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6-04 17:33:01 阅读:59
说到曹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人们印象中的刺客大多武功高强,胆识过人,身上暗藏凶器,每当政治风云变幻,他们便深入龙潭虎穴,冲破重重关卡,直奔敌人。历史上最著名的刺杀行动当属“荆轲刺秦”了,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荆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实际上,中国的刺客之首并非荆轲,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另外一位历史人物——曹刿。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动乱,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纷纷逃亡别国寻求帮助。公子纠携管仲逃亡鲁国,而公子小白则带领鲍叔牙投奔莒国。见此形势,鲁庄公亲自率领三百战车护送公子纠回国,希望他能登上齐国王位,没想到却还是被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号称自己为齐桓公。
虽大局已定,可鲁庄公依旧没有死心,仍然在找机会让公子纠上位。同年秋,齐鲁两国展开一场大战,齐国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庄公虽侥幸回归,可士气也大不如前。见敌人国力不振,齐国趁机逼迫庄公除掉公子纠,并且囚禁与公子纠一同逃亡的管仲。但在当时,鲁国正是用人之际,于是在鲍叔牙的劝阻下,齐桓公竟赦免了管仲,后期又与管仲屡屡倾心交谈,深深折服于其对外交、军事、民生的独到见解,随后拜其为相。
这下,鲁国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战争失败的阴影还未消散,庄公身边的一名大将又被夺走了。公元前684年,齐国军队再度来袭,正在全国上下忙得焦头烂额之时,曹刿出现了,并请求鲁庄公接见。
长勺之战,深受赏识
在庄公的心中,从未展露过头角的平民百姓是根本没有什么见识的,但急需人才的庄公为了在社会上赢得“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便勉强接受了接见的请求。没想到,曹刿刚一进入大殿便瞬间吸引了庄公的目光。眼前这位贤士魁梧却不粗俗,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一股霸气和从容,言语也充满着智慧,这令庄公大感惊讶。
之后,庄公又与曹秽进行了深入交谈,钦佩其见识和勇气,于是欣然邀请他同乘一辆战车。在曹刿的英明领导下,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大获全胜。这才出现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曹刿论战》。这次战役让鲁国实力大增,也让曹刿在鲁国彻底站稳了脚跟。
长勺之战后,齐桓公倍感受挫,他深知,这一次的惨败正是源于齐国缺乏如曹刿一般的军事人才。于是,他充分利用身边人才,让管仲掌管国内的各项事宜。经过三年的积蓄,齐国早已焕然一新,整体实力迅速增长,实力不容小觑,齐国和鲁国之间的战役再度爆发了。
公元前681年,曹刿再度被庄公派去迎战,但这一次的曹刿远没有从前那么幸运,如今深谙战术的齐国太过强大,鲁国三场战役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丢失了一块土地。但庄公并未因此而惩罚曹刿,对他的态度也一如往常。这让曹刿倍感欣慰,也坚定了在鲁国卖命的决心。
随后,齐国一路过关斩将,即将到达鲁国边界,为了缓解局势,庄公只好选择割地求和。临行前,庄公询问群臣:“有谁愿意与我一同前往会盟?”曹刿不曾犹豫,挺身而出。庄公疑惑的问道:“你屡战屡败,不怕被齐国耻笑吗?”曹刿却自信地回答道:“君当其君,臣当其臣。臣愿借此雪耻。”
坛上刺杀,夺回土地
会盟之日,齐国在柯地筑土为坛,雄兵把守。剑戟林立,戒备森严,只等庄公到来。在此之前,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桓公早就下令,若鲁人来见,只允许君王带领一位大臣登坛,其余之人不得踏入半步。整个场面肃穆庄重,令人望而生畏。
不一会,庄公走至坛下,曹刿尾随其后,身穿铠甲,手持利刃,面对层层包围的士兵,曹刿毫无惧色。见两人到来,齐国大臣迎面走去,说道:“今日两君好会,两相赞礼,安用凶器?请去剑!”听到这话,曹刿火冒三丈,怒目而视,吓得对方连连后退。
到了坛上,齐、鲁君王按流程行礼,并签订盟约,而正当双方歃血为盟时,曹刿突然拔剑冲出,一手用力的抓住桓公的衣领,似要同归于尽。坛上侍卫虽多,但都被此情形吓得呆若木鸡。谁也不敢上前一步。
桓公被吓得魂飞魄散,颤抖地问曹刿究竟想要做什么。曹刿大吼道:“齐夺我汶阳之地,今日请还!”看到这样的气势,桓公知道,曹刿是绝不会轻易妥协的,为了暂时的安全,桓公便答应归还所占有的鲁国土地。
事情至此,曹刿马上丢掉利剑。危险解除,桓公本想赖账,但管仲极力劝阻,他告诫桓公:大国君主一言九鼎,出尔反尔无疑不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若因此丢失了诸侯的信任与拥戴,反而得不偿失。齐桓公听罢,只好妥协。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曾对此事赋诗一首:
“森森戈甲拥如潮,仗剑登坛意气豪。三败羞颜一日洗,千秋侠客首称曹。”
曹刿的行为虽有失道义,但其英勇无畏保卫国家的行为仍然令后世钦佩,故被司马迁列为刺客之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