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3-21 15:09:02 阅读:159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张居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不缺乏有名的将领,也不缺乏有名的文臣,张居正就是文臣中一颗耀眼的行星。正如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所写“世间已无张居正”。张居正一生致力于明朝繁荣安定,他却忘了明朝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明朝,一厢情愿的事情并不一定能够长久。张居正与历史上其他改革者一样,有着身败名裂的身后事,也许这就是改革者的命运吧!
张居正画像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张居正生前辉煌,死后也不断成为热门事件的主角,不过死后的他已成为悲剧的主角,有些官员利用弹劾他而升官发财,足见万历皇帝多么厌恶他。
张居正变法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其是经济方面,这也是导致他身败名裂的第一个原因。封建社会的国库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制定合理的税收税率以及是否能够收齐税收规定的金额,这是税收最基本的要求。明朝作为税收税率最低的朝代,规定的税收金额都收不齐这已经成为常态,张居正想要插手改变这个现实局面,必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然而这些利益被触动之人往往是大地主阶级和豪门贵族,他们是组成封建社会的基石,岂能这么容易被触动掉。
大地主
张居正发现明朝税收中一些问题,具体问题我们可以举例说明。明朝有1100多个县,这些县虽然在职级上平等,但是税收数额却不同,富裕县与贫困县的税收金额能相差百倍之间。到万历皇帝执政时期,明朝已经建国200多年,在这期间土地的兼并、转手是非常常见之事,甚至许多县在明初就没有丈量清楚土地的面积,何谈能够有准确的税收。
张居正剧照
明初,多年战乱导致百姓背井离乡,为了恢复生产,朱元璋不仅鼓励百姓开垦土地,而且将税收税率降到最低。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原本税率低使得很多农民已经升为地主,低税率的实惠已经让农民视为理所应当之事,还有随之成为不可缺少的事情就是欠税欠粮。
朱元璋卡通形象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税收不足额已经成为常态问题,不是官员不想收,而是百姓根本不上交。比方说,某个地区收税粮到达税额的百分之八十(这也许就是好的县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可用极端困难来说明征收的难度。县官的办法只有把人抓来痛打一顿,可是欠税之人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办法。大地主可以贿赂衙役,行刑之时衙役负责,打屁股只要出工不出力就行了,更有甚者雇佣乞丐代替他们挨罚,这样的情况还会有谁再交齐应交的额度?
万历皇帝剧照
各地方官员收不齐足量的税粮就开始想各种名义把未收齐的部分减免,这样以来更加助长了百姓拖欠税粮的行为。再加上明朝官员工资低,为了能够养活家人以及向上疏通关系,对于税款必要的截留就成了必须,里长、甲长、师爷、县官等等层层克扣,更加重了税款金额的不足。
张居正想要改正这样已经近200年的税收“惯例”,他用皇帝的名义下令各地方的税收足额交齐。各地方官感觉空前的压力,纷纷批评、指责张居正的新政。当然,大地主与贵族的利益也因此受损,也纷纷抗议此次新政策。
古代税收场景
张居正对于他人要求严厉,自己却也有很多地方贻人口实,他经常用私人信件来授意各地方所谓的他自己人按照他的要求上报奏折,然后用首辅的身份来使皇帝批准这些建议。这正是张居正第二个错误,严格要求他人,自己却引荐私人、扶植自己势力、生活奢侈等等。
说到生活奢侈,这是张居正最惹人争议的地方。作为皇帝最信任的人,张居正在皇帝面前始终是一个清廉、节俭、清贫的形象,以至于张居正想修一座阁楼,万历皇帝都认为他张先生缺钱,从国库拨发一千两白银作为资助,然而小皇帝不知道的是张居正修这么一个阁楼花费竟然高达白银一万两。
白银
当然更让人惊讶还在后面,张居正北京的住宅新阁楼刚竣工,他的老家湖北荆州就建起了一座一模一样的阁楼,这是锦衣卫一个讨好他的人所为,修建阁楼的钱可想而知出自何处。张居正知道此事之后,并没有严厉拒绝这样的事情,不拒绝就是默许了。
也许有人疑问,为什么张居正这样的“违法”行为锦衣卫与东厂没有上报皇帝呢?很显然,锦衣卫是巴结讨好的人,东厂的冯保也是他的人。因此,皇帝知道的只是张居正想让他知道的,皇帝不该知道的还是不知道。
锦衣卫剧照
张居正这两大错误,造成朝廷很多文官反对他,虽然有皇帝的信任,但是具体工作还是要靠这些文官执行,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即便是再好的变法也会付诸东流,只能可叹他空有为国情怀、抱负却得不到舒展。
天道酬勤少年才,春光不拟扉页书。庙堂居高位首府,万历改革青史传。——《颂张居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