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历史趣闻

历史上唐朝的灭亡,与“河朔三镇”有什么关系?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2-18 10:51:02 阅读:119

文章导读: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尹源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中晚唐时期一百五十二年的历史,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就...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尹源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中晚唐时期一百五十二年的历史,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就是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唐王朝却将王朝衰败过程中存在着每一个问题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在这百年的时间里藩镇、党争、宦官可以说是轮番上场,最终使得曾孕育出盛唐气象的王朝走上了穷途末路。而当我们回顾这百年间错综复杂的历史时,便能发现,中晚唐时期实际上留下了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中晚唐时期唐王朝败乱的根源主要在于藩镇,而藩镇之中的佼佼者则是当时割据河朔地区的魏博、卢龙以及成德三镇,史称“河朔三镇”。在历史之中,“河朔三镇”同唐朝持续对抗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尤其是在唐德宗一朝,“河朔三镇”甚至试图效仿战国割据并裂土封王。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在中晚唐时期百余年的时间里,河朔藩镇发生的变乱总共达六十五起,位居藩镇变乱之首。可见,“河朔三镇”对于唐王朝来说,始终都是一个肘腋之患。

由此可见,“河朔三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导致唐朝衰败的原因之一。可当我们看待历史的时候,不能仅从一个角度上来看,历史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错综复杂的,宋人尹源对于“河朔三镇”的存在,还持有另一种看法。这个看法就是,唐朝的衰败同“河朔三镇”的强势有关系,而唐朝的最终灭亡,则同“河朔三镇”的衰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历史上唐朝的灭亡,为何会同“河朔三镇”的衰弱有联系?

首先,“河朔三镇”的衰弱所以能够和唐朝的灭亡联系起来,主要就在于河朔藩镇割据的性质上面。纵观中晚唐的历史,乍看之下的河朔藩镇,对于唐朝来说完全是反贼一般的存在,可实际上变乱丛生的河朔藩镇从本质上看则属于唐王朝的臣子。这是因为,河朔藩镇属于兵叛而非将叛。这种兵叛的特点是,其只能通过拥立节度使的方式来维系自身的利害,而不会选择彻底同唐王朝决裂。而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相关记载,河朔藩镇在百年时间中,总共拥立了五十七位节度使。

由此可见,河朔藩镇实际上是由藩镇所在的牙兵集团所控制的,而这些牙兵则更希望唐王朝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以便能够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以至于,在唐王朝灭亡的前夕,河朔藩镇依然奉唐王朝为正朔并岁岁纳贡。所以,河朔藩镇的强大,对于唐王朝来说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强大的河朔藩镇对其他藩镇也起到了一个震慑的作用。

历史上河朔藩镇的衰弱所以会同唐朝败亡的时间相吻合,并非是历史的巧合。因为,在中晚唐时期,以宣武、泽潞、淄青为代表的中原型藩镇,始终都是同河朔藩镇互相制衡。所以,当河朔藩镇失去了制衡中原藩镇的实力时,中原地区的藩镇则纷纷做大,终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晚唐时期的朱温、李克用,实际上都隶属于中原型藩镇。

历史就是这样,“河朔三镇”在对抗唐王朝的同时,实际也在致力于维系唐庭的框架,并同中原藩镇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军事平衡。而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军事平衡也成为了中晚唐维系百年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时候,我们在回过头梳理这一百五十二年的历史,便能够发现,这段历史更像是一段维持军事平衡的历史,而这个平衡被打破之后,唐王朝自然也就走向了末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