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8 20:57:02 阅读:96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肃宗的故事。
收复长安后,唐肃宗就给远在川蜀的唐玄宗写信说,我之所以称帝,只是为了应急;现在大唐帝国渡过了难关,所以还希望您回来继续当皇帝。
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把唐玄宗吓坏了:这种鬼话谁信啊?你这样欺骗我,到底是要干什么?是想把我诓回去,找个机会干掉吗?
李泌看到唐肃宗和唐玄宗这样客套,当时就告诉唐肃宗,您表演得有点过了。
您现在占据着帝国的主要军政资源,拥有收复长安、洛阳、平定叛军的的伟大功绩。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您本身就不可能想让出皇位,就算您真的想让出皇位,您的小弟也不会同意啊。
关键是,太上皇怎么可会相信您这种话呢?
您这样一说,太上皇肯定不敢回长安了,这样一来,问题就是复杂了,太上皇赖在蜀地不回来。这永远也是一个大的隐患啊。因为他有意无意的在蜀地割据,你该怎么办呢?
所以,李泌让皇帝换了一种说词。总而言之,现在收复二京了;帝国也稳定了,您应该回老家享清福了。
唐玄宗听到这种说词,终于放心了。因为这种说词意味着,儿子对他的猜忌,不再是无可抑制的了。事实上,儿子从前说出要把皇位让给他的话,多少证明他对凌驾于自己之上,缺乏足够的自信,所以才会说出那种客套话。
回到长安后,唐玄宗父子马上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禅让大典。
看到老爸回来,唐肃宗就把黄袍脱掉,换上了紫袍;总而言之,这个皇帝还得您来当。
唐玄宗走到肃宗身边,叫人拿过一件黄袍过来,亲自要给唐肃宗穿上;唐肃宗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表示拒绝,总而言之,这个皇帝还得您来当。
当然了,禅让大典通常都是这样的:老皇帝一个劲的表示要让出皇位,新皇帝一个劲的表示要推辞,最后推来推去,新皇帝总是推辞不过,于是接受了这个皇位。
我们知道,唐肃宗上位,那就是标准的抢班夺权、擅自称帝。
现在这样一玩,唐肃宗上位就比较名正言顺了。总而言之,并不是我想当皇帝,实在是我老爸一心要把皇位让给我。
当然了,这番表演之后,又表演了一系列父慈子孝的剧目。
皇帝对太上皇极尽谦恭之能,太上皇面对此情此景激动的说,我以前一直以为当皇帝最牛X了,现在我才发现,当皇帝的爹才是最牛X啊。如果早知道当太上皇这样牛X,我早就当太上皇了。
但是不论怎么表演,他们父子之间的暗战也不会就此结束,围绕皇权的争夺,谁相信谁啊?
唐玄宗君临天下50年,而且现在也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会不会想着夺回曾属于自己的一切,这个谁也不敢肯定。
处于皇位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唐肃宗并不是简单的和自己父亲暗战,他和自己儿子也是暗战不断。
一代奇人李泌在唐肃宗时代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他以极尽超然的身份,弥合了太上皇、皇帝、太子、亲王之间的矛盾。
当唐肃宗与自己老爸矛盾可能激化时,李泌总是小心翼翼地让他们之间的矛盾调和。
当唐肃宗和自己儿子的矛盾可能激化时,李泌总是小心翼翼地让他们之间的矛盾缓和。建宁王要火并唐肃宗亲信时,李必积极劝止他;太子要火并唐肃宗的亲信时,李泌也是积极劝阻。
建宁王、太子要火并唐肃宗的亲信真实目的是什么?大家显然都非常清楚,因为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泌在进行这种努力时,有意无意地卷入了政治旋涡之中。
因为皇帝与太子有矛盾了,一个人有意无意的站在太子一边,这永远是大忌,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你一心回护太子,到底意欲何为呢?是不是想在未来的皇帝身上投资啊!
所以,李泌在收复长安之后,就开始做好退隐的准备了。
因为既然卷入了皇帝与太子的矛盾之中,继续留在权力中枢,很有可能就无法全身而退了。
在决定退隐之前,李泌再一次叮嘱唐肃宗,帝国真正的危机在父子相残之中,所以希望您牢记一首诗。诗词的大意是说,藤上长着四个未成熟的瓜;摘一个瓜,可以让另外三个瓜更好的成长;摘掉两个瓜,瓜就有点少了;摘掉三个瓜,也不算什么;如果把四个瓜都摘了,你说种瓜的人这是图啥呢?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您可千万不要认为,我这样劝您,是想攀附未来的皇帝,我现在退隐之意已决,所以我才敢跟您说这种肺腑之言,希望您能忍住猜忌之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儿子一个接一个地干掉。
唐肃宗说,我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呢?
李泌说,我也相信您不会干这种事,只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我提醒您一下。
大唐帝国的这种危机,其实一直存在。
这种危机之所以有惊无险的渡过,主要是因为唐肃宗死得比较早,所以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太子与亲王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激化前,就进入了唐代宗时代。
唐肃宗在位仅仅五六年时间,只比唐玄宗晚死几个月罢了。
即使如此,唐肃宗在临死前,支持太子的力量也把皇后、越王拘捕了;唐肃宗死后不久,皇后、越王都被清理出局了。
宝应元年,帝大渐,后与内官朱辉光等谋立越王系,而李辅国、程元振以兵卫太子,幽后别殿。代宗已立,群臣白帝请废为庶人,杀之。
从某种意义上,如果皇帝都这样早死早投胎,皇族的许多内讧,都可以避免的。
如果李渊开国五六年就死了,哪有后来玄武门之变呢?
如果唐太宗上位后五六年就死了,哪有后来太子、魏王斗得你死我活,太子一心想杀唐太宗的事呢?
如果唐玄宗上位五六年后就死了,哪有后来先杀太子李瑛,再被太子李亨抢班夺权的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