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演义中周瑜是被气死的,那正史中的他是什么样的?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6-30 15:24:01 阅读:108

文章导读:《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代的纷争战事,塑造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这其中,罗贯中先生所写的诸葛亮“三气周瑜”,以致周瑜最后被活活气死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足以作...

《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代的纷争战事,塑造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这其中,罗贯中先生所写的诸葛亮“三气周瑜”,以致周瑜最后被活活气死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足以作为《三国演义》刻画的典型故事之一。但小说毕竟也只是小说,始终不等于真正的历史。周瑜是否真的那样小肚鸡肠?在小说中被活活“气死”的周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为东汉末年吴国将领。21岁起便随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遇刺后,继而辅佐孙权。周瑜壮硕有姿,才貌双全,且精通琴艺。我们熟知的“曲有误,周郎顾”中的“周郎”就是周瑜。少年的周瑜几乎可以称作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但周瑜可不是一个绣花枕头,在初平二年(191),周瑜尚且跟随其从父丹阳太守历练,正巧遇上孙策入历阳。孙策当时正想要东渡,于是给朋友周瑜写信,周瑜便去向丹阳贷粟借兵并顺道恭迎孙策。孙策当时便大喜道:“公瑾远来,我事必谐了!”由此足见周公瑾与孙策的情谊之深重与周瑜实力之强劲,让人心安。

在建安五年(200)四月时,孙策不幸被刺杀身亡,在孙策临终之时将孙吴的军国大事皆托付给孙权,并给孙权留下遗言: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公瑾”。足以见周瑜十分得孙策信赖以及周瑜的能力强大。当时的孙权势单力薄,几无人脉,与群臣关系并不密切,极易被取代。但此时手握重兵,在孙吴境内算得上有“拔山举鼎”之力的周瑜在政权交替这一关键时刻支持孙权,以孙权为君,用君臣之礼来对待孙权,使孙权得以成功继任。

而作为军队将领,在周瑜的一生中最值得被记忆的一场战役就是大家熟知的“赤壁之战”。在这场二对一的战役中,蜀吴联盟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不仅是孙权自己的大臣,还有刘备的属下,都对这场战役有自己的策略,于是孙权就十分犹豫不决,不知究竟该如何决策。这时,鲁肃便建议说让孙权召回当时正在鄱阳的周瑜,听听周瑜的意见。待到周瑜回来后,向孙权仔细地分析了利弊,并自荐以三万精兵抗曹。最终,在与蜀军配合下成功打败曹操,烧毁曹操的所有船舰,令曹操只得败兵,北还南郡。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却被刻画成在赤壁之战的安排均已妥当之后反倒暗派徐、丁两人去刺杀诸葛亮的 “小肚鸡肠”,“心胸狭隘”之人。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仍投身沙场,为吴国鞠躬尽瘁:例如解除甘宁之围,成功击退曹仁等等,但在建安十五年(210),周瑜在赶回江陵屯兵的路途中,不幸染上重病,殒命巴丘。一代英豪就这样离开人世。

作为一个处身乱世的将领,只做谦谦君子或者只做卑鄙小人是无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周瑜虽然是一个英豪,但也不是完美的。比如赤壁之战后,周瑜还向孙权提议软禁刘备,来直接管理蜀军部署。这个行为在那样的混乱局势之下为求国富民强,有合理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道义。类似这样的缺点便在小说中被放大,而罗贯中先生作为一个小说作家,当然会因为小说故事的可看性而在历史事实上选择性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无过错。比如“诸葛亮三气周瑜”,在小说中这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与周瑜的小气愚钝。但如果说周瑜作为一个精明老道的军队将领,而能够被后于他发迹,并且实际能力与他旗鼓相当的诸葛亮活活气死的话,那么在他的守护与辅佐下的吴国也不至于能够雄霸江东多年并与蜀国、魏国三足鼎立。在某些角度上说周瑜被活活“气死”是对周瑜形象的抹黑。所以,《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实际形象一定与真正的历史记载有一定出入。

《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领略罗贯中先生塑造的恢弘巨大的场面,动人至深的故事时却不能把其当作真正的历史来研读,小说始终只是小说,我们不能够把小说当作真正的历史。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应该在感到疑惑之时去翻阅真正的史书,来解疑答惑,真正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或故事的全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