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3-17 23:24:02 阅读:157
很多人都不了解汤开远,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看。
看明史史料,经常会读到一句话,明亡实则亡于嘉靖,有人说亡于万历,还有人说亡于天启,总之各种说法不一样,其实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从嘉靖朝开始本来是束缚皇帝的士大夫开始站到皇帝一边,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敢于直言者变得凤毛麟角,而阿谀之言充斥整个朝堂,自此士大夫风气开始渐渐凋零。直到崇祯年间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才有崇祯的那句话“文臣个个可杀”。在外有女真内有李自成的严峻形势下最后明朝灭亡。
可是细想这其中貌似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如果说当时明朝已经岌岌可危了,可是别忘了,明朝是在崇祯手里延续了可是十七年,如果说外有强敌这不假,可是一道关宁防线,就让女真难以逾越。内有李自成也不假,可是,直到崇祯九年的时候李自成就是在一直跑路,最后被打的就剩十七个人。说士大夫风气差的,也不对啊,崇祯自缢煤山的消息传出来后,一些士大夫为明朝殉国的史料记载络绎不绝。这些都说明明朝当时情况还没有到了泰山压顶的时候。可怎么就十七年后就亡了呢,所以原因我们还要从崇祯的身上来找。那崇祯有什么问题呢?其实崇祯的问题在他杀掉袁崇焕的两年后,河南一个推官就已经把崇祯的问题,以奏折形式交到崇祯手里,如果崇祯真的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至少明朝能在生存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都不是什么问题,而上奏这个人就是汤开远。
汤开远今江西抚州人,他既是有名的诗人,也是明末有名的谏臣。明万历四十三年被任命怀庆推官,后因直言朝堂弊端获罪。崇祯五年他又任河南推官,因直言获得崇祯的重用,后帮助史可法,因他多奇谋,史可法对他非常器重。早在崇祯要杀袁崇焕的时候,汤开远就直接上书批评崇祯皇帝,不能善待臣子,并且指出他性格缺陷。在这份奏折中他指出崇祯的几点毛病第一,各阶层臣子做事情,无论他是故意犯错还是失误犯错,都采用重刑。第二点就是崇祯爱搞连坐,只要这个人犯错或者做事无能,连举荐他的人一起杀,“皇帝或以举荐不当,疑其党徇。
第三就是如果内阁按照规定坚持己见(主要是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旨意可以退回皇帝旨意),崇祯训斥他们抗旨。”皇帝又以执奏不移(指内阁坚持己见),疑其藐抗“。第四点说崇祯有时候太抠门,大臣事情做得好不赏赐,如果做得不好还要惩罚。这一点其实我觉得最要命,也是崇祯年间大臣不干活的主要原因,因为做得越多错得越多,那当然没人愿意干活了,”夫不开以立功之路,仅戴罪“。第四,大臣害怕说出与崇祯相违背的话,不敢违抗繁多加重老百姓负担的旨意,最后汤开运还说了一句”民穷则易生乱,皇帝您宽一分在民,即宽一分在民生“。第五说崇祯滥用锦衣卫,不尊重大臣,动不动就下锦衣卫。”推诸臣以心,进退之间,与诸臣以礼。锦衣禁卫非奸佞不可入“
这五点他对崇祯登基以来,君臣之间的问题做了一个到位的总结。里面着重批评崇祯“求治过急”一味地用严苛来对待臣子,甚至臣子不能用自己的主张,或者履行自己分内的职责也不行。奏折中还重点说道崇祯对士大夫和百姓,都过于太严格。这两方面将来会有大麻烦,结果就在几年后被他言中了。细想这五点分析十分到位。从袁崇焕一案中可以看出,他的轻燥苛刻,不辨忠愚、心胸狭隘,当时满朝碌碌,充斥着说空话的人。崇祯能有一个像袁崇焕一样的实干人,实乃他的福分啊,就因为一次皇太极兵临城下就让他干出这样失去理智的行为。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祯连这一点的风度都没有,而目睹袁崇焕下场的人,又怎么不心寒呐,对于之后的用人,崇祯更是一无是处,不足堪大用的引以为心腹,对有用之人却是百般掣肘,在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之间他的立场基本都是错的。
其实崇祯在刚刚即位的时候,形势还是挺不错的,他扫灭魏忠贤,一时天下归心,很多人都给予他厚望,认为他是一位中兴之主。那时候的崇祯声望已经达到顶点。如果他能够对自己认识够深刻,如果他对事物的处理足够高明恰当,不难做到统一战力,团结大家,锐意进取。然而他的固执、任性、偏激使他错过眼前的大好时机,也使刚刚复苏变暖的心重新变凉。所以崇祯一朝大臣基本在朝堂说的都是空话,因为办实事的最后结果可能就是袁崇焕的下场。这一点崇祯是深有体会他自己曾经数次在朝堂批评大臣只说空话,没办的一件实事。所以他才有他那就感慨之言,文臣个个可杀。可是崇祯就是没有想过,他的偏激,他的刚愎自用,他的疑心才是这一切的根源。特别是崇祯五年的时候汤开远的一封奏折,如果崇祯认识够深刻。那明朝的结局一定也比十七年而亡要好太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