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雒城之战刘璋的家底被打光了吗 刘璋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3-17 11:36:02 阅读:119

文章导读:你真的了解刘璋投降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12年至214年,发生在东汉末年的益州之战,也许是刘备军事生涯中最巅峰的胜利!比起两占徐州靠的是陶谦的举荐(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和刘备的...

你真的了解刘璋投降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212年至214年,发生在东汉末年的益州之战,也许是刘备军事生涯中最巅峰的胜利!

比起两占徐州靠的是陶谦的举荐(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和刘备的欺诈(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荆州五郡靠的是刘琦身为刘表之子的名号,以及对东吴外交的胜利拓展(借南郡一部)。可以说“刘皇叔”在这两块区域的渗透,更多的是依靠了政治资源和个人威望。而刘备夺取益州,却是他一生当中第一次通过彻底的军事手段来战胜对手,进而占领了整个一州之地。也恰恰是这块土地,不但成就了刘备梦寐以求的“大汉帝业”,也将蜀汉王朝的历史延续了43年。

而刘备为了夺取这块福地,也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公元211年刘备率军数万入蜀协助刘璋抵御张鲁,212年年底与刘璋发生决裂进而导致益州之战爆发,直到三年后的公元214年,刘备彻底占领益州,历时两年战争宣告结束,也是刘备军事生涯里耗费时间最长的单次战争,夺取益州实属不易。然而在整个战争中,一个地名却不得不引起后人的注意。这个地方并不大,甚至在东汉时期只是县级规模,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县城,却将刘备的荆州兵团整整挡住了一年之久,它也成功的在史书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三国志之先主传》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之庞统传》

在益州争夺战中,刘备的荆州兵团曾在这一期间创下过一次辉煌的防守战绩,公元213至214年,刘备麾下战将霍峻,率领数百官兵在葭萌关狙击刘璋万余蜀军长达一年之久,成功的保住了刘备后路供给线的安全。但各处节节败退下的蜀军也并没有一泻千里,几乎同一时间他们在一个叫雒城的地方打出了自己的血性,将刘备阻挡在这里长达一年之久。可以说益州之战两年左右的时间,刘备有一半的时间在这座城外消耗,也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尽管史书中没有描述细节,但著名谋士庞统在此阵亡。连主力参谋都要身先士卒率军攻城,可见雒城之战的惨烈,这个不起眼的城市,为何发出了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雒城,今四川广汉市,西汉高祖六年置县,属广汉郡。公元190年至193年间,益州牧刘焉自绵竹移雒城县城,筑阙门。

根据史书当中的记载,雒城在汉朝时期不过是一座县城,但从东汉末年的历史来看,这座县城却也有着不一般的历史,东汉末年,刘璋的父亲刘焉赴益州就任,由于到任初期其几乎空手上任,面对复杂的益州局势和各自为政的地方士族,刘焉可以称得上是“空气省长”!为此刘焉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从绵竹到雒城,从雒城到成都,在其进入益州对各士族展开蚕食和吞并之际,雒城成为了其下辖的指挥中心之一,在镇守的四年之间也进行了扩建。而从地理条件来看,雒城位于成都的东北部,也是益州北部通往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雒城有失,将直接威胁着成都的安全。因此当益州之战爆发后,面对刘备军团的南下,如何守住雒城,也是刘璋保卫益州的重中之重。

但令人遗憾的是,如同葭萌关之战一样,这场耗时一年的保卫战,历史中的记载依旧是“惜字如金”,寥寥数笔的记载不足以展现整个战役的全貌,不过这也不难理解,虽然此战令刘备损失惨重,可战役的结局,他却仍然是胜利的一方,作为战败者和“阶下囚”的刘璋,自然也没有书写历史的资格。后人在研究这场战役时,也只能从为数不多的字语中去提取相关线索。

一、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

二、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

益州之战在兵力不足之时,刘备曾调派诸葛亮、张飞等荆州老班底参与救援和助战,但在整场战役中,刘备亲率的荆州兵团始终是战役的进攻主角,而有关益州的争夺与防守对决,刘备与刘璋也进行了多个回合的对打!

