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标的生母是谁?不是马皇后吗?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29 14:15:02 阅读:181

文章导读: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标。其实之所以有朱标、朱棣非马皇后儿子的说法,究其原委,出自嘉兴人沈若霖在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所著的《南京太常寺志》。当然除了《南京太常寺志》,我们还可以找到...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标。

其实之所以有朱标、朱棣非马皇后儿子的说法,究其原委,出自嘉兴人沈若霖在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所著的《南京太常寺志》。当然除了《南京太常寺志》,我们还可以找到不少人证。比如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经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探访明孝陵享殿,证实了成祖生母乃碽妃的传闻。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陶庵梦忆卷一·钟山》

而除了张岱以外,嘉靖朝大学士李春芳的后人、崇祯四年进士李清,曾经和南明礼部尚书钱谦益在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元旦那天,亲自进入孝陵享殿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和书上所记载完全一致。

予阅《南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碽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后以弘光元旦谒孝陵,予语谦益曰:"此事与实录、玉牒左,何征?但本志所载,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碽妃,然否?曷不启寝殿验之?"及入视,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三垣笔记》

而另一位明末著名史学家,《国榷》的作者谈迁,更进一步披露了孝陵享殿内太祖皇帝诸位妃子的神主牌位,及其对应的皇子名讳。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次皇某妃某氏,又次皇贵妃某氏,又次皇贵人某氏,又次皇美人某氏,……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具如志中。—《枣林杂俎》

我们当然不能说张岱、李清、钱谦益、谈迁这些史学大家在说谎,何况这么多人也没必要一起说谎。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南京太常寺志》这本书也不能称为伪书。但笔者还是坚定地认为,人和书都没问题,问题在于摆弄孝陵享殿的那些阉人。这些人连张岱在享殿内咳嗽一声,都要义正言辞地出言呵斥:“莫惊驾!”似乎他们对太祖皇帝尊敬无比!可实际上呢,享殿内“祭品极简陋”,祭祀用的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当时就有传言孝陵的这帮阉人,借着职务之便安排一众“好奇宝宝”参观太祖陵寝,借以大肆敛财。

然而这帮阉人终究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他们为了方便业务开展,制造了太子和成祖均非马皇后之子的噱头。同时为了逼真,又在享殿内安排了其他几位妃子的牌位,并注明哪些亲王是她们所生。可惜,破绽也同时露了出来。根据阉人们的设计,太祖皇帝儿子们的生母名单如下:

碽妃生燕王,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晋王,皇妃某氏生楚、鲁、代、郢、齐、谷、唐、伊、潭王,皇贵妃某氏生湘、肃、韩、沈王,皇贵人某氏生辽王,皇美人某氏生宁、安王。

朱元璋一共26个儿子,享殿内只出现了20个,周王朱橚、赵王朱杞、蜀王朱椿、庆王朱栴、岷王朱楩、皇子朱楠不翼而飞。其中周王是朱棣公认的亲弟弟,怎么着他不是碽妃生的吗?蜀王是郭子兴的亲外孙,他老妈郭惠妃不配有牌位吗?而且韩王朱松生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沈王朱模生于八月,这所谓的“皇贵妃某氏”是怎么在三个月内生出两个儿子来的?韩王母妃周氏,沈王母妃赵氏在太祖后宫中连个位分都没有,怎么到享殿内摇身一变成了皇贵妃呢?

至于太子朱标生母乃李淑妃,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做过详细考证,这里只做一个简单驳斥。太子的生日是蒙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9月5日,如果李淑妃是他生母,那她最晚在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年底的时候就要怀上身孕。李淑妃是哪一年纳入朱元璋后宫的,史书未载,但她老爹李杰投奔老朱的时间是有明确记载的。

公讳杰,字茂实,世居寿州霍丘县之寿安乡。丙申渡江来属,上悦,使隶大将军麾下。洪武元年,诏大将军入中原,…公奋然先驱,与贼接战,而贼众大合,援不及继,公遂死焉。时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于京城南聚宝山之阳。…女一人,今为皇淑妃。—《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骠骑将军佥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

李杰死后葬在南京聚宝山,墓地前的神道碑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从中可知,李杰即李淑妃之父,投奔朱元璋的时间是丙申年,即蒙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时年28岁。换句话说,在李杰26岁还不知道朱元璋是谁的时候,他的女儿李淑妃就要怀上朱标了,好可怕。言尽于此,愿意相信朱标是李淑妃儿子的请继续,语言太苍白了,是没法让你们改变想法的。

马皇后是不是没有机会生下朱标?

