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安史之乱爆发后,敢说真话的高力士,后来的结局如何?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17 13:27:01 阅读:147

文章导读: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高力士的故事。天宝末年,唐玄宗执政的晚年,他对倦怠朝政,宠爱美女,喜欢听甜言蜜语,身边都围绕着像杨国忠...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高力士的故事。

天宝末年,唐玄宗执政的晚年,他对倦怠朝政,宠爱美女,喜欢听甜言蜜语,身边都围绕着像杨国忠那样的一群小人。但是,玄宗本人则陷入了一种目盲的自信之中,已经失去了对政治局势最基本的判断。有一次,他跟身边最亲近的太监高力士谈话时说:“我现在老了,朝廷里的大事小事都交付给宰相们办,镇守边疆的事情都交给武将们,我现在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按照惯常思维,高力士应该顺着玄宗的话,把玄宗的“英明神武”狠狠地夸赞一番,以博得玄宗的欢心。但是,这一次,高力士没有顺着玄宗的话说。他说:“我听说前去平定云南叛乱的大军多次失败,边关将领拥兵自重,陛下您用什么办法节制这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呢?属下担心,一旦祸发,不可挽救,怎么可以说是无忧了呢?”(“臣问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

此时此刻的高力士倒也是个明白人,能在玄宗自信满满的情况下说了这样一番真话。高力士所谓“云南数丧师”,指的是杨国忠支持下的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于天宝十年发兵攻打云南的南诏国,不料大败而回。天宝十三年,剑南留后李宓再次率大军进攻南诏国,不料又全军覆没。但是,这两次用兵,杨国忠都向玄宗报喜,说是大军屡胜,满朝文武都不敢说出实情。

所谓“边将拥兵太盛”,当然是说安禄山。当时全国划分为九个边镇,设九个节度使。而安禄山一人就兼领三个镇的节度使,不但如此,他养父的儿子安思顺也领一个镇的节度使,他们一家人就占了大唐节度使的九分之四,这些人手握重兵,厉兵秣马,随时都有反戈朝廷的可能。

唐玄宗听了高力士的话,深深叹了口气。他已经老了,志气衰减,他不想再去考虑那么繁杂的问题了。他更愿意活在自己的自信里。

可惜,唐玄宗也许是活得太久了一些。如果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他就驾崩了,那他也不用看着自己缔造的开元盛世毁于一旦,不用杀死自己挚爱的妃子,也不用看着自己曾经信任的人反叛自己。

但是,唐玄宗就是高寿。

不久之后,高力士的话都应验了。唐玄宗大梦惊醒,挥泪别宫阙。

安史之乱爆发后,敢说真话的高力士,后来结局如何呢?

一般而言,太监都没有什么好货色。唐朝建国以来,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在位时都没有出现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到了玄宗朝,高力士得玄宗宠幸,逐渐发展为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到玄宗晚年,每有四方进呈的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就由他自行裁决。被玄宗封为骠骑大将军,齐国公。如此恩宠,在太监里面,实属罕见。而高力士这个人却并不坏。他和后来唐朝的那些飞扬跋扈、专干坏事的太监不同。

高力士本姓冯,出身贫寒。在一次谋反案中,年幼的他被人阉割,从此成了太监。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见他聪慧,便将他带进宫中。当时还是武则天主政。武则天见他聪慧机敏,而且长得帅帅的(年幼仪美),是个小鲜肉,便让他在身边供奉。但是武则天对他并不在意,有一次他犯了小错,被鞭打一番,赶出宫去。宦官高延福见他可怜,便收他做养子。于是有了高力士这个名字。高延福与武三思往来密切,于是,高力士也随着他养父经常出入武三思第宅。经武三思帮忙说好话,武则天又将他召入宫中。由于他天性谨慎细密,善于揣摩皇帝心思,武则天封他为宫闱丞,专门负责传递诏敕。

景龙年间,高力士和藩王李隆基相识,也不知道是高力士慧眼识人还是机缘所促,见面后,高力士便极力巴结李隆基,倾心侍奉。很快就获得了李隆基的信任。李隆基发动政变后,高力士也随之得宠,从此青云直上。

高力士对唐玄宗忠心耿耿,为人机敏、小心谨慎,对朝政也没有过多操控和干涉,由此博得了“千古贤宦第一人”的称号。后世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也是正面居多。明代著名史学家李贽就曾说:“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760年八月,高力士被流放黔中道。762年遇到朝廷大赦,当他回归到郎州时,听人谈起京城新闻,才知唐玄宗已经驾崩了。高力士闻讯后,号啕痛哭,吐血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