一、涪城之战

公元212年年底,“私信事件”的东窗事发,造成暗通刘备的益州别驾张松遭到刘璋斩首,已经察觉到危险的刘璋下令各地停止与刘备进行联络(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企图孤立驻扎在益州北部、葭萌关的刘备兵团。然而早已对益州多地完成渗透(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的刘备提前获得了消息,抢先诱杀益州北部与葭萌关相邻的白水关守将(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并控制关内官兵的家属,进而夺其兵权,随即挥军南下向刘璋开火。

尽管刘璋反应迅速,派出自己了多位主力亲信大将组成防御兵团北上,然而在第一回合地的涪城就直接遭遇惨败,被迫南下退守绵竹。这也难怪,倘若蜀中军队的大多数真的具备十足的战斗力,又何苦邀请刘备入川助战?而一心想实现“隆中对”,企图占据荆州和益州两地的刘备,首次入蜀带去的官兵必然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士。霍峻数百官兵就能击败上万蜀军就是最好的说明,而涪城之下压上来的,可是数万武装到牙齿的荆州兵团!

二、绵竹关之战

第二回合地,刘备继续南下,来到了涪城以南的绵竹,然而这一回合的较量却呈现了更加雷人的结局,后期闻名蜀汉的托孤大臣李严成为了绵竹关保卫战的主角。刘璋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这位赤壁之战前还在荆州秭归担任县令(曹操进入荆州时,李严正为秭归县令),也许与刘备早就有所交情的李严,在这一战中做出了干脆利索的选择——率军投降,刘备不战而得绵竹,也收编了这里的全部蜀军。

三、雒城攻防战

从公元212年年底起兵,再到213年6月刘备兵临雒城城下,短短半年的时间,刘备的荆州兵可谓攻城略地、锐不可当。尽管此时益州大部分郡县尚未被攻占,但经过两个回合的消耗蜀军已经损失惨重。白水关兵权被夺、涪城惨败、绵竹关投降,保守估计蜀军损失已超过万人以上。更重要的是成都的前方只剩下这一道屏障,一旦雒城有失,成都将无险可守。

因此,雒城攻防战也将成为决定刘备能否入主益州的重要转折点。而一路仓皇败退的蜀军和刘璋,却为何在这块地域上,打出了最巅峰的战斗力?有关雒城的详细过程,史书中全然没有细节描述,只有部分史书中留下了只言片语的痕迹。

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刘璋遣张任、刘璝率精兵拒捍先主于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

上述两小段文字是有关雒城之战的,为数不多的古史记载,而在这百余个文字当中,我们也提取到了三个重要的信息

:战役历时一年(213年6月至214年5月)、刘璋派精兵据守、张任率军主动进攻刘备而遭惨败。我们也可以推断出这场战役大致的全过程:

刘备兵团兵临雒城城下后,刘璋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子刘循亲自坐镇守城,而守军方面也并未消极防守,而是顽强展开反击,双方在城外交战不断,蜀中大将张任甚至亲自率军出击,结果兵败被俘身亡。而出城野战付出巨大损失的蜀军也并未丧失锐气,即便随后入城防守,也仍然凭借着扩建后高大的城池毫不退缩的奋勇击溃荆州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甚至射杀了庞统。双方在持续对攻下打了整整一年之久,刘备才勉强攻克雒城。

可以说这是益州之战开始后,双方所经历的一场最惨烈的战斗,刘璋与刘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这已经不是一次单纯的防守战,而是蜀军与荆州军的一次猛烈对攻战,荆州军不止频繁的向雒城发起登城进攻,蜀军也不断的出城向刘备反击。雒城之战也许是史书中没有承认的一场荆州军与蜀军的战略决战,战役的胜负将直接决定益州的归属。而益州的这场真正决战,为何要在这里打响?