当然李淑妃不是朱标生母,并不等于马皇后是朱标生母,这点基本的逻辑笔者还是有的。太子朱标生于太平府,这是毋庸置疑的,《明史》和《明实录》可以交叉印证。比如在吴元年(蒙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尚未称帝的吴王朱元璋让吴王世子朱标前往老家凤阳祭祖,途经太平府之时朱标还特意去拜访了他的出生地:富户陈迪之家。

世子至太平府访陈迪家,赐白金五十两,以初诞其家也。—《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年初,濠州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去世,其部处于分崩离析、惨遭野心家孙德崖等人吞并的困境。当时郭子兴之子郭天叙、小舅子张天祐联络上亳州龙凤政权总部寻求庇护。龙凤政权将其改编,并令其出兵攻打太平路(今安徽省当涂县),而彼时的朱元璋只是这支红巾军部队中的第三号人物。

太平路在长江以南,缺乏水军的朱元璋等人无计可施。直到五月份,得到巢湖水师头目俞通海、廖永安等人相助的义军才在长江之上大败元军。六月初二日,朱元璋身先士卒,亲率大军渡江,当天即攻下太平路。元朝太平路总管靳义赴水自尽,平章完者不花弃城而逃,万户纳哈出(多年后金山战役的主角)被俘。而根据某些著名历史学家的考证,马皇后直到第二年的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才渡江来到太平。换句话说,朱标出生时,马皇后根本就不在现场,那朱标也就不可能是朱元璋的嫡子,事实真是如此吗?

马皇后是朱标出生后才抵达太平吗?

根据实录的记载,马皇后抵达太平的时间信息如下:

后初未有子,抚育上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数人,爱如己出。后太子、诸王生,恩无替焉。上帅师渡江,后亦率诸将士妻妾继至太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七》

从实录的记载来看,义军起初渡江的攻击目标是采石镇,准备到此“取财物以归”。换句话说,此时的义军并没有攻克太平路的决心,故而以马皇后为首的将士妻妾肯定没有随同行动,而是留在了长江北岸。这一点,在《明史》中也得到了印证。

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总而言之,朱元璋和马皇后并非同时抵达太平,那么这中间的时间差是多长呢?对于义军攻克太平之后的形势,明初开国第二武臣常遇春的神道碑中进行了描述。

丙申春二月,元中丞曼济哈雅(即蛮子海牙)复以兵屯采石,南北不通。上虑将士虽渡江,而其父母妻孥尚留淮西,势莫可致,命王统兵攻之。王至,设疑兵以分其势,而以正兵与之合。及战,别出奇兵捣败之,悉俘其精锐。自是元兵扼江之势衰矣。—《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常公,贈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神道碑铭》

某著名历史学家如获至宝,称既然在丙申年(即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所部将士父母妻孥仍未渡江,那么无论是《实录》还是《明史》中大书特书的“后率将士妻妾渡江”,证明马皇后于朱标出生之时并不在太平。但是以马皇后为代表的高级将领妻妾,和普通将士的父母妻孥能否混为一谈,相提并论呢?普通军士的家属在至正十六年二月之前没有渡江,就能证明马皇后也在大半年的时间内长期逗留江北吗?这时候又有学者跳出来说元军对长江实施了封锁,义军没有办法渡江,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实录》的记载,义军攻克太平之后,元军迅速做出反应。6月7日,元军统帅阿鲁灰、蛮子海牙就出动巨舰封锁江面,截断义军归路。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则率军数万从陆路攻城。元军的计划是趁义军立足未稳夺回太平,同时封锁江面,意图将朱元璋所部一举歼灭。

