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云南澄江化石群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6 14:28:57 阅读:141

文章导读:云南澄江化石群距今5.3亿年,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寒武纪早期,种类繁多的多细胞动物突然在海洋里大量出现。澄江化石记录了这段特殊时期生物群的全貌,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

云南澄江化石群距今5.3亿年,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寒武纪早期,种类繁多的多细胞动物突然在海洋里大量出现。澄江化石记录了这段特殊时期生物群的全貌,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 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澄江化石群成功的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这一天,距离澄江化石群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以东的帽天山被发现,刚好28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云南澄江化石群

遗产级别

世界自然遗产

批准时间

2012年7月1日

批准编号

东亚区优先一等第4号古生物遗址

审核地点

俄罗斯圣彼得堡

审核单位

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

目录

1遗址概述

2遗址位置

3遗址简介

4惊世奇迹

5申遗历程

6保护开发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概述

古生物化石群展览馆

古生物化石群展览馆

澄江动物化石群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畔,距省会昆明52公里,境内景色优美,交通极为方便。澄江动物化石群是当今世界上所发现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从海绵动物到脊椎动物以及绝灭门类都有其代表。它们生活在遥远的5亿3千万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海洋中。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位置

各类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澄江动物化石群给我们提供了寒武纪大爆发时期最完整、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大型食肉动物出现表明金字塔式复杂生态系统在早寒武纪已经出现。澄江动物化石群是现代各个动物门爆发式出现的实证,为探索现今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珍贵的依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首发地帽天山地区已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并于2012年7月1日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简介

澄江古生物复原图

澄江古生物复原图

距今5.3亿年前的早寒武纪,比人们熟悉的侏罗纪"恐龙时代"还要早4亿年。当时,地球上的生命是何形态?澄江动物化石中的抚仙湖虫,成虫最长约11厘米,腿肢多达35至45对,是节肢动物的祖先类型;奇虾,身体最前端有一对分节的、具刺状构造的大抓肢,普遍认为可能和节肢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或者是圆神经动物中的一个绝灭分支;昆明鱼、云南虫,都出现了脊索、鳃裂、神经索等脊索生物必需的器官,把脊椎动物的起源向前推进了足足4000万年……这些早期生物都以化石的形式"存活"于澄江帽天山上。

澄江动物化石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和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至今共发现40多个门类、180余种早寒武纪珍稀动物、植物化石,其中三分之二是新属、新种。帽天山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化石模式标本产地和"古生物圣地"。[1]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直让达尔文感到十分困惑。在人们普遍认同达尔文进化论的今天,全面揭示并合理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的真实面貌、探索众多动物门类起源的难题,是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的重要前沿科学领域。近二百年来,动物界一直被习惯地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领域。因而探索这两大类动物之间的演化关系,不仅构成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也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自1984年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了5.3亿年前的软躯体化石群--澄江动物群以来,深入研究寒武纪大爆发,特别是与人类起源和进化有关的古脊索动物成为可能,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科学价值就在于此。

帽天山出土的澄江动物群化石研究论证了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云南虫、华夏鱼、昆明鱼,将脊椎动物早期历史往前推进了约五千万年。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这样评论:如果云南虫夭折,动物神经系统将永远不会发展,地球永远像遥远的月亮一样寂寞冷清。其它化石对研究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曳动物、腕足动物、节肢动物等各个动物门类的原始特征、演化趋势的起源,以及化石生物学、功能解剖学、演化生物学、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埋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证实了现生动物门和亚门以及复杂生态体系起源于早寒武纪。

在帽天山发现的一系列化石不仅为"寒武纪大爆发"突变事件的存在提供了依据,证明了门一级高级动物类群的起源是"寒武纪大爆发"事件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所在,进而对达尔文倒锥形进化树模式提出了质疑,提出了广义进化论。专家们对澄江动物化石群给予这样的评价,与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相比,澄江动物群不仅具有化石资源的优越性,时代上更靠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始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纽约时报》评价说:"中国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20世纪中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澄江化石不仅是地球上所发现的最老的,保存最完美的软体动物化石,更令人吃惊的是,其软体结构及其骨路保存非常完美。"

