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孝文帝亲征后是如何改革的?是北魏的基石也是祸根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30 12:27:01 阅读:151

文章导读: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孝文帝亲征后是如何改革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471年,因献文帝拓跋弘与掌握朝政大权的冯太后矛盾激化,献文帝为了彻底掌权,遂选择了以退为进,将皇位禅让给了年仅五岁的太子拓...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孝文帝亲征后是如何改革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471年,因献文帝拓跋弘与掌握朝政大权的冯太后矛盾激化,献文帝为了彻底掌权,遂选择了以退为进,将皇位禅让给了年仅五岁的太子拓跋宏,是为北魏孝文帝。自己便成为了太上皇,顺理成章地从冯太后手中夺得了大权。

当时天下动荡,北方强敌柔然多次进犯北魏,国内又因为北魏统治阶级的压迫,民众暴动此起彼伏,太上皇拓跋弘多次御驾亲征,对外击败强敌柔然,对内镇压起义,随后又施行了一些奖勤罚懒、减轻徭役赋税的政策,但却收效不大。

公元476年七月,太上皇拓跋弘在平城皇宫永安殿之中暴毙,时年二十三岁。在献文帝拓跋弘死后,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再度临朝称制,改元太和,拉开了一场对来说北魏意义非凡的改革序幕。

从公元477年,也就是太和元年开始,那位被誉为“女中尧舜”的冯太后借小皇帝拓跋宏的名义有意识地针对北魏的社会风俗、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在公元483年,严令禁止同族婚娶;在公元484年,改革北魏俸禄制度;在公元485年,颁布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均田制;在公元486年,颁布三长制,使得自太武帝拓跋焘之后,国力日益衰退的北魏帝国得以重现生机。

祖母冯太后的种种改革举措以及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这就在年幼的拓跋宏心中埋下了一颗改革的种子,这颗种子随着拓跋宏的长大而开枝散叶,继而成为了支撑拓跋宏毕生信念的参天大树。

公元486年,当年那个牙牙学语的小皇帝拓跋宏已经到了弱冠之年,在这年的正月初一,文明太后亲手为拓跋宏穿戴整齐,让他始服衮冕,接受文武百官以及属国君王的朝拜。从这时开始,冯太后言传身教的教导孝文帝处理朝政大事,同时也在有意识地将北魏的朝政大权移交给孝文帝。

看着孙儿日益成熟,已然有了明君气象,冯太后亲手写下了三百余章的《劝戒歌》以及十八篇《皇诰》,希望孝文帝能够以此作为日后的行为准则。

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在太和殿中病逝,时年四十九岁,孝文帝得知祖母死讯痛不欲生,在五日之内滴水未进,而后一手敲定了祖母的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强烈要求将冯太后的陵寝拓宽六十步,使之达到了北魏君王陵寝的规格,又一反常态地以国葬之礼,要求天下缟素,送别冯太后。

在冯太后下葬之后,孝文帝更是在她的陵寝不远处修建了寿宫,准备自己日后也埋葬于此,以此表达自己的孝心,永生永世陪伴在祖母左右。

在为冯太后风光大葬之后,时年二十四岁的孝文帝正式亲政。他继承了祖母的遗志,继续重用汉族士人,深化改革,将太和改制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全面汉化。

孝文帝亲政后,他开始效仿汉族王朝的礼仪,设立太庙,实行汉族的礼仪制度,又仿照汉人官制改革北魏官制,废除了一系列残酷的刑罚。

公元493年九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文武百官与数十万将士打着南征的旗号迁都洛阳。随着政治重心的南移,北魏孝文帝为了进一步整合帝国力量,全盘废除鲜卑旧俗、禁止说胡语,全面推行汉服、汉姓以及汉语,对北魏帝国进行全面的汉化。

在孝文帝“太和改制”的影响之下,北魏帝国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北魏帝国得以中兴,并且达到了历史的顶点。

但是,也正是因为孝文帝的改革,为北魏帝国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公元499年四月初一,孝文帝病逝于南征途中,时年三十三岁,太子元恪登基即位,是为宣武帝。

宣武帝即位之初,因当年那一批辅佐孝文帝改革的大臣尚在,在他们的辅佐之下,宣武帝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汉化成果,但也只是巩固而已,孝文帝在改革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能力不足的宣武帝也没有给出妥善的处理办法。

随着一众老臣的凋零,宣武帝开始骄奢淫逸起来,使得北魏社会黑暗,民族矛盾再度激化,再加上孝文帝时期悬而未决的“六镇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六镇的鲜卑军民掀起了反汉化的“六镇起义”,使得北魏帝国走向了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