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4 15:33:01 阅读:178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北魏名臣王肃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陈世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陈世美发迹前,家境贫寒,幸有妻子秦香莲作伴,贫贱夫妻也恩爱幸福。陈世美渴望出人头地,十年苦读,最终拿下状元的桂冠,并被宋仁宗招为驸马。人生四喜之二“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陈世美一朝拿下,风光无两。
远在家乡的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盼夫无望,只得携子进京寻找。找到后,陈世美竟不肯与其妻儿相认,并派人半夜暗杀妻儿。杀人没得手,陈世美又陷害秦香莲被发配到边疆……幸有展昭相救,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执法、查明案件,秦香莲的冤情才得以洗刷,陈世美负心汉的形象也被永远刻在耻辱柱上。
但陈世美的故事并非历史真实。陈世美是文学小说虚构的人物,始于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后经明清小说家的不断完善得以定版。为什么陈世美的故事能够一直流传呢?大概是世人想用此来警告那些在感情中不负责的、始乱终弃、见异思迁的男女,毕竟行走在红尘中,这样情爱恩怨太多了。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真的“负心汉”?北魏著名大臣王肃就是这样一个人。
王肃的父亲王奂曾在南朝齐国尚书省任职,位高权重,王肃得家世的荫庇也在南齐做官。后王奂卷入兵变,被定为叛乱罪而斩杀,王奂的几个儿子均被诛杀,只有王肃逃到了北魏的洛阳。北魏皇帝器重他的才华,并招他做了驸马,娶陈留长公主。
但是王肃在江南已经娶妻,两人曾经过着煮茶吟诗、岁月静好的生活。妻子谢氏听说王肃在北魏做了驸马后,伤心欲绝,遂给丈夫王肃写了一封信《贻王肃书》(《见字如面》第四十五封),在信中追忆了他们曾经举案齐眉的生活,遭逢变故后,王肃离乡,她日日思夫,空等,等来的却是他成了驸马的消息,如今自己生活状况惨淡,只盼着王肃可以来看看他们,字字句句,如泣如诉。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谢氏也曾带着一双儿女到洛阳寻夫,见面之后,写下一首五言诗送给王肃:“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得路逐胜去,颇忆缠绵时。”诗意是:织机上的绸缎,本来是春蚕的生命。被人喜爱才会更念旧情。更何况人呢?
王肃羞愧,无言以对。他的新妻子陈留公主则作诗以答:“针是贯线物,目中恒任丝。得帛缝新去,何能纳故时?”也就是说,一根针的针孔总是用来穿线的,也总是要缝新的布帛,怎么能时时怀念旧的呢?人不也一样吗?可以说,大言不惭地为王肃辩解,情感观扭曲。不过王肃还算有良知,没有像小说中的陈世美一样对前妻赶尽杀绝,而是心怀愧疚,为了补偿妻儿,给他们在洛阳建造了正觉寺。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屡屡被拿出来讽刺那些靠读书有成就后的人。依我看,书读的多与少,并不代表他们人格的高贵和低劣,一个人有没有良心也不是靠读书影响的。也许一个有负心潜质的人在未发达前,还可以安分守己,讲情感道义,发到之后,他们有资格展露本性,那就会把“负心”展露的彻彻底底,做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举动,让人诧异。“读书”给了他们一个展露本性的机会罢了。
这个世界上也多的是那些发达之后不抛弃糟糠妻子的男人女人啊,所以结婚前要擦亮眼,看清一个人的本性才是最重要的。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