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朱允炆为什么要削藩?最终只会玩火自焚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10 19:33:02 阅读:108

文章导读:对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随着金陵城中皇宫一场大火,江山易主,燕王朱棣由此入主大明中枢,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三位皇帝-明成祖。靖难之...

对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随着金陵城中皇宫一场大火,江山易主,燕王朱棣由此入主大明中枢,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三位皇帝-明成祖。靖难之役虽然结束,但是建文帝朱允炆却下落不明,成为了明史上一大悬案。

朱允炆画像说来也奇怪,仅仅是四年光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以建文帝为首的朝廷一方,却败在了燕王一方,确实让人不解。其实朱允炆是不会败的,可是却将皇位和胜利生生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四叔朱棣,这也怪不得别人。那么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你是朱允炆,你该如何避免丢失皇位的悲剧,力挽狂澜呢?其一,在削藩这件事上,不可贸然实施。当年朱元璋分封朱氏子孙为藩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宿将,目的只为一个,保住朱氏大明江山,消除外部的威胁。不过到了朱允炆继位,反而分封各地的藩王却成了朱允炆坐稳皇位的最大威胁。削藩是正确的,但削藩的时机不对。在继位之初,大肆削藩,将自己的叔辈们一个个往死里逼,这不仅在伦纲常上不得体当,惹人非议,而且逼得太急,恐引起各藩王之间的联合抗衡,这对于刚刚登基的朱允炆来说,是不智的。正确的做法是,整治朝廷中枢,将中枢稳稳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循序渐进,缓缓图之,此乃上策。此事不妨学学汉武帝削藩的策略。其二,做好应付藩王造反的准备,这是中策。明知燕王朱棣是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但朝廷始终却没有认真准备过一旦朱棣造反,朝廷该如何应对。如果削藩已开始进入正轨,那么就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对远在北平的燕王,一定要多加防范,兵事为重。此外,对于在金陵为人质的朱棣的三个儿子,一定要好好利用,一旦起了战事,朱棣必然会被朝廷认定为造反,而他的三个儿子必然要扣住,那么朱棣起兵,也会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的,那么朝廷在应对方面不就从容得很多?

朱棣画像其三,在用人当年,要准。像满身书生意气、之乎者也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谈谈琴棋书画,但还可以,但在削藩策略、政治谋略这些国家大事上,每与商量,这就误国了。他们在国家大事上,能有多大作用,没有多大的能力,而坐在重要的位置上,不仅害了他们,也害了国家,所以任用合适的人才。除此之外,在兵事上,诸如李景隆这类人,就不能让他坐在领军之将的位置上,这种十足的纨绔子弟,能有什么领兵本事,应该派富有多年的领军和战事经验的耿炳文,虽然他年近七十,但其稳扎稳打的作战风格,虽然不能有多大成功,但至少能守成有足。这就好比战国时期的廉颇,虽然老矣,但尚能饭之。

靖难之役地图唉,历史没有假设,建文帝其实力本在燕王之上,可就是因为建文帝的一错再错,使其弱小的朱棣逐渐战胜了强大的朱允炆一方。这是天意,还是人为?我想各有一部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