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1-05 10:30:02 阅读:113
你们知道道光身为皇帝 为何却说君主不应该有私人财产?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清朝的道光皇帝,是一位十分痛恨奢靡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皇帝。早在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刚登基不久,就以圣旨的形式,颁发了一道《御制声色货利谕》,倡导为人君者,要严防声、色、货、利之害。
在这道谕旨之中,道光皇帝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就是他认为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不应该自己开设小金库,收敛私财。对于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道光是这样说的:
“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宫中府中,原属一体,非同士庶之私自盖藏也。故人君不可有私财,有私财必有私事,有私事必有私人,有私人则不为其所愚者鲜矣。”
清朝的皇室子孙,按规定是六岁开始入学启蒙,学习满汉文化,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过去历代的皇族。道光皇帝在这里,引用了孔子在《论语》中的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来论证其君主不应另设私财的观点。
有朋友可能会问,皇帝是一国之君,富有四海,全天下的东西都是他的,何来公财私财一说呢?
实际上,皇帝虽然是全国财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但在实践当中,国家财产,仍是有公帑和私帑之分的。在清朝,公帑即国库,由六部中的户部管理;私帑即皇室金库,由内务府广储司管理。
整个皇室平时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从内务府管理的金库掏钱。皇帝想伸手拿国库的钱,如果户部反对,皇帝也是没辙的。当然,皇帝可以把不听话的户部尚书撤换,任用自己的亲信,想办法从国库掏钱,但这往往是亡国的先兆。
比如清末的慈禧太后,曾想用国库银两报销修葺颐和园的费用,被户部尚书阎敬铭所阻遏。于是慈禧撤走了阎敬铭,把手伸进了国库,来给她修园子,导致军费被挪用,是晚清彻底走向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让我们回到正题。既然内务府掌管着皇室私产,道光却说皇帝不能有私产,难道是要裁撤内务府?
其实不然,道光指的私产,也不是内务府掌管的皇室金库。因为内务府不仅仅是皇帝的钱袋子,另外还得负责养活全国的八旗子弟。随着这部分人数量不断增长,内务府需要掏出很大一部分钱,来给八旗子弟发生活费,皇帝能够动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对道光而言,内务府的钱,也与公产无异。他所说的皇帝不能有私财,其实是指皇帝不能突破现有的制度框架,另外去开辟私人的收入来源。
而道光所谓“有私财必有私事,有私事必有私人,有私人则不为其所愚者鲜矣”,也是意有所指,暗示的是其祖父乾隆宠信和珅。当年乾隆为了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任用和珅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全国官员凡是有犯事的,都可以通过交罚款来减刑或者免罪。
议罪银制度实施后,乾隆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用这巨额的财富修建了许多行宫,并且作为了多次南巡的经费。但与此同时,也助长了官场贪污受贿、横行不法的作风,和珅把持朝政,让清朝吏治日益腐坏。
道光在这里提出皇帝不能有私财,便是要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不要重蹈乾隆的覆辙,避免人君为了利益受臣下所蒙蔽,再养出清朝的第二个和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