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2-18 23:24:01 阅读:67
心系天下的范仲淹结局是什么?他为百姓做过什么?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想必大家初中时都背过《岳阳楼记》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样的名句也是耳熟能详,可以想见作者一定是一个忧国忧民有民族责任感的人物,此人正是范仲淹。他不光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成就很高。但是我们对于他的事迹了解的却并不多。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子希文。他的身世悲惨,两岁时父亲死了成了孤儿,母亲改嫁长山(今山东邹平县)朱氏,因此名朱悦。范仲淹长大之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痛哭流涕,非常感谢自己的母亲,于是去应天府求学。发奋读书,日以继夜,冬天里困了用冷水浇头,饿了喝一点稀饭,周围的人都非常惊讶于他的意志。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近视基地,接了母亲来奉养。四方游学的人老找他请教问题,他都会仔细的讲解,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资助他们,以至于自己的儿子都要互换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毫不在意。每当谈论国家大事,他都一副慷慨激昂之态,那时士大夫中正直严肃,崇尚气节的风度,便是他带头形成的。
当时江淮地区遇到蝗灾,民不聊生,范仲淹请朝廷派人巡视,却一直没有回复。于是他上奏说:“宫廷中半日不吃饭会怎么样?”皇帝听了之后受到了触动,便命他安抚江淮。他所到之处都开仓救济。后来又去知睦州当知县,这一年打谁,百姓耕不了田,范仲淹领导大家疏通五条河,引导太湖水入海,为当地百姓解决了灾情。
他在军事方面也很有才能,当时夏国元昊举兵反,朝廷排范仲淹镇守西北。原先宋朝的边防制度是按官职领兵,官职大的领兵多,敌人来犯时官职低的人先出。范仲淹认为这种情况是“取败之道”,于是他亲自检阅州兵,选出精壮一万八千人,分为六个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分别训练,演练多种阵法战术以应对各种情况。经过他精心竭力的付出,人民得以不再到处流亡,当地也开始恢复正常的秩序。
只是他为人过于正直,他推行的清廉节俭的风气,让有些贪官利益受损,并且还弹劾许多官员,使得朝中对他的谤议越来越多,慢慢传入到皇帝耳中,竟把他发配边疆,他的“庆历改革”也已失败告终。不过他的作为给后来的王安石的变法开了先河,也算是不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