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历史上既然没有貂蝉和美人计 吕布杀董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3-17 06:45:02 阅读:51

文章导读:很多人都不了解吕布杀董卓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说起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司徒王允的美人计,总而言之,是王允用自己的义女貂蝉离间了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布杀董卓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说起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司徒王允的美人计,总而言之,是王允用自己的义女貂蝉离间了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导致吕布被王允拉拢,最终杀死董卓。但其实呢,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非常值得商榷。

首先,正史上并没有过美人计的记载,而且正史上也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其次,从情理上来说,这个故事也值得怀疑。因为,董卓和吕布作为执政东汉政权的军政大佬,按理说金钱美女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想象他们会因为一个美女就不顾自身安危、不顾大局的大打出手?

至于在正史中,说到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时,也比较含蓄和简略,比如在《三国志》中,说是吕布有次惹得董卓不高兴,董卓便拔出小戟向吕布掷去。吕布见状赶忙赔罪,董卓这才心平气和,此后吕布便开始暗恨董卓。后来董卓又调吕布前去守正中的合门,而吕布却私下与董卓的侍婢私通,心中愈发觉得不安,于是他就去拜见司徒王允,因此被王允拉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说法算是给大家简单说明了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矛盾由来,问题是,这上面提到的事情,实在只能算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惹得董卓不高兴、和一个婢女私通,这才多大点事啊,如果吕布仅仅就因为这些理由就要冒险去杀董卓,这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因为,董卓不是一般人,往大的说,他是东汉帝国名义上的执政官,你杀他起码得给天下人一个合理的交代吧;往小的说,董卓是凉州兵团的领袖人物,他身后还有一个强大且稳定的利益集团,随时可以展开报复,你想杀他起码要先把这个利益集团摆平吧!

更不用说,吕布作为董卓的义子,又被董卓委以重任,他冒险杀董卓,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我想吕布只要是个正常人,他在决定杀董卓之前,肯定会把上面这些问题捋一遍,如果只是上面那些鸡毛蒜皮的矛盾,应该不足以让吕布背叛董卓。

所以在我看来,想弄清楚吕布杀董卓的真相,还得从更深远的背景去寻找更多的原因。

吕布与董卓的关系:

在很多人看来,吕布的身份主要就是董卓的干儿子兼贴身保镖,但其实呢,吕布还是董卓最重要的盟友。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吕布和董卓并不是打工仔与老板的关系,而是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关系。

最开始,吕布是丁原手下的主簿,后来在董卓和丁原受邀率军进京时,吕布也跟随丁原一并来的洛阳城。于是在当时的洛阳城里,就有了这样三股势力:一是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兵团;二是以丁原为首的并州兵团;三是以曹操、袁绍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

等到袁绍等人诛杀十常侍时,士大夫集团和董卓为了争夺朝廷的控制权,便开始展开激烈斗争。在这种背景下,丁原的并州兵团就成为双方都想拉拢的对象。从最后的结果看,丁原显然是选择站在士大夫集团这边,因为他接受了士大夫集团授予他的执金吾职务。

大家知道,执金吾是洛阳城禁军两大主管之一,丁原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一进洛阳城就获得这种职务,本身就证明士大夫集团很想拉拢他。而丁原选择接受这个职务,也足以表明他选择支持士大夫集团。至于吕布呢,显然是选择接受董卓的拉拢,因为据说他接受了董卓送的赤兔马和金银财宝。

最后的结果,是吕布成功把丁原杀掉,并取而代之成为并州兵团的领衔人物。随后,吕布带领并州兵团集体投靠董卓,于是董卓终于成功控制洛阳城。从这层意义上说,董卓能够控制洛阳城,实际上是并州兵团与凉州兵团实现合作的结果。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并州兵团领衔人物的吕布,自然也就成为董卓最重要的盟友。因为,吕布愿意站在董卓这边,就意味着并州兵团会站在他这边;而如果吕布离开他,也就意味着他会失去并州兵团的支持,这也就意味着董卓集团将走向分裂。

