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7-06 14:27:34 阅读:70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之间采用的是“禅让”的方法“选贤与能”,推举天下的共主。如尧,在他快要退位之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达的舜。
禹的父亲名叫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领袖。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有着丰厚的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抢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打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利了。后来,大禹又持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打开治水的工作。大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抛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便是根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削减洪水泛滥的灾祸。
大禹是来自华夏夏族部落联盟的领袖,他在成为天下的“共主”之后,组建戎行,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树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大禹退位时因为其儿子启也是非常贤明能干,就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替代。
一种新制度的树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进程;一个新政权的发生,也面对缺乏控制经验的问题。树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前进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动不了控制者克扣、掠取和贪图享乐的赋性,控制集团内部环绕权和利的抢夺成为不可避免。因而,夏启身后,呈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领袖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气,乘寒浞内部紊乱之时,出动戎行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气,夺回了政权,才康复了夏王朝的控制。这便是夏代历史上呈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情。
夏代末年,夏桀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变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妺喜饮酒作乐,置大众的困苦于不顾,大众指着太阳诅咒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变节,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地步。商汤看到伐桀的机遇已经老练,乃以「天命」为召唤,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带领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戎行打败夏桀的戎行,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壮的国家阅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呈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因为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记载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可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清晰,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明,因而《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大都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明遗存有了进一步知道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明探索的研究课题,期望用考古手法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明遗存,从而康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根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区域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区域: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流区域。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情,大多同这两个区域有关。1959年开端「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明探索的前奏。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展开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明探索的方针逐渐缩小。现在,大都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明」(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区域的「龙山文明」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明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现在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明还没有形成共识。可是无论是豫西区域的「龙山文明」还是「二里头文明」,均已积累了适当丰厚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很好的条件。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