月后,二人调集兵力攻下了长安,将东汉政权控制在内,倒霉的汉献帝再一次被挟持。

兴平二年,李傕、郭汜二人引起内讧,率领各自大军在长安城内对攻,汉献帝便趁此机会逃了出来,在一些将领的掩护下,逃往洛阳。在洛阳这位东汉皇帝可谓是落魄至极,连吃一顿饱饭都成了奢侈,当地的官员对于汉献帝完全是置之不理。

曹操得知这种情况后,派人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

曹操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打算,毕竟,东汉还未灭国,如果,杀了天子很可能引起民愤,这无疑会令他陷入被动境地。正逢乱世,中原地区有袁绍这个大敌,江东有孙策,荆州有刘表,其他地方割据势力更是数不胜数,曹操自然要谨慎对待。汉献帝到了许昌,他自然要好好利用这个“天子”傀儡。

汉献帝可不这么想,他作为一朝皇帝,自上任以来便被挟持一路,想必放谁身上都会心中难平。为了能再次摆脱挟持,他再次谋划了刺杀曹操的行动,令董贵人的父亲董承去刺杀曹操。然而,很不幸,事情败露,董承等人被曹操反杀,怀孕的董贵人也惨遭牵连,被绞杀宫中。

可以看出,曹操在汉献帝的身边安插了眼线,他既然能提前得知这起刺杀行动,自然,也了解主使人就是汉献帝。但是,曹操并没有对汉献帝动手,因为他的一统大业还未完成,汉献帝对于他来说还有用处,怎么可能就将其处死呢。

同样,汉献帝也算准了这点,自知他是曹魏对外的合法招牌,必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汉献帝也很清楚,他的“天子声誉”是有时间限制的,待时间一长,东汉王朝的影响在这乱世中被消磨殆尽,那他的利用价值便不会再有。

或许,二十年后,民间百姓只会讨论曹魏之名,而不会再想起他这么一个傀儡皇帝。

其实,汉献帝刘协仁德与智慧都有,被挟持期间,还不忘赈济关中灾民,这便是仁德。设法派人游说吕布,除掉董卓,这便是智慧。只惋惜,汉献帝生不逢时,刚上任便身处乱世之中。纵然有心改变现状,但是,仅凭他一人,还是难以挽救走向末路的东汉王朝。

当然,汉献帝也不是没有缺点,最大的缺点便是缺乏魄力与勇气。

像在被挟持的过程中,他其中有数次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诱杀李傕、郭汜,可是他却选择了安守长安,这才被二人调集兵力所反攻。如若,汉献帝果断一些,还真有可能在长安稳固东汉政权。

总的来说,在和平年代,汉献帝必然能成为一代英主,但是,在乱世时期,他注定难有作为,只能受制于人,末期落到了曹操手中,以禅让皇位换来寿终正寝,这也算是很好的一种结局了。

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

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旧布新,建立新朝,已经是人心所向,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去劝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

汉献帝死在葬于禅陵,其地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陵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汉山。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十九至六十八·汉纪五十一至六十》、范晔《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三国机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