吕布与董卓的决裂:

因为吕布是董卓最重要的盟友,董卓自然得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重用,否则吕布很有可能被董卓的政敌拉拢走。在这种背景下,董卓便和吕布结成父子关系,同时还让吕布负责自己的安保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董卓为了拉拢吕布,那绝对是下足了血本。

首先,以吕布所拥有的实力,董卓让他成为自己的干儿子,本身就意味着董卓是要把他当接班人培养,至少有类似的许诺。即便没有类似的承诺,吕布拥有这样一层头衔,也足以让他成为董卓集团中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

其次,董卓让吕布负责自己的安保工作,本身也是对他的最大信任。因为,吕布一直都是如狼似虎般的人物,加上他还曾杀害过自己的大哥丁原,面对这样一个人,一般人肯定是敬而远之,至少不敢完全信任。但是,董卓却没有这样做,他反而把自己的安保工作都交给吕布来负责,这足以表明董卓对吕布的信任是毫无保留。

当然,董卓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想让吕布明白,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上,我董卓对你吕布最好。再总而言之,我能给你吕布的,其他人绝对都给不了。所以如果你背叛了我,就再也别想找到一个像我这样无条件信任和重用你的大哥。

当然,也正因为董卓对吕布这份下血本的拉拢,吕布和董卓的关系,一时间是亲密无间,吕布也是死心塌地跟着董卓混。但是,两人最终还是走向分裂,甚至最后吕布还选择将董卓杀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董卓迁都长安,让大量非生产性人口涌入关中地区,不仅加重了当地百姓的负担,还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削弱了他在关中的统治基础。

大家知道,董卓迁都长安,不仅意味着皇帝来到长安,还意味着那些王公大臣、皇亲国戚、朝廷的禁军、护卫、宫女太监等,甚至这些人的家属也都来到长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大都是些非生产性人口。

通常情况下,众多非生产性人口全部拥挤到一座城市,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在天下太平、中央政府拥有绝对权威时,这种做法会让这座城市立马成为天下的经济和商业中心。

因为,这些非生产性人口同时迁移到一座城市时,必然会携带大量的财富前来,而他们又不直接从事生产,自然就只能通过不断购买来实现。在他们的庞大需求刺激下,全国各地的物资,自然会源源不断流向这座城市,长此以往,这座城市就会变得越来越繁华。

第二种结果,是在天下大乱、中央政府不能有效控制各地方时,这种做法通常会给这座城市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在天下大乱、中央政府缺乏权威时,正常的经济活动肯定会受到破坏和停顿,各地的物资也不可能再源源不断地流向这座城市。

在这种背景下,大量非生产性的人群,突然涌入一个封闭的地区,他们又携带大量的财富,必然会让当地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资紧缺。长此以往下去,当这座城市所拥有的物资无法供养这么多人口时,随之而来的必然就是大规模地饥荒和内乱。

当时,董卓迁都长安后,恰好就遇到第二种结果。

因为,董卓所代表的长安政府,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它既指挥不动关东地区,也控制不了益州和汉中,甚至连凉州的许多地区都无法有效控制。在这种背景下,长安城自然很快陷入一片混乱,先是物价飞涨,接着就是当地百姓的生活全面恶化。

在这个过程中,董卓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废除五铢钱,另铸小钱作为货币等,但却终究无济于事。偏偏天公不作美,关中地区又连着几个月不下雨,这让当地的局势变得更加恶化,以至于长安城物价猛涨,每石谷价高达数万钱。

与此同时,在物资有限的情况下,董卓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还得继续保障上层利益群体和军人集团的奢侈富贵生活,以此来保证他们的忠诚度。这样一来,关中地区的危机自然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饭吃,而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董卓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基础变得非常薄弱。

因为,很多人会简单去理解,关中之所以出现这种危机,主要就是因为董卓的残暴、贪婪所导致;所以只要把董卓的暴政推翻,关中的经济就会全面改善。如果此时再有人故意去传导这种观念,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杀死董卓。而当这样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吕布自然也需要顺应潮流。

