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错杀项羽跟钟离眛对韩信来说有何影响?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6-29 06:36:02 阅读:158

文章导读: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韩信。韩信对汉朝的功劳居功至伟,可是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韩信以悲剧收场,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纵观当时局势,与韩信错杀二个...

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韩信。韩信对汉朝的功劳居功至伟,可是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

韩信以悲剧收场,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纵观当时局势,与韩信错杀二个人密切相关,其中一个是老上司,另一个是老朋友。杀掉这两个人之后,韩信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刘邦吕后宰割!

韩信错杀之一:项羽

韩信第一个老上司是项梁,项梁败死之后,韩信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于是项羽成了韩信第二个老上司。所谓郎中,大概就是近侍,“郎中,为郎居中,则君之左右之人也”,韩信后来自己说在项羽身边时“位不过执戟”,因此韩信应该是项羽的身边侍卫。

由于项羽不重视韩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于是韩信就投奔了刘邦,并最终受到重用,于是刘邦成为韩信第三个老上司。

垓下之战前,韩信一直没有与项羽直接交战,而是暗渡陈仓还定三秦、灭魏、灭赵、灭齐,其中在灭齐时,击败项羽手下大将龙且,算是韩信第一次与老上司的部队作战。

韩信灭齐后,占据了膏腴之地齐国,已有实力与刘邦、项羽扳手腕。这时,韩信的选择,将决定天下走势,楚汉争霸走到了十字路口。因此,项羽与刘邦都分别派人游说韩信。

齐国平定之后,韩信上书刘邦:“齐国狡诈多变,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说到底,韩信想被封为齐王,向刘邦开出了条件。

此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刘邦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需要说明的是,刘邦尽管打不过项羽,但拥有稳定的三秦基地,人力、物力较为充足,而项羽尽管能打,但缺乏后方基地,因此楚汉实际只能打平手。

张良陈平非常冷静,劝说刘邦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善待韩信,如果拒绝,可能会将韩信推到项羽一边。刘邦恍然大悟,反而更为大气,派张良去立韩信为齐王,而不是代理齐王。韩信达成所愿之后,随即准备出兵攻打项羽。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项羽非常恐慌。但这时楚汉正在僵持,因此项羽非常担心韩信出兵打破平衡,于是派盱眙人武涉游说韩信。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武涉的逻辑大概是,如今项羽与刘邦的未来,全看韩信如果选择,选择刘邦则汉王胜,选择项羽则楚王胜。更为重要的是,武涉认为韩信如今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项羽存在,一旦项羽灭亡,那么韩信“终为之所禽矣”、“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可以说,对于韩信命运,武涉看得非常准,后来韩信结局果然如武涉所说。换一个角度看,如果韩信或两不相帮,或帮项羽,可能都不会被杀。但可惜的是,韩信对刘邦非常感恩,“(刘邦)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誓不叛汉!

后来,齐人蒯通也劝说韩信,建议韩信两不相帮,让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韩信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公元前202年12月,韩信与项羽第一次正面交战,也是最后一次交战,最终项羽落败乌江自刎。狡兔死、走狗烹,随后发生的一切果然如武涉与蒯通所料。

韩信错杀之二:钟离眛

垓下之战后,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突然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江苏邳县东)。

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已经透露出刘邦对韩信不放心,目的至少有三个:一是齐地远比楚地富裕,手工业发达,不能让韩信坐拥齐地,二是齐地相对偏远难以控制,下邳就在刘邦老家附近,韩信缺少基础,三是韩信在齐地有威望,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换成楚地之后,韩信又要重新开始,这就给了刘邦布局时间。

果不其然,几个月之后,刘邦机会就来了,对韩信动手了。

项羽乌江自刎之后,手下将士一哄而散,其中一个叫钟离眛的大将,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但刘邦记恨钟离眛,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韩信逮捕他,韩信并未理会。当然,刘邦不知道钟离眛在韩信手下,而是以为钟离眛在楚地。

钟离眛是连云港人,项羽手下将领,后来遭项羽猜忌,在垓下之战时逃离楚军。韩信在项羽手下为郎中时,可能两人在那时结下了交情。

公元前201年10月,阴谋突然出现了,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宣称外出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

刘邦将到楚地之时,《史记》记载比较有趣,韩信准备起兵谋反,但又自认无罪;想去拜见刘邦,但又害怕被抓,描述的比较矛盾,但实际真相大家都能分析得出,韩信不可能在这时造反,只是害怕刘邦除掉自己。这时,有人劝说韩信:“皇帝痛恨钟离眛,如果斩了钟离眛,皇帝必然大喜,你就安然无恙了”。

韩信非常可爱,就喊来钟离眛,与他商量这件事。说到底,韩信已经心动,想杀钟离眛,却又不愿背负骂名,其实就是逼着钟离眛自杀。

钟离眛直言:“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 “公非长者!”卒自刭。

钟离眛认为,刘邦之所以不直接攻打楚地,就是因为我在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那么我今日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于是自刎而死。

果不其然,韩信带着钟离眛的首级去陈地拜见刘邦,刚见到刘邦,就被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没了兵权的将军不如大头兵。降级为淮阴侯的韩信,至此之后只能任由刘邦揉捏,最终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萧何轻松杀死。

如果韩信力保钟离眛,即便去见了刘邦,估计刘邦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一旦对韩信动手,钟离眛就可能在楚地领导起兵。而当时天下初定,诸侯林立,逼反楚地的后果太严重,很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可惜的是,韩信逼迫钟离眛自杀,让刘邦对楚地没了后顾之忧。

总得来说,韩信政治情商太低,对刘邦过于信任,落到身首异处的下场,可谓咎由自取。刘邦听闻韩信被杀之后,“且喜且怜之”,或许还有一丝愧疚吧,毕竟韩信对刘邦几乎是一片真心,但刘邦对韩信却阴谋诡计迭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