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1 16:04:30 阅读:123
祭司王约翰在艰苦的征战中,最终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统一了大蒙古。
在欧洲中世纪罗马宫廷中流传着一个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位英雄,他的名字是“祭司王约翰”。他不断地与伊斯兰教作战,还占领了他们的首都。人们翘首期盼这位东方英雄的出现,以拯救和回教军队苦战的基督徒。“祭司王约翰”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12世纪的一本著作《后期大记》中。
在叙利亚西南方的要塞,坚守此地的十字军,在回教军队的攻击下陷入苦战。由基督徒组成的十字军和回教军队已经苦战了一百多年。
一天,十字军听说“祭司王约翰”率领十多万大军打败了回教强国波斯,不到十天就能攻抵巴格达。此消息让十字军精神一振,他们重整军队,开始攻打敌军基地。在伊斯兰强大的兵力下,十字军再次惨败,他们临死之前都在期盼著“祭司王约翰”的援军。但是,援军始终没有出现。
欧洲人一直认为他们等待的祭司王总有一天会出现,会为他们挺身而出。也有人认为“祭司王约翰”只是人们对伊斯兰教过度恐惧而产生的幻觉。
不过在当时的背景下,确实有一支来自东方的大军正在袭击中亚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即花剌子模。大军进攻的时间正和十字军一心苦等祭司王援军的时间吻合。这支大军就是由成吉思汗率领的远征大军。因此,后人认为成吉思汗就是“祭司王约翰”传说的原型之一。
一段传说,牵引中世纪的欧洲把未来的希望寄予遥远的东方⋯⋯而承载着欧洲人希望的东方,此时又是什么样?
当时的东方,中原处于分裂状态,宋、金两朝处于王朝末期,彼此战乱不断,此时的宋金两朝有着共同的表现,奸臣当道,朝政不振,纲纪松弛。二者南北对峙,把人杰地灵的中原蕴藏的巨大龙脉,分裂成两半。在分裂中两国国境的那道壁垒生生地阻断了神州文明的发展。当时,没有一个帝王有能力承担一统中原的大业。
而当时东方的蒙古各部,为求生存互相之间抢夺劫掠,彼此攻伐已成常态。辽阔的草原,曾经孕育出多少勇士英雄的大地,被部族的战争撕裂得千疮百孔。为结束草原上的乱局、为接上中原断裂的龙脉,需要一双力挽狂澜的巨手。“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也在等待迎接时代的英雄,收拾这个残局,打破宋金对峙的壁垒,以弥合中土大地上的裂痕。
公元1162年,在这样的“天时”之下诞生了一个天生手握血块的男婴——铁木真。铁木真的父亲被宿敌毒杀,部族成员也背信弃义,扬长而去。在铁木真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众多的苦难和磨砺。这个“除了影子没有别的伴当,除了尾巴没有别的鞭子”的人,在经历众多的大难后崛起,并在艰苦的征战中,最终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统一了大蒙古。铁木真被世人尊称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带领部众迈入拥有文字、书籍、历法、律法、商贸等制度的庞大帝国,《成吉思汗法典》的颁布,使草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也直接影响了日后的欧洲格局。因此,成吉思汗成为13世纪标志性的历史人物。此后,成吉思汗祖孙三代,在13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雄壮威武的剧目。在保留了草原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全力吸收中原文明,缔结出蒙古帝国、大元王朝的辉煌篇章。
今天,站在全球化的角度,重新审视13世纪的历史,回顾时代变迁、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时刻,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也会令世人惊艳。
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一方面通过大军西征开辟通向中亚、西亚、欧洲的线路,建立起为保障贸易、情报、政令传递畅达的站赤制,形成当今邮政体系的原型;另一方面,学习中原的农耕经验,采纳中原王朝法治,任命汉人官员和将领治理中原各州各路,保护中原文化和名士,最终建立了大元王朝,又一次实现了中土大地上的大一统。
在他们完成上天交与的使命后,就迅速地走下历史舞台。而他们留下的帝国遗产,却散落在欧亚的不同国度中,至今仍闪耀着灼灼的光芒。
回首流传于罗马宫廷的传说,在罗马教皇的命令下举兵东征的十字军,面对伊斯兰军队的强大兵力,在各地节节败退,也正是此时,东方存在救世主“祭司王约翰”的传说,随着十字军的东征,得到广泛传扬。那时的欧洲人,真的深信东方有位救世主,一定会为他们挺身而战。
关于这一传说,或许是限于当时语言表述的差异,使“成吉思汗”的名号,几经辗转传到欧洲后,经过众人的附会和加工,形成了便于欧洲人理解的“祭司王约翰”的传说。
限于时日久远、文献的缺乏,今人无法考证传说的真伪。不过有文献记载,在12世纪、13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位带领东方军团和伊斯兰大战的统帅,曾经被中世纪的欧洲人当作“救世主”,成为当时国际社会大众,包括罗马教皇在内,等待和期盼的希望。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