第二,董卓让他的嫡系部队全都驻扎在函谷关一线,导致他在长安缺乏强大的嫡系力量做依靠,给了反对他的人可乘之机。

据史书上记载,董卓在和袁绍等十八路诸侯联军交锋时,曾派东中郎将董越驻守渑池,中郎将段煨驻守华阴,中郎将牛辅驻守安邑,其余的将领分布各县,以抵御山东联军的进攻。董卓自己则返回回到长安。

其中,渑池、华阴、安邑,都是以函谷关为中心的军事重镇。而董越、段煨、牛辅等人,都是董卓集团的核心成员,至于他们所率领的士兵,显然都是正儿八经的凉州兵团。

从这层意义上说,董卓在回长安时,把自己的嫡系部队,大都留在了函谷关一线。关于这一点,其实从后来董卓被杀后,李傕、郭汜、贾诩等收拢近十多凉州军人从函谷关杀回长安,也可以再次得到印证。

当时董卓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函谷关一线的位置太重要,如果董卓让非自己嫡系的军人控制相关地区,他们随时有可能与袁绍等关东联军进行各种密谋,甚至直接放袁绍等人进函谷关。在这种背景下,董卓自然只能让自己的嫡系部队留在函谷关一线把守。

问题是,董卓把自己的嫡系部队全部都留在函谷关一线,那么就意味着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军队,大都不是董卓的嫡系部队。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反对董卓的人,一方面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密谋和串联;另一方面,他们在屠杀董卓及其满门时,也相对比较容易实现,至少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事实上,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在董卓被杀后,皇甫嵩才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董卓全族的男女老小全部屠杀,吕布和王允也才能一举控制长安城。试想,如果长安城里驻扎了大量的凉州军人,那王允和吕布显然无法轻易杀死董卓,因为他们不一定有机会实现密谋和串联。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侥幸杀死董卓,他们想要将董卓满门屠杀,并一举控制长安城,肯定需要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战斗才能实现,甚至能不能实现都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是这种结果,吕布等人还敢轻易选择去杀董卓吗?

第三,董卓试图控制并州兵团的行为,让他和吕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前面说过,吕布和董卓,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关系。吕布和他的并州兵团,是一股独立与凉州兵团之外的军政集团,并不是董卓能完全控制的。在这种背景下,董卓一方面需要要对吕布表示出足够的信任和重用,从而让吕布始终愿意与他合作。

另一方面,董卓又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将吕布和并州兵团真正纳入到他的控制下,只有这样董卓的统治才能真正稳固。否则,吕布和他的并州兵团,随时存在背叛的可能。所以,董卓自然要想方设法对并州兵团进行渗透,甚至对吕布也要进行必要的压制。

比如有一次,董卓让吕布与胡轸一块率军攻打孙坚。本来,吕布作为董卓的干儿子,又是董卓的禁军主管,还是并州兵团的领衔人物,正常情况下,吕布的地位要远高于胡轸。但这次出征,董卓却任命胡轸为大都护,吕布充当副手,这明显是在有意压制吕布。

对此,吕布心中自然会有所不满;胡轸呢,非但不注意,反而还在军中大放厥词,总而言之,这次出征非得杀一个两千石的军官严肃军纪。吕布一听,自然更是怒不可遏。因为,我吕布也是两千石的军官,你胡轸是不是计划想杀我吕布来严肃军纪啊?

当然,胡轸这样嚣张的背后,未尝不是董卓的授意。在这种背景下,吕布自然要进行反击。因为,如果吕布坐视胡轸在自己面前这样嚣张,这也就意味着他默认胡轸可以坐在自己前面,这样一来,吕布在董卓集团中的排名,自然就要开始下降。

如果吕布的排名都下降,那并州兵团其他军政大佬的排名,自然也都要跟着下降。这样不断持续下去,并州兵团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就会越来越低,到时董卓再通过政治手段对其分化瓦解,并州兵团恐怕就会被董卓给彻底兼并掉。

这种结果显然是吕布无法接受的,所以等到胡轸和孙坚交战时,吕布就公然瞎捣乱,于是胡轸当场就被让孙坚打得溃不成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吕布这种行为,那就是公然叛乱。因为这拉到哪里去,也是必死的罪行。问题是,董卓哪里敢因此治吕布的罪呢?

