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6-21 13:12:02 阅读:69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粮食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中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
《管子·小匡》有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除了能帮助管理国家的“士”,老百姓里面地位最高的就是农民。
农民种地,解决国家的温饱问题,从来是中华民族的根本问题所在——也是世界文明的根本所在。为什么中国老是被周边的少数民族欺负?因为农耕文明虽然先进于游牧文明,却在武力方面没有那么迫切,这也是总是容易被游牧文明击垮的原因。
靠生产来生存的,打不过靠掠夺来生存的。你用先进方法生产出生活资料,他就靠武力来抢。
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以种田为业,加上古代商业处于最底层的地位,商业交流不发达,货币制度也不发达。底层老百姓都是在保证了有“交公粮”和自己储备粮之后,才会把多余的粮食用来换取其它生产资料——货币在这个时候才会有其真实用途。
在货币没有成为真正的流通主角的时候,国家税收政策,有针对性的。
既然老百姓手里有粮,而且大多数人都是种田的,当然税收就以粮食为主。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去看早期的游牧民族,同样会有上缴,那自然就不是以粮食为主了,而是以猎物、家禽为主了。像海河边的渔民,不以种田为业,你税收还死扛粮食,自然就收不上来。
所以税收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你有什么,我就收什么,只要能够支援国家建设。
古代税收都是粮食,是因为古代农民占据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所以收粮食是最容易到手的,仅此而已。
到了今天工业化后,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种田这个行业已经相对式微——国家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转移这种纯体力产业来满足粮食问题,所以老百姓如今连“公粮”都不用交了。
我们上一辈的农村人口应该还有交公粮的记忆,现在不但公粮免了,国家还补贴鼓励种植。不对农民征税,这是因为经济发展了,产业重心转移,其他行业创造的税收足够维持国家机器,所以才出现了利民政策。
刚建国的困难时期,你试试看不交公粮?
现在的女明星偷税多少个亿,这是多少农民种田种不出来的“公粮”?
国家税收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假如中国今天还是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那自然还是收粮食(或者粮食买卖后的金钱)最简单直接。
古代粮食的作用可大了。
所有的公务员俸禄都是以粮食计算,年俸禄多少石,一石等于多少斤(每个朝代不一样),所以上交的税粮有专门的国家粮仓——咱们现在很多地方还有这样的大型仓库。
战争时期,能够有多少后勤储备军粮,基本上就决定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
和平时期,粮食最大的作用就是维持朝廷官员的俸禄,使得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一直到明朝后期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才开始全面以银两作为税收收入,官员俸禄也不再以粮食计,而是直接发银子——这也是因为宋、明工商业升级,金本位货币流通量大增,甚至出现了纸币“交子”,老百姓对货币的价值稳定认可。
就好像现在我们都熟悉了手机支付,认可了手机支付,那么电子货币的推出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其实所有货币支付最终落到生活中,都是对生活物资的兑换。古代收上去的是粮食,除了保证行军打仗的后勤之外,维持朝廷官员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是粮食的重要功能。
发给官员的粮食,如果有丰裕,当然可以拿出来交换其他生活物资。
粮食在保质期内,绝对是比金、银、纸币更实在、更稳定的生活资料,因为它是生存必需品。只不过因为保质期和可不断再生(个人生产不受金本位或者央行调控),所以只能在粮食紧缺、物资紧缺、货币也紧缺的古代,起到以物易物的代行货币功能。
今天,拿一百斤米出去,也是可以换到东西的。但这都是短暂的,临时的功能,因为大米会长虫、会失去价值,所以只有把它兑换成央行承认的货币或者数字才靠谱。
金融时代早已经到来,但是依旧无法抹杀粮食的生存价值。
你和马云在沙漠里饿得要死了,就算马云答应给你100亿,你也不会把手中的窝窝头让给他。
粮食的作用在这种时候就特别明显。
古代没有杂交水稻,遇上饥荒年景,谁都吃不饱,再加上征战不休,无暇耕作,粮食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