折叠编辑本段惊世奇迹

玉溪是幸运的,因为有一片抚仙湖。多少年来,人们在抚仙湖畔一次次发现惊人的秘密:李家山古墓群、古滇王国、水下古城,还有1.8亿年前的恐龙化石。澄江化石地的发现,也纯出一次偶然。1984年的夏天,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硕士刚毕业的侯先光,来到澄江县帽天山,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一个星期里,侯先光每天早出晚归,每天劈下两三吨石头,石头里却空空如也。7月1日下午,幸运之神终于光顾。已近失望的侯先光抬起脚,不慎剐落了一片松动的岩层,一块椭圆形化石露了出来。他好奇又惊喜,劈开这块石头一小块一小块地观看。突然,一块长4-5厘米的化石暴露在岩石剖面上,背壳明显地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向前摆动的腿对称地分布在背甲之下。

各种古生物化石

各种古生物化石

侯先光捧着化石,手在瑟瑟颤抖,那块化石上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仿佛渐渐苏醒过来。侯先光欣喜若狂,凭着专业知识和经验,他初步判断:这是一块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此后的6年多里,侯先光沉下心来,扎根帽天山埋头工作,还不辞辛苦到附近武定、晋宁等地的寒武纪地层中采集了数万块古生物化石。侯先光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论文60多篇,出版3部英文专著和一部中文专著。澄江古生物群化石的发现,为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开启了一扇宝贵的科学之窗,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理论找到了坚实的证据。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科学》也开始向全世界描述了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生命曾在云南澄江集体爆发的壮观场景。

随后,古生物学家陈均远于1987年率36人的考察团奔赴帽天山,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发掘,1990年又进行了几次发掘,收获颇丰。陈均远的几篇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德、加等国家具有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其中在美国《研究与探索》上提出的帽天山"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引发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模式,曾对该领域研究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引起国际轰动。1994年,陈均远在美国《科学》杂志首度公布了帽天山寒武纪巨型食肉类动物研究成果,拓宽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科学内涵。在陈均远的影响下,来自瑞典、澳大利亚、美国的古生物学家纷纷走进澄江,展开早期生命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与此同时,中科院院士、著名古生物学家舒德干也展开了对澄江古生物化石的研究。1998年底,云南省地质研究所的罗惠麟、胡世学拿着一块化石找舒德干讨教,他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舒德干寻觅了多年的化石倏然出现在面前,这块化石就是后来的"海口鱼"。1999年,《自然》杂志发表了舒德干等关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又一重大突破性成果--发现最古老脊椎动物"昆明鱼"和"海口鱼",将脊椎动物的起源向前推进了五千万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完整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的演化序列在舒德干的努力下,展示在人们面前。这幅迄今最完整的早期后口动物亚界的谱系演化图,首次勾勒出脊椎动物实证起源演化的基本轮廓,为解答"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究竟如何演化而来"的难题提供了可信答案。

随后,陈均远、侯先光、舒德干共同领衔的"澄江生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杨·伯格斯琼抵达澄江进行考察。他说:"澄江动物群证明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门类,在寒武纪早期已经出现,他们之间的界限就像今天所存在的一样非常清楚。澄江寒武纪动物化石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最珍贵的早寒武纪地球生命大爆发的化石遗迹。"

一扇探索5.3亿年前地球生命大爆发的科学大门,在澄江帽天山轰然洞开。人们从不断发现的数百种动物化石中,看到了早寒武纪时期瞬间出现的动物生命形态。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繁华而喧闹的动物世界。在地球诞生最初的10多亿年里,世界是没有任何生命的一片荒漠,直到距今35亿年前,才在海洋中出现了最低等的单细胞菌类、藻类生物。孕育人类的早期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的祖先又是怎样演化的?这是科学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寒武纪澄江动物化石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早寒武纪地球生命大爆发的化石遗迹。它不但为现生各主要动物门类起源与早期演化提供了最好最直接的证据,还是了解寒武纪早期生物群落结构的最好窗口,也为早期动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和生态关联提供了重要信息,世界上尚没有其他化石地能够与其媲美。

世界地质科学家们赞叹:这是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2]

折叠编辑本段申遗历程

1987年5月,澄江县制定了《关于保护澄江无脊椎动物化石群的暂行规定》,组建了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开辟了化石展厅,雇请人员看守化石发现地剖面,使动物化石得到初步的保护和利用。