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董卓侵犯了吕布及整个并州兵团的利益,如果董卓敢因此惩罚吕布,这不是逼得吕布和并州兵团与他公开决裂么?要知道,当时整个关东地区已经彻底失控,如果董卓再和吕布内斗起来,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这件事发生后,董卓非但没有惩罚吕布,反而还出言安抚吕布,总而言之,是我不该让胡轸着种分不清头大眼小的人给你做褡裆。当然,也正因为董卓的妥善处理,这件事并没有有让董卓和吕布反目,甚至事后董卓还对吕布还表显得更加信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嫌隙,却就此拉开了序幕。

因为,这件事发生后,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那就是吕布再也没有领兵出征过了。虽然此后,吕布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高,但作为一个军政大佬,如果长期待在中央负责董卓的安保工作,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扩张实力的机会,甚至他对并州兵团的控制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

如果照这种情形持续发展下去,吕布的前途显然不容乐观。在这种背景下,吕布看着自己有劲无处使,甚至慢慢被架空,他与董卓之间的矛盾,自然是越来越大。

第四,与士大夫集团的合作,让吕布认为杀掉董卓后,自己有机会取代董卓的地位。

董卓迁都长安后,为缓和与士大夫集团的关系,并争取他们的支持,于是就将长安政府的日常工作,全部交由士大夫成员王允来负责;并且当时长安政府的主要官员,也都是士大夫集团的成员。

在这种背景下,当王允代表士大夫集团向吕布进行拉拢时,吕布自然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基于吕布的考虑,由于董卓的凉州兵团大都驻扎在函谷关一线,现在长安城中,最大的实力派主要就四个:

一是以王允为首的士大夫集团;二是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兵团;三是以皇莆嵩等人为首的关中集团;四是原洛阳的禁军势力。

其中,以皇莆嵩等人为首的关中集团,本身就与士大夫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原洛阳的禁军势力,他们的上层人物,也大都是士大夫集团的成员,在这种背景下,吕布领衔杀掉董卓,自然就能迅速控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并有机会成为长安政府的首席军方大佬。

与此同时,以吕布的的军事地位,背后有长安士大夫集团、并州兵团、关中集团、原洛阳禁军势力的支持,他解决一个群龙无首、且分散驻扎函谷关一线的凉州兵团,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难度。如果实现这一步,吕布的地位自然就可以更上一层楼,甚至成为第二个董卓。既然如此,面对王允的拉拢,吕布自然是乐意合作。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吕布杀董卓,可谓天时、地理和人和全占,并且从最初的结果来看,一切也都按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先是董卓和他全族轻易就被屠杀;接着吕布和王允又迅速控制住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

再接着,凉州兵团的上层人物,要么投降王允,要么直接被清洗出局;最后分散驻扎在函谷关一线的凉州兵团,也因为一时群龙无首,大都被惊恐不安的气氛所笼罩,纷纷想着逃跑。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王允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能够全力支持吕布,让他全权统率所有非凉州系的军人,包括并州兵团、关中集团和原洛阳禁军等,自然有机会一举把那些惊魂未定的、还没有成功集结的凉州兵团彻底打垮。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王允和吕布的唯一机会。

问题是,如果是这种结果,那以王允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又图啥呢?因为这样一来,无非是杀了一个董卓,却迎来了一个比董卓更可以的吕布。所以基于王允的利益,显然不可能让吕布全权统率所有非凉州系的军人。于是在争执之中,王允与吕布,都错过了解决凉州兵团的最佳时机,最后只能走向失败。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