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6-01 08:15:02 阅读:121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孙传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都不在朝夕之间。对大多数王朝而言,之所以会灭亡,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祸”。比如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以及元朝末年的“红巾起义”等等,这些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土地兼并严重以及苛政。相比之下,明朝的灭亡更加特殊,虽然也有“李自成起义”这类“人祸”的发生,但除此之外还有接二连三的“天灾”。
例如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明朝内忧外患之际,就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瘟疫,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都成了疫区,史载:“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从时间节点上来看,此时的大明朝只剩下了两年的时间。关外有清军不说,内部的李自成已经逼近潼关,如何力挽狂澜,成了崇祯皇帝的燃眉之急。为了抵御来势汹汹的李自成,崇祯帝决定从狱中提拔一人——孙传庭。孙传庭是明朝最后的名将,《明史》这样写道:“传庭死而明亡矣。”
孙传庭,字伯雅,代州振武卫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孙传庭进士及第出任县令,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回乡。直至崇祯帝即位扳倒魏忠贤后,他才重新入朝为官。孙传庭崭露头角是在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当时闯军声势浩大,孙传庭主动请缨出任陕西巡抚,立志剿灭农民军。当时洪承畴与李自成对峙于陕北,闯王高迎祥自湖广至陕西,兵锋直指西安。在孙传庭的部署下,明军在子午谷以逸待劳,大破闯军并生擒高迎祥。高迎祥被处死后,这才轮到李自成当闯王。
崇祯十年(1637年)初,孙传庭大破起义军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镇天王等部,关中以南的大片地区趋于平定。孙传庭最精彩的一战,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潼关南原重兵伏击李自成,这一战打得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按说明朝此时应当乘胜追击彻底剿灭义军,但恰好清军在这个时候突破了长城防线,孙传庭被崇祯帝急忙调回北京防御。清军的这一行动,可以说直接救了李自成一命。
等到孙传庭率部抵达北京后,由于与主和派矛盾颇深,因此未被崇祯帝允许入城朝见。而一同前来的洪承畴所部,不仅受到了犒赏三军的待遇,还被允许入殿拜见皇帝。一碗水没有端平,孙传庭自然大为不满。此时主和派又提议将孙传庭的部队全部用来留守蓟辽,孙传庭抗议道:“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次年孙传庭又遭主和派诬陷,惹得崇祯帝大怒,将他贬为平民后打入大牢。
没有了孙传庭这个强劲的对手,李自成在河南迅速发展。当时河南正爆发饥荒、饿殍遍地,饥民“唯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当年被孙传庭打到只剩18人逃命的李自成,一下子拥兵十余万。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李自成兵围开封,崇祯帝连忙从监狱中提取孙传庭,命他火速领兵前往开封。之后孙传庭又一直跟着李自成走,李自成进入陕西后,孙传庭又被调至陕西统兵。
在整军备战期间,孙传庭面临着诸多问题,最棘手的便是粮饷不足、疫病扩散。为了解决粮饷问题,孙传庭放下自己督师的身份,试图以爱国感化当地乡绅,让他们捐钱捐粮。但是国家危难之际,这些人却并没有这个念头,只想着怎么保存自己的身家。而在控制疫病方面,孙传庭得到了云游至此的医者吴又可的帮助,二人共同努力遏制了疫病的蔓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孙传庭升任兵部尚书督陕西、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军务,成为了明朝末年明军的最高将领。孙传庭排兵布阵有一套,但偏偏崇祯皇帝急于求成,不考虑实际情况逼他出兵。同年八月,孙传庭不得已率10万大军出潼关,但不幸的是遭遇了滑铁卢。明军溃败后,李自成一日追杀四百里,明军战死者达4万余人,武器辎重损失无数。十月初,潼关失守,李自成派兵十万围攻孙传庭,弹尽粮绝之下孙传庭战死沙场。
孙传庭是明末扶大厦之将倾的擎天柱,也被认为是明末最后的大将,他的牺牲是明朝的巨大损失。然而崇祯帝却怀疑他是诈死潜逃,连一个谥号都没有给他,着实令人心寒。反倒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朝为孙传庭追加了谥号“忠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