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李善长和刘基相比 朱元璋为什么会区别对待两人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6-28 07:09:01 阅读:130

文章导读:趣历史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善长和刘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样都是明代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在对待李善长和刘基为什么完全不同?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准西集团”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制度...

趣历史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善长和刘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样都是明代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在对待李善长和刘基为什么完全不同?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准西集团”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制度性的权力管道渗透进古代中国的传统乡土观念,并使得这种“地缘性”的观念转化为帝国官场基因的一部分。李善长只是常例,并非特例。朱元璋身边的儒生士子中,李善长算是其中特殊的一员。不光因为他是修习法家的儒生,更主要的是他和朱元璋之间那层微妙的权力关系。朱元璋曾经与李善长有过一段推心置腹的交流,朱元璋说:“如今群雄纷争,要打好仗,最要紧的是要有好的参谋人员。现在群雄中管文书与作谋士的幕僚,总喜欢说一些左右将土的坏话,从而导致文武不和,将士难以施展才能,这样的大军非败不可。

将士垮了,好比鸟儿失去羽翼,主帅势孤力单,是必然要走向灭亡的,这是一个教训。你应该为我搭建一座桥梁,将文武官员的心连接在一起,千万不要学那些坏幕僚。”在朱元璋的政治蓝图中,李善长扮演了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左右时局的重要角色。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西汉开国丞相萧何就是靠着为刘邦转运粮饷而摘得头功,并进而荣升丞相,也就能够明白此时的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居于何等重要的位置。

朱元璋称吴王后,就将李善长封为右相国。因为元代是以右为大,所固说这时候的李善长已经是大明创业团队中的CEO。李善长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不光接手军机文之类的文案工作,更主要的是保障了大军的后勤供给,使得前线将士能够安心作战。同他还为新立的明代政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经营盐、立茶法立线法、开矿冶炼、定鱼税等等。

在李善长的高效运作之下,朱元璋的统治区域呈现出一派兵强马壮经济繁荣的景象。吴国元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后来改革宫制,不再像元代那样以右为尊,改以左为大,李善长也理所当然地调整为左相国。在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时,李善长虽然没有在战场上获取卓著的军功,但是并不阻碍朱元璋对他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朱元璋给出的褒奖理由是: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好。于是授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除了上面这些优厚的待遇,朱元璋还赐给李善长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在朱元璋封公的六个人中,李善长名列第一。在颁发的嘉奖令上,李善长更是被朱元璋比作汉代的萧何,其风光程度在洪武功臣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这时侯的右丞相徐达常年领兵在外东征西讨,朝中实权基本上是掌握在李善长一个人的手中。以李善长为首的准西勋贵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炙手可热,这种权力上的垄断地位为其他地区的政治势力所不满和觊觎。但是在他的保驾护航之下,就算其他权力集团有什么非分之想,也只能将羡慕嫉妒恨暗藏于心。

准西集团的权力勋贵们把持了洪武初年的帝国权力要塞,由权力集团释放出来的熏天势焰让其他派系根本无法近身,更谈不上掣肘。当权力集团内部各个派系之间的欲望无法得到遏制的时候,那么帝国的权力纷争也就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此时的帝国政界上层圈子中存在着一个以李善长为首的准人官僚集团,而且这个政治集团是以朱元璋为背景的,早在朱元璋创业之始,就已形成并逐步发展壮大。

由于朱元璋的培植与倚重,淮西集团的权势被迅速推至最高点。淮西集团与其他派系之间的矛盾也由最初的暗流涌动,开始浮出水面,直到在帝国权力高层掀起滔天巨浪。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攫取更大的权力空间,淮西勋贵又岂能容得下其他势力集团与自己利益分肥?他们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一切正常或者非正常手段来打击压制其他势力团体在帝国的权力场上,此时能够与准西集团相抗衡的只有浙东集团,而浙东集团的领军人物正是刘基。他当时五十岁,正是知天命的岁数,帝国普通官员大致到了致仕的年龄,身处乱世的他却在这时候迎来了仕途上的春天。

他与宋濂、章溢、叶琛等人并称“浙东四贤”。早在元末之际,“浙东四贤”在浙东地区已经是久负盛名的风流人物。至正年间,浙东贤士改换门庭,由事元而事明。“浙东四贤”虽然是一个组合式的名号,但是他们之间从无拉帮结派之举。就是在刘基与以李善长为首的淮人集团做斗争时,其余浙东人士并没有像淮西党人那样抱成团,共同对付政敌。与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惟庸这些淮右人相比,刘基作为后来归浙江青田的儒士,在朱明王朝里究竟能够占据多大的权力比重,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一件事。

其实对刘基这样的非准人集团,朱元璋一直怀有戒备之心的。他在南京时,朱元璋虽然优礼甚厚,但并不信任;虽然授予他们不同官职,但并未委以重任,赋予实权。刘基缜密的思维,对形势的判断力,深远的战路跟光,都让朱元璋刮目相看。龙湾战役、安丰战役、江州之战、鄱阳湖大战、灭元之战,朱元璋想到的或者没有想到的,刘基都想到了。如此厉害的角色,很多时候静下来,想到这个人,想到他在一些事情上的看法,朱元璋不由得会倒吸一口凉气,后怕得脊梁骨直冒虚汗。这样的权谋之臣让你永远无法读懂他的心事,让你胆战心惊。

将刘基放在最重要的岗位上无异于一场政治豪赌,朱元璋断然不敢冒这个险。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金銮殿上跪满了功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大殿上响起。公封完了,侯封完了,伯封完了,然而宣封的声音中迟迟没有响起刘基的名字。看着下面的群臣闪着诧异的眼神,或许他们心里也纳闷,皇上怎么了,大明第一谋臣刘基的封号呢?对不起朱元璋还没有想好。

<img src="http://i3.qulishi.com/static/202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