古生物化石介绍

古生物化石介绍

1992年2月,澄江化石地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处邀请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潘江赴巴黎,参加世界地质遗址工作组特别会议,评估各国申报的遗址。潘江受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卫国博士委托,向大会介绍了澄江动物化石群情况,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其列入东亚区优先一等第4号古生物遗址(代号A),编入《全球地质遗址预选名录》。

1993年10月,潘江被选为联合国国际文化与自然遗址保护委员会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工作组执行委员,工作组在年度报告中再次确认澄江动物化石群为A类,符合评选第一条标准,即"为代表地球的主要历史阶段并包括生命记录的突出模式"。随后,潘江致信云南日报,希望媒体呼吁云南省尽快成立申遗小组,组织地质、文化、科教部门专家开展工作,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指导,使这一华夏之宝尽快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7年5月,省政府将帽天山及其周边18平方公里范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时任省长和志强在帽天山召开专题会议,坚定了玉溪市启动澄江化石地申遗工作的决心。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是一项纷繁浩大的系统工程。当时,申报世界遗产存在名额限制,有遗产的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在中国未来20年内需要申报的项目清单中,澄江动物化石群并未列入其中。同时,澄江动物化石群周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需要长时间恢复,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单一、边界划定和土地权属混乱、基础工作不完善、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为此,地方政府一直付出不懈的努力。

2004年,当玉溪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保护澄江化石地时,在他们心中萌发着一个坚定的夙愿:要让澄江化石地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林!为了实现这一夙愿,玉溪走过了8年漫长而艰辛坎坷的申遗之路。此后,玉溪市启动了澄江化石地申遗工作,从此便一路长行,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直抵"世界自然遗产"的殿堂。

2004年,玉溪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大会通过的"苏州决定"对2000年"凯恩斯决定"作出了重要修改:从2006年起,《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每个有遗产的缔约国每年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从一项改为最多两项,其中至少包括一项自然遗产提名,给申报自然遗产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创造了入门条件。为此,玉溪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报告,准备申报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化石地)为世界自然遗产,并得到省政府全力支持。

2010年,澄江动物化石群申遗工作出现重大转机。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长高劲松写信给温总理,提出:"建议国家支持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温总理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和云南省政府密切配合,全力支持澄江化石地申遗。国务委员刘延东也作出批示,请中科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根据需要和条件,给予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及申遗工作支持。

2010年8月18日,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在北京组织召开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论证会。一个星期后,住建部委托澄江化石地申遗专家组组长梁永宁教授、侯先光教授、蒋志文教授等地质专家到澄江进行实地踏勘,为澄江化石地申遗查缺补漏。一个月后,玉溪市将落实专家意见的情况上报住建部,澄江化石地申遗工作列入住建部议事日程。

2011年1月14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听取云南省住建厅厅长罗应光、玉溪市副市长杨洋的汇报,充分肯定了"澄江化石地"申遗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全力支持"澄江化石地"申遗工作,并代表中国政府在"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正式文本上郑重签字。随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方茂田代表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提出申遗请求。

2011年3月,帽天山申遗材料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审核,拿到了2012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入场券,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帽天山申遗,承担着的是一个国家的光荣与使命。

2011年9月23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走进帽天山,这是一次来自世界的检阅。IUCN专家帕特里克·迈克基维尔教授和莫哈·塞非亚·莱马教授对澄江化石地进行为期4天的现场考察评估。这也是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最关键的一场"大考"。两位专家围绕提名地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状况主题,实地考察了澄江化石地地貌形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等。

2012年5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澄江化石地技术评估报告,对澄江化石地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位于中国云南省的澄江化石地保存了具有独特重要意义的化石遗迹。澄江化石地的岩石和化石展示了杰出的、保存非凡的记录,是距今5.3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多样化的见证。在这一短暂的地质间隙时段中产生了几乎所有主要动物类群的起源。澄江化石地多样化的地质证据代表了化石遗迹保存的最高质量,传承了早寒武纪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它是一个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最早的记录之一,也是一个进一步认知早寒武纪群落结构的独特窗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澄江化石地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建议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该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2年6月24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隆重开幕。杨洋副市长率领玉溪申遗代表团提前赶到会议地点,几乎来不及倒时差,就开始了紧张的忙碌,展开最后的攻坚之旅。中国申遗首席专家、澄江化石地申遗专家组组长梁永宁教授没日没夜赶材料,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眼睛布满了血丝。玉溪代表团配合着国家、省代表团,积极与21个成员国的代表进行沟通、推荐。

