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备受尊崇的诸葛亮,关于他的四宗罪是什么?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14 10:12:01 阅读:170

文章导读:每当一提起诸葛亮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个极其光辉夺目的人物,几乎成了旷古绝今的军事战略天才,简直是神乎其神。然而就《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的战...

每当一提起诸葛亮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个极其光辉夺目的人物,几乎成了旷古绝今的军事战略天才,简直是神乎其神。然而就《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的战略思想、谋略规划都有重大的疏漏和失误。以下就是他的四宗罪:

一、隆中对策,规划大略,有所偏颇,终难得志

《隆中策》是一个一厢情愿而不切实际的战略,诸葛亮把荆州作为经略中原的战略据点是难以得志的。

虽说诸葛亮巧妙地利用赤壁大战的有利形势,占领了荆襄九郡,并由此进伐西川,取得益州,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确实是英明之举。但是也必须看到,赤壁大战之后,荆州的归属已成为三国矛盾的焦点。魏、蜀、吴三国中,蜀的综合国力最弱,一支弱旅占据要地,东有孙吴北有曹氏两大强敌,一旦战争起来,岂不把自己置于敌人的夹击之中。

诸葛亮一直把持荆州,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实是战略上的重大失策。《隆中策》是一个不完整的战略。“三分天下,联吴制曹,经略中原成就舫业”这一总战略规划,不仅要有许多“子战略”、“子规划”加以补充,特别要根据战争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进行战略调整。

历史上很少有一个战略规划是原版完整执行的。赤壁大战以后,战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为发展大好形势,诸葛亮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利用大战后相对稳定的时机,大力图治,富国强兵,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在外交上,一方面要对孙权、曹操保持高度警惕,防备他们的联合夹击;另一方面,为了“联吴制曹’,总战略的需要,应精心修补孙、刘联盟的裂痕,尽可能地利用。在荆州问题上,可做适当的妥协。把“拳头”先收回来,然后再打出去。

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正是一个重大疏漏和失误。结果孙、刘的矛盾不仅没有缓解,相反积怨更深,联盟的裂痕日益扩大,这就为后来的荆襄战役的惨败埋下重大的隐患。

二、隐患暴发,荆襄战役,两面受敌,全军覆没

诸葛亮占据荆州,表面上是借,实际上是要以荆州为战略据点以图大业。当刘备得知曹操联合孙权进取荆州的情报之后,急传孔明商议。

诸葛亮对荆州严峻的局势失去警觉,没有深思,草率提出让关云长率荆州之兵北攻襄樊,抢先打响了荆襄战役。如此正好中了东吴之计!

此时关云长所控制的荆州,已不是九郡,而是只剩三郡了。以三郡之地和一支孤军,远距离而无后防进行攻坚作战,怎能敌挡魏、吴倾国之兵!

关云长北攻襄樊,主力已被曹兵拖住,荆州的空虚态势完全暴露在孙权的面前。关云长率孤军血战荆襄长达半年之久。

诸葛亮对荆襄战役瞬息万变的军事形势却没有进行跟踪谋略;刘备也未派一兵一卒前去救援,在孙、曹大军两面夹击之下,关云长进退维谷,终于未能摆脱全军覆没的下场。

荆襄战役是“天下三分”之后,刘备率先打响的第一个大战役。过去一直误传为“关云长大意失荆州”。然而从荆襄战役打响的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事态来看,根本不是什么“大意”的问题,而充分暴露了诸葛亮在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三、夷陵战役,漠然视之,火烧连营,兵败白帝

荆州陷落,关云长全军覆没,蜀汉国力由兴转衰,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决意御驾亲征,最终却几乎全军覆没。夷陵战役虽是刘备统帅指挥,但是做为军师诸葛亮也应负有重要责任。

其一,“兵起于忿”,此乃兵法之大忌。刘备凭着满腔愤怒和狭隘的复仇意志,很不冷静,备战计划很不充分,仓忙出师。

就当时的局势来看,荆州丧失以后,三国的均势剧变,东征伐吴更是举足轻重,东征的胜败、不仅关系霸业成就,更是关系蜀汉兴衰存亡的大事。

诸葛亮应竭力以兵法家的最高智慧阐明战争的利弊,豁命苦谏阻止东征,免去这场战事。但是,当诸葛亮的奏章被刘备掷地之后,竟一言不发,淡漠视之。他的态度和赵云、秦睿的苦谏精神相比,应是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其二,东征大军出师之前,大本营对夷陵战役的整个战略策略部署,并没有认真研究安排,前线与后方也很少联络与策应。

刘备与陆逊两军对峙长达八月之久,诸葛亮对东征的战况也知之甚少。刘备一生没有打过多少胜仗,诸葛亮是了解的,怎能如此掉以轻心?怎能置几十万东征大军于不顾!岂有连营七百而可以拒者乎!

当马良将刘备以山林连营结寨的图本呈送给诸葛亮时,他才大吃一惊,将图本掷之子地,自叹“汉朝气数尽矣!”

情报姗姗来迟,败局已无法挽回。如果能及时掌握情况,迅速进行跟踪谋略,告诫刘备修正战略部署,就是失败了,也许尚可能班师而回,不致于火烧连营,惨遭全军覆灭之祸。

四、六出祁山,国力疲蔽,空劳师旅,咫尺未进

为报先帝托孤之恩,急于完成汉室一统大业,自建兴5年至建兴12年间,诸葛亮亲自率军六出祁山,连年北伐。这里也充分暴露了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重大缺欠和失误。

绝对慎战的原则是《孙子兵法》的重要内核。准备不周或没有胜算时,决不可轻易战斗。北伐中原是诸葛亮与曹魏战略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时蜀汉各方面的条件来看、不甚具备。

两国交兵,实质上是一种国力、兵力、人才智慧的较量。诸葛亮是以一个益州去对付拥九州实力的曹魏和三州实力的东吴,长期作战,连年出征,这种巨大的消耗,已使蜀汉疲蔽不堪,难以支撑。

北伐中原终于是空劳师旅,咫尺未进。诸葛亮也由于常年征战,病段于五丈原前线军营中。因此,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总的战略目标来看是失败的,是一场“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