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猛如虎,狠如羊”是什么意思?跟宋义有什么关系?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2 18:03:01 阅读:58

文章导读:“猛如虎,狠如羊”是什么意思。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里面有句话“贪如狼,狠如羊”,司马迁说“狠如羊”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原文是“很如羊”,但是历来被当作是通假字,应该就是“...

“猛如虎,狠如羊”是什么意思。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史记》里面有句话“贪如狼,狠如羊”,司马迁说“狠如羊”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原文是“很如羊”,但是历来被当作是通假字,应该就是“狠”的意思,毕竟上下文连接起来才讲得通。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为什么“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都要斩杀呢?这里面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沙场夺帅事件。

说这话的人,叫做宋义,当时是楚国的上将军。楚怀王非常看重他,让他节制各路军队。还给了他一顶前所未有的高帽子““卿子冠军””,项羽只能做他的次将,范增仅为末将。

为什么他如此受重视呢?因为宋义成功预测了项梁之败亡。在六国复辟战争中,项梁取得了多次对秦军的胜利之后,骄傲情绪开始冒头,这个时候宋义就看出来了,进言被拒,还被打发出使齐国。

宋义在路上碰到了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就劝他别急着去见项梁,因为项梁骄兵必败,杀身之祸旦夕之间。

后来果然应验了,高陵君把这事对楚怀王一讲,这未卜先知的能力,那还了得?这个时候正好赵国被围,楚怀王就重用宋义,带着项羽、范增等人去救赵。

而这句话就出自众人作战方针开始出现分裂的时候,是宋义用上将军的威风强力打压项羽部属的手段。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大部队到了安阳,滞留四十六天不继续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必须立刻引兵渡河,我们在外面打,赵国在里面呼应,必然能够战胜秦军”。

宋义虽然于人情世故见微知著,但估计是被“卿子冠军”的称号和楚怀王的厚爱给捧晕了,也可能本身性格如此,并不是很懂战术。他怎么回答的呢?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宋义说:“不对。要想解决破秦(虮虱)的根本问题,去打牛虻(章邯围赵部队)是没什么用的。如今秦国攻赵,胜了,就没了决战之心,我们正好可以打他的疲惫厌战之师;如果败了,那么我们引兵西进,必然一举克秦。所以不如先看他两家打着。”

这是个救援之上将军说的话么?很显然宋义在虚名之下,变得和项梁一样,甚至更加骄纵了。他受命援救赵国,却因为心中想着更远大的目标,要战胜秦国,居然不履行王命。

所以历史作家蔡东藩评论他:

视人则明,处己则昏,吾于宋义亦云。

宋义还对项羽提出建议表示鄙视:“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穿上甲胄冲锋陷阵,我是不如你的,但是运筹帷幄,你还差得远呢。

宋义是个聪明人,知道项羽肯定不服气,所以提前下了军令,对项羽部属做出节制——所以说这个冠军确实不糊涂,只是因为过高的吹捧让他迷失了自己,他不过是个援赵的上将军,破秦这个目标对这个时候的他来说,实在还是有些好高骛远,不现实。

处在这种情绪中的人,是看不清自己的,但是他也做出了防范项羽的准备。

打仗他不行,内斗第一名。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宋义在军中下令:“凡是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倔强不服从指挥的人,一律处斩!”

然后就被项羽一刀砍了。

西楚霸王也是从这里才开始真正成为楚国上将军,并成功收服章邯,成为反秦势力中最壮大的一支。

说回问题,为什么“很如羊”历来解释成为“狠如羊”呢?

这个解释是历史悠久的。

如《中华活页文选》(四)注:“很,同‘狠’,羊性好斗,故云‘很’。”《两汉文学作品选》注:“很,同‘狠’。很如羊,是说如山羊那样好斗。”台湾《中文大辞典》:“羊很,与‘羊狠’同,谓羊暴戾贪欲也。”《辞源》(修订本):“羊很狼贪”是说“象羊和狼那样凶狠贪婪。”

羊的性格温驯,是人类肉食的千年好友(五到八千年圈养历史),为什么这里说它“凶狠”呢?

并没有人说为什么,于是有很多人另辟蹊径,想要证明羊的“凶狠”。

有一种说法是羊对别的动物(人)温驯,但是发起情来,雄性内斗,不死(不断角)不休,所以说挺狠的。

另有一种说法是羊吃草拔根而起,斩草除根,不留活路,所以算得上“狠”。

其实这都是想当然。

这世间的动物,狠的多了去了,为什么偏要选给人温柔美好印象的羊来形容项羽军队的凶狠?

要知道我们汉字造字中只要和“羊”有关的,都是好的,褒义的。比如“美”、“姜”、“鲜”、“馐”、“祥”,哪一样不是给人带来美好的情感享受?

至于吃草绝根,这更是强行解释“狠羊”,这个解释有些类似于现在流行的谐音梗,用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来打通逻辑,本身就是很荒谬的。

所以,这是说不通的。

那到底为什么?要知道古书的解释就未必对啊。说不定当时注释的人就像我们今天读书读到这句话一样的想当然,就作个注,然后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变成了正确的解释。

我们要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要从原本开始。

这个“很如羊”中的“很”字未必就是“狠”的通假字。

“很”字是什么意思呢?在今天是表示“程度非常高”的意思,比如很好,很高兴。

但是《说文解字》中这么解释:

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一曰:盭也。

“很”有它自己单独的意思,就是“不听从”。然后还分两种,一种是“行难也”,这是什么意思?不听从,不好好走道,引申到事情难执行下去,所以“行难也”。

而另一种就是“盭也”,这个字读“lì”,什么意思呢?同“戾”,乖戾。

这就很清楚了,跟“凶狠”就没关系。羊平时性情温和,但使性子时脾气也很倔,人牵它走就硬是不肯走,是谓“行难、乖戾”。

宋义用的正是“很”的这个意思警告项羽:如果你的部属象羊一样性子执拗,不服从命令,也就是后文的“强不可使”,那么通通都要斩首。

他怕是不知道项羽、项梁起事之初就砍了顶头上司会稽郡守殷通的脑袋。

所以我们还是要为羊正名,其实羊一直都不凶狠,很温顺,只是偶尔不听话,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人类餐桌上的好朋友。

至于“狠如羊”,那都是古代、今时文化人的想当然,时代太久远了,很多事情就这么算了。

不过幸亏这个问题好像教科书上不考吧,否则的话还得以教科书为主。

其他说法都要扣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