之前我们说过,雒城在东汉末年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县城,刘焉父子在益州扩充势力时,这里成为了其所建立的重要治所。雒城古城由于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已不复存在,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掘中,考古学家搜索到了部分遗址。根据考证雒城古城应该是一座面积为1.7万平方米、单侧边长超过1000米以上的大型城堡。而这样的规模早已经超过了东汉时期,县城户不过千户、城池方圆不过3-4里的周长标准。显然刘焉镇守雒城时曾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建,在提升防御力的同时,扩建的另一目的更有可能是为了引入和迁移人口,刘焉父子麾下著名的东州兵,早期很可能就以雒城作为驻扎安置地。

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

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于江州,斩之。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的缘故,部分士族和数万户百姓迁居益州,这支属于益州体系外的力量引起了刘焉的注意,为压制益州本土派,这些移民很快就被刘焉收为己用,除士族大户成为其智囊团队和财团外,刘焉更从数万户难民中,挑选精壮之士组成军队,称之为“东州兵”。而这股政治和军事力量也成为了刘焉父子坐稳益州的重要保证,刘璋担任益州牧时,多次平叛依靠的也是这支力量。

东州兵团究竟有多大规模,史书中并无记载,但从数万户百姓迁移益州,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平均每3-4户抽一丁的情况来看,刘氏父子麾下的东州兵团至少在万人以上,刘焉与刘璋的重视、外来移民的抱团凝聚力,以及东州士族大户的财力支持,也让东州兵团成为了益州武装力量中最精锐的部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蜀中军队战斗力和忠诚度的参差不齐,也是益州之战中,蜀军时而大规模投降,时而却奋力死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到此为止,有关雒城之战为何能成为了刘备占领益州的决定性之战,以及刘璋在雒城失守后,手握三万重兵(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占据成都,却为何在短短几十天的僵持后,就执意选择投降,这里恐怕已经有了答案:

1、随着雒城的攻破,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已经消失,尽管城高人多的成都城仍然有坚守的底气,然而在敌军兵临城下,毫无外援和益州各地纷纷被刘备军攻占的情况下(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成都的失守早晚是时间上的问题,现在刘璋握有一座城池,也许还有谈判和要价的空间,可一旦成都被攻破,那刘璋已然失去了退路。

2、作为刘焉父子早期的根据地,雒城也是其东州军的主要驻扎地之一,雒城之战爆发前蜀军尽管一路败北,但刘备吞掉的只是蜀军中战斗力不佳的军队,东州军精锐主力尚存,刘备来到雒城时,才与刘璋发生了真正的碰撞,而刘璋也在这里下注了血本,东州军主力出动,儿子刘循和名将张任等人纷纷亲临前线督战。然而一年后雒城城破,上万东州军损失殆尽,尽管战后的刘璋还有数万残兵,但报废了东州兵的刘璋也失去了翻盘的本钱!

雒城之战也成为了益州争夺战中蜀军表现最顽强的战役,刘璋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嫡系,为此将刘备麾下的荆州军耗在城下长达一年之久,甚至蜀军一度寻找机会主动出击,企图正面击溃刘备,只可惜功败垂成还丢掉了张任的性命。随着一年后的城陷,打光家底的刘璋被逼到了悬崖边,最后留给他的选择已经不多。即便他固执的选择固守成都,但在失去嫡系部队的情况下,谁又能保证在粮尽援绝的那一天,他不会被自己的手下捆绑出城而向刘备邀功请降?

所以刘璋带着最后的底牌突然选择放弃,虽有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刘焉父子镇守益州两代,所依靠的核心无非是主动投靠的部分益州派系和属于死党的东州派系,可两年的战争,两大嫡系或死或降,在预料到自己必然失败的情况下,提前竖起白旗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