辛酉,元右丞阿鲁灰,副枢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以巨舟截采石江,闭姑孰口,绝我归路。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以众数万来攻城,其锋甚锐。—《明太祖实录卷三》

结果陈野先所部在徐达、邓愈和汤和的攻击下迅速崩溃,其本人还被抓了俘虏。阿鲁灰等人眼看计划失败,立刻率军退回峪溪口(即裕溪口,今隶属于芜湖市鸠江区,地处长江北岸)。也就说义军攻克太平之后的生存危机,最多只维持了5天。到了七月份,义军第二把手张天祐甚至敢于出征集庆路,证明当时的太平非常安全。到了九月份,由于陈野先的叛变,义军一把手郭天叙和二把手张天祐在二度攻打集庆路的战役中阵亡。留守太平的朱元璋一举成为本支义军的一把手,再加上长子朱标出生,可谓双喜临门。十二月,蛮子海牙再度出兵封锁长江,双方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对峙。

壬子朔,元中丞蛮子海牙复率舟师进扼采石江,以阻绝南北,欲伺间攻太平。上知之,乃命治石礟,载以巨舰,选精兵守要害以待之。—《明太祖实录卷三》

一直到次年二月底,常遇春率部击溃元军,蛮子海牙退还集庆路。至此以后,元军再也没有能力对太平义军发动大规模封锁江面行动。我们可以用常遇春的神道碑和《实录》互相印证其真实性,那些说《实录》夹杂私货的言论可以休矣。也就是说,从至正十五年6月7日以后,到9月5日朱标出生之前,长江之上并没有元朝舰队的威胁,马皇后随时可以渡江。而且说实话,说马皇后是次年二月后渡江的,真的以为朱元璋心那么大么?普通将士的妻儿老小难以大规模渡江也就算了,自己和高级将领的妻妾有必要一直留在江北么?义军主力都在太平,不让她们渡江的目的是什么?留着让元军给包饺子吗?

《胜朝彤史拾遗记》,是由明末清初文学家毛奇龄所著的传记类笔记。毛奇龄在康熙朝的时候,曾担任明史馆纂修官,其所能接触到的明史资料,远非常人可比。而在这本《胜朝彤史拾遗记》中,毛奇龄为我们记述了马皇后比较具体的渡江时间。

至太祖渡江,后多智,恐元兵蹑其后,必相隔。不俟太祖命,急率诸校妻过太平,止繁昌陈迪家。而元兵果扼渡如后虑,后遂于迪家生皇长子焉。—《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

繁昌古称春谷,位于今芜湖市西南部,西汉时已建县,元时属太平路。从毛奇龄的记述来看,马皇后在朱元璋渡江之后,便冒着风险带领义军高级将领的妻妾果断渡江。而朱元璋在打下太平之后,考虑到城内并不安全,让马皇后继续待在繁昌的富商陈迪家。上文说过繁昌属于太平路,称朱标生于太平也并无问题。结合元军迅速封锁江面的举动来看,马皇后此举异常果敢,避免了自身留在江北成为累赘的可能性,非常符合她太祖“贤内助”的人设。

行文至此,马皇后的活动轨迹,朱元璋与元军对抗的时间节点都已经非常清楚。从任何一条证据链来看,都不能证明马皇后是在至正十六年二月以后才渡江。而且朱标出生于太平府,在朱元璋集团中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果他真的不是马皇后所生,那么为了维护其嫡长子的身份,朱元璋一定会千方百计抹去所有的证据痕迹。为何又会在在建国称帝前夕,高调派世子去太平陈迪家中叙旧呢?无论是在《明实录》还是《明史》中,朱标、朱棣的生母都非常的明确。可是偏偏有史学家不相信正史,硬要去相信野史。当然他们的逻辑也很感人,他们认为既然朱棣是篡位,他编写的《太祖实录》就不能相信。既然朱棣说自己是嫡子,那他一定是庶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