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官场不倒翁曹振镛的从政秘诀是什么?主要有哪三点?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16 21:48:02 阅读:155

文章导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曹振镛的故事。做官五十余载,历三朝,相二帝,生极恩宠,死亦哀荣——揭秘官场不倒翁曹振镛的从政秘诀清朝有个叫曹振镛的奇人,26岁中举,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曹振镛的故事。

做官五十余载,历三朝,相二帝,生极恩宠,死亦哀荣——揭秘官场不倒翁曹振镛的从政秘诀

清朝有个叫曹振镛的奇人,26岁中举,80岁致仕退休,足足当了53年的官,更厉害的是他不仅当的久而且当的好,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位性格迥异的皇帝,他始终圣眷在身,没遭遇过贬黜,官运亨通到极点,从正七品编修一路做到正一品太傅,死后道光帝不仅亲临凭吊,还追谥他文正。"文正"是最高规格的谥号,清朝得谥文正的不过区区8人。因此曹振镛一生可谓荣宠备至。回顾曹振镛这一生,我认为他的从政秘诀主要有三点:

一、谨慎克制、言行得体

曹振镛个性内向稳重,《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小心谨慎,一守文法","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自古官场风云变幻,稍有不慎,轻则丢官,重则丧命,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仅嘉庆、道光两朝因种种原因而被罢黜革职、坐牢、流放充军和被杀的官员就有450多人。而曹振镛则一生谨慎,处处小心,循规蹈矩,从不会有出格的举动、过激的言论,甚至给人以"木讷"的印象,但这些特点却很好地保护了他,使他在官场不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相反是一帆风顺,如鱼得水。

他把自己的经验精辟地概括为"多磕头,少说话",虽然这六字经后来备受批评,但认真思量,这未尝不是种自我保护的手段,所以有史书说他"服官五十余年,历事三朝,身跻崇要,从未稍蹈愆尤,动循矩法。"

二、体会上意,投其所好

道光帝可以说是一个"非典型皇帝",与父祖儿孙都不同,他年轻的时候就崇尚节俭,认为大清王朝创业艰难,守业更难,只有崇俭去奢,才能保持王朝万世不衰。当皇帝后,他将节俭思想上升为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并带头践行自己的主张,衣服破了他命人缝补后接着穿,嫌御膳规格过于庞大,便消减御膳菜肴数量,就连笔墨纸砚他都觉得所用过于珍贵,命人到坊间购买一般的毛笔使用。而在前朝,他召来阅历丰富、人脉广泛的曹振镛,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兼武英殿大学士,即实际上的宰相,配合皇帝推行新政。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按照一般人的思路,曹振镛完全可以借着皇帝喜好节俭这个理由,大肆排除异己。然而曹振镛却没有"烧"任何人,他的第一把火直接烧到了自己身上,他带头效仿道光帝的行为,每日穿着打了补丁故意做旧的官服上朝,同时加紧补充功课,向家里的奴仆杂役请教"省钱小妙招",然后在皇帝召见他的时候,他就与皇帝大谈如何节俭。宰相与自己如此合拍,道光帝自然高兴非常,大笔一挥给曹振镛题了四个大字:恭俭惟德!

三、明处不争,暗处杀人

清代官场倾轧排挤之风严重 , 稍有不慎辄被中伤。曹振镛混出头自然也是一位斗争高手。他的斗争策略非常巧妙,他团结大多数威胁不到他的官员,甚至常有分功之举,据《清史稿》记载,曹振镛曾为平叛立下大功,道光帝打算绘制他的肖像陈列在紫光阁中以表彰他的功勋。而曹振镛则坚决推辞,并上书希望给所有参与此事的军机大臣们都绘图列于紫光阁中。这样的要求让其他大臣对他非常感激,所以如果你和他同殿为官,那你一定觉得曹振镛让人如沐春风,是个"老好人"。

如果有人威胁到了他的地位,他便毫不留情的铲除异己,比如道光朝有一大臣名阮元与曹振镛同为三朝元老,阮元在很多省份担任过总督,政绩斐然,曹振镛相比之下就逊色多了。而且阮元还是大学问家,书法精深、文采出众。这样一来曹振镛自然对他忌惮非常,但他明白皇帝对阮元青睐有加,决不能贸然打击,于是他一直等待着机会,直到某一天皇帝偶然对他谈起阮元,皇帝说:"阮元担任一方大员已有30年,他三十多岁就升到了正二品,他为什么升官这么快?",曹振镛诚恳的夸赞阮元的学问高深,能力出众。皇帝又问,你怎么知道他学问高深?曹振镛话锋一转绵里藏针的回答到:臣在京城常能看到有人传颂阮元的文章,听说他在云贵地区时长举办文会,与当地的文人彼此应和,创作出许多佳作。云贵地区素来难以治理,阮元却尚有时间吟诗作对可见能力非常出众。道光帝听完果然大怒,不久就把阮元召回京城安置在一个闲职上直到退休。

借刀杀人是曹振镛一贯的手段,其手段高超令人赞叹,就连被他排挤的蒋襄平都对家人言"曹之智巧,含意不申,而出自上意。当面排挤,真可畏也"。

职场与官场有许多共通之处,不知各位看客,看到这是否有什么感悟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