2012年7月1日,中国澄江化石地正式开始接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这是决定中国澄江化石地申遗命运的时刻,绝大多数国家的代表认为"澄江化石地"符合世界遗产标准,作为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在反映"生命记录"方面,澄江化石地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随后,经过大会审议并投票表决,大会主席米特罗法诺娃宣布中国澄江化石地正式进入世界自然遗产行列。

折叠编辑本段保护开发

化石被发现以前,澄江县在"小虫虫"们沉睡的地方,探明了上亿吨的高品位磷矿资源。于是,澄江投入巨资大修道路,大建工厂,大开磷矿,形成了一片收益颇丰的磷化产业。这片产业,成为了澄江的经济支柱;依托这片产业,澄江经济在玉溪市排名"老三"。澄江县磷矿储量极为丰富,其中储量最多的就是帽天山,占全县磷矿总储量60%。磷化工产业每年贡献税收占全县税收的近三分之一。围着磷化工产业转的就业人员达3000多人。澄江化石地被发现后,一道难题摆在澄江人面前:一边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另一边是为保护澄江化石地。

澄江化石地未来发展规划

澄江化石地未来发展规划

"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澄江倾注了很大的力量发展磷化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为了保住澄江化石地,再大的牺牲也值得!"当地政府壮士断腕。2004年,对帽天山周边Ⅰ级和Ⅱ级品位、储量达7600万吨、市场价值约167亿元的14个磷矿采点实施了关停禁采,至今澄江县累计损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6亿元,年均损失5069.96万元。正是这种割舍,换来了澄江化石地的安宁。长眠于地下的早寒武纪"小虫虫"们,依然保持着原生态多姿体状的神奇世界。

"揭示帽天山的真正价值,需要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当地政府将采取系列更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管理机构,制订开发保护规划,将帽天山打造成世界一流科考旅游基地和培养科学家的摇篮。要抓紧研究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化石地开发保护等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化石地保护管理体系,保护管理好澄江化石地;努力打造一个供国内外古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和进行科普宣传的平台,使帽天山成为培养中外科学家的摇篮,汇集全球古生物学家的智慧,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作出贡献;借鉴国外高水平博物馆的成功经验,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澄江化石博物馆,力争将其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充分展示澄江化石地的科学价值,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抓紧制定澄江化石地保护管理规划、科研科普规划、开发利用规划,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努力使帽天山化石地开发保护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澄江化石地将成为推动玉溪旅游"二次创业",助推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和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世界顶级旅游品牌的一张靓丽名片。

借澄江化石地申遗的东风,乘势而上,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把澄江化石地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把帽天山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成为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同时通过品牌效应,促成生态文化旅游与科考旅游有机结合,促进玉溪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拉动经济增长,造福当地群众。要突出重点,做出特色,把帽天山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作为头等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坚持保护第一、开发利用第二的原则,学习借鉴国内外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理念。以博物馆建设为龙头,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帽天山公益性设施建设,同时与原有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进行丰富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要统一规划,积极做好招商选商工作,大力争取省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帽天山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促进玉溪市旅游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后,当地将利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抓住帽天山列为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机遇,制定集保护管理、科研科考、科普教育和顶级旅游目的地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与保护规划,建设配置游客中心、标志系统、游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环保节能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山水之间现文化,古今贯通晓历史"的主题,把帽天山的古生物文化、抚仙湖的水文化和渔文化有机结合,探索引入"主题公园"开发建设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划建设帽天山国家地质主题公园、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寒武纪古生物海洋展示馆、模拟考古场地、主题游乐园和四维影院等旅游项目,引进和培养高端旅游人才,精心策划开发帽天山科普科考探秘精品线路,并使之融入昆明石林、楚雄恐龙谷等地质奇观旅游专线,打造世界顶级旅游品牌。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