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6-19 02:42:01 阅读:114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奕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清代王爵以“有无特权”为标准,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普通爵位,每往下传递一代,便递减一级;另一类则没有这层限制,最初大多是亲王,当传到第十代子孙时,依旧是亲王,这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
清朝,有铁帽子王称号的共计12人,但是由于它的特点就是“继承”,所以说是12个家族更合理。与我们的认知不太相同,这12大铁帽子王,并不是平行同时期存在的,而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叠加。
乾隆继位以后,追封多尔衮、代善、豪格等9人世袭罔替,道光开始,又有3人取得如此殊荣。
为了更好的描述今天主题,下面我们会默认铁帽子王为第一代亲王。
细数这12人,大多数可以称为改变清朝历史命运的人物:例如代善,因为他的存在,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得以顺利继位,又因为他的中立态度,皇太极暴毙后,福临被推上皇位,避免了一次内耗;多尔衮,战功赫赫,组织清兵入关,入驻中原以后又发挥过人的军事才能平定南明政权以及李自成势力等等……
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他身上并没有巨大的功劳,却依旧可以世袭罔替,那就是最后一任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的血缘,非常高贵,他的父亲名叫绵性,绵性的父亲叫永璘,永璘正是乾隆皇帝与令妃所生的小儿子。
慈禧干政期间,与奕劻的关系非常要好。因为奕劻写了一手好字,所以经常被慈禧叫来替自己写信,这一来二去,也就成了亲信。
事实证明,慈禧对奕劻亲近,并不是因为他本身才能有多出众,而是利用他充当一个平衡朝内权力的杠杆。
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罢免了恭亲王奕訢代领的一批军机大臣,理由是中法战争失利,而事实上,这不过是慈禧借机将恭亲王拉出权力核心的一个手段。
随着恭亲王奕訢的低落,是奕劻事业的高涨期,担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以及接手海军事物,生是将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皇亲国戚打造成管理国家的一把手。
奕劻走到了至高地位,而自身能力却担不起所负的责任,无论是外交工作,还是对内处理政务,毫无闪光点,只能用“碌碌无为”四字概括。以至于同僚经常讥讽他“笨”、“无能”、“靠关系上台”。
智商在奕劻这里,并没有成为硬伤,反而因为忠于慈禧,屡次得到嘉奖。
1894年,是慈禧的60岁大寿,宴席之上,群臣走上前祝贺。奕劻说了段吉祥祝福,太后一高兴当场封他为庆亲王,以表多年来奕劻对自己的扶持。
1898年,是慈禧人生中难得的危急时刻,皇帝党终于对这个摄政太久的女人发起反击,以维新派为代表,光绪首肯,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变法主张改革清朝各种政治制度,重新规划已经僵硬的贵族体系,更重要的是将慈禧手中权力夺回给皇帝。
奕劻在这次事件里给了慈禧非常大的帮助,事后便由普通亲王改成世袭罔替的亲王,也就是说,他成了铁帽子王。
可能奕劻自己都没有想到,身上荣耀放在整个大时代背景下是朝不保夕的。
1901年,奕劻代表清廷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亲丑条约》,不久以后,成为军机处的领班大臣。
军机处的设立初衷,是加强中央集权,虽然决策由天子下,但是其成员几乎没有草包,都是聪明人。例如雍正时期,是张廷玉与鄂尔泰;乾隆时富察傅恒、和珅等。然而到了清代末期,却成了奕劻,质量瞬间下降。
身居高位的庆亲王,不聪明,却贪婪,常常与人合伙买官卖官,不服气的臣子和深受其害的老百姓讥讽,他开了一家“庆那公司”,也是很搞笑了。
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大家都很清楚。1912年,清朝覆灭,铁帽子王再也没有传承。庆亲王眼见和平不再,带着钱逃到天津,没有了政事,身上财宝无数,所以在天津的日子,他过的与北京没有什么两样,照常奢靡,浑浑噩噩。
不久以后,他听说风头已过,打算回到北京的王府继续享乐,谁知道,家已经被劫掠一空。
去世时,这位铁帽子王已经79岁了,他的恶行为溥仪所不齿。溥仪打算给他定谥号“丑”,造到宗族反对,只能改成“密”,悔改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