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3-12-23 08:54:02 阅读:65
薛琡,字昙珍,河南洛阳人。其先祖乃是代郡叱干部鲜卑人,本姓叱干氏。又做叱干琡,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官员。出身自官宦世家,因形象峻美,礼节周到,心思缜密而获宣武帝所倚重,后迁任洛阳令。
其声名显赫于史,乃因孝明帝主政期间,大力反对“停年格”制。
永安元年,随元天穆征讨邢杲。
天平元年,担任丞相长史一职。天平四年,向高欢西征进谏言,高欢未采纳,后高欢军败于沙苑(沙苑之战)。沙苑之战事后不久,随军平范阳之乱,转任殷州刺史,
后后历位度支、殿中二尚书。至天保初年,兼任尚书右仆射一职。不久,病死于家中。
死后,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青州刺史。谥曰威恭。子允嗣其位。
人物生平
主政洛阳
薛琡,字昙珍,河南洛阳人(原籍代郡)。出自官宦之家,其父薛彪子曾任北魏徐州刺史。薛埱其人形貌虽魁伟高大,却聪明机警,年少之时,便因其才干出众而受人称赞。
在朝廷担任典客令时,主要负责处理少数民族事物。因而接触外宾的机会乃是家常便饭之事,每次接待、引见宾客时,薛琡的仪表总是整齐干净,在礼节则上张弛有度。对于朝廷的体面威望,无不尽心维护,丝毫不敢怠慢。正因薛琡在任上兢兢业业,宣武帝曾召见他,说:“你待人接物很有风度,而且姿貌秀伟,我打算给你升官,你想担任什么职务?”薛琡听后,没有赶紧叩谢皇恩,而是淡定地回答:“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除此之外,微臣什么也没有想过。”
孝明帝元诩正光中(520年七月—525年六月),薛琡升任为洛阳令。洛阳自孝文帝迁都以来,达官贵族扎堆儿,较高的人气也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治理起来较为困难。薛琡走马上任后,境内安定肃然。薛琡审案注重证据及情理大义,常对犯人晓之以理,极少对犯人动用大刑,故而每每都能套的实情。因此治下豪族奸猾都惧怕其官威,不敢无端生事,洛阳境内在其治下,得以苏息。
某年,洛阳大旱,因天灾之祸,朝廷下令将京城的在押犯带往华林园重新审理,以寻是否存有冤滞之事,才引得上苍震怒。然而朝廷这才发现整个洛阳所关押犯人仅有3个。因此,孝明帝对薛琡其才能大加赞许,赐缣百匹,并迁官至吏部。
反对“停年格”
孝明帝神龟二年(公元519年),汉族大官僚、征西将军张彝之次子张仲瑀上封事,请修订铨别选格,武人不得选为显达官员。洛阳拓跋鲜卑将士得知消息后,便纠集上千人火烧张彝的住宅,烧杀其长子张始均,以示抗议。张彝受重伤,几天后不治而亡。事后,灵太后令武官可以依年资入选。为了解决官职少、应选者多的矛盾,吏部尚书崔亮曾奏请建立停年之格(“停年格”,一种选官制度),不问才能,一律按年资(年龄和资历)先后授官。薛琡听闻后,随即上书反对,称:“百姓的命运,被长吏所掌握,如果用人得当,那么便会苏息有地;倘若用人不当,便会祸害一方。若让吏部只是按资历选人,不辨贤愚,那朝廷公器就像飞过的大雁,游过的鱼群,拿着名簿呼点姓名进位,一个人就够了。不经选拔便如此用人,叫什么选官择才?臣恳请求不按此法选用官吏。”上奏后,皇帝并没有答复他。
后被帝召见, 薛琡又乘机进谏说:“一同治理天下,是百官的义务。所以汉朝经常下令让三公大臣举荐贤良、方正、有道、直言人士,任作长吏,安抚黎元。从晋末以来,此风逐渐衰败。如今天下刚刚安定,其重要任务在于养民。我请求依汉代之制,建立四科,令三公大臣各自推举时贤,补充郡县。明立条格,防止官员们任人唯亲。”虽然孝明帝下诏此奏让百官商讨,但却议而未决,停年格之制便如此而未被废止。
忠谠建策
永安元年(528年)十一月,在得知邢杲攻占济南后,北魏朝廷急令上党王元天穆率兵讨伐邢杲,并拜薛琡为行台(中央派驻地方的机构及负责官员)尚书,负责处理战时济南地方事宜。
当朝廷大军达到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史记索隐》魏都大梁,濮阳、黎阳,并是魏之东地,故立郡名东郡。)之时,接到前后两方急报,元颢大军已占领酂城(今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西部),而邢杲大军正进逼历下城。面对此情境,元天穆夷犹难断,遂升帐召各文武大臣议论宜先攻谁后讨谁的问题。帐下大臣们大多都一致认为邢杲人多势众,足有十万余人,应当先集中力量对付,而元颢不过只有陈庆之的七千人马,区区千人,不过疥癣之疾。待征灭邢杲叛军,回首便能将元颢的部队轻而易举拿下了。但薛琡却深怀忧虑的说到:“杲为聚众无名,虽强犹贼。元颢皇室昵亲,来称义举,此恐难测。且杲鼠盗狗窃,非有远志。自河阴之役,人情骇怨,今有际会,易生感动。故宜先讨颢,待颢事决,然后回师。”然而元天穆最终遵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先行发兵攻打邢杲。
永安二年(529年)四月,元天穆在济南大败邢杲叛军,邢杲在济南兵败被俘。在解决邢杲乱军后,大军快马回师荥阳,在到达定陶时,元天穆将薛琡留在此地,处理西兖州(治所在定陶)的地方事务。不久后,元天穆在荥阳败于陈庆之,元颢大军直逼洛阳。进驻洛阳后的元颢改元建武,大赦天下。而薛琡所在的西兖州不久以归诚于元颢,薛琡本人则被安排随侍在元颢身边。
后尔朱荣、元天穆再度引兵来伐,元颢兵败而死,元天穆在洛阳见到薛琡,万分悔恨的对他说到,当初没有听你的话,才致使朝廷落得如此境地。
劝阻西渡
天平(34年十月—537年)初,高欢推荐薛琡担任丞相长史一职。
天平四年(537年),为除去心腹大患及一雪关西征战之耻,高欢欲西渡蒲津(黄河古渡口,今河南永济市) ,讨伐宇文泰。对此薛琡则对高欢进谏说:“西贼连年饥荒,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充作食物了,如今冒死来寇掠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州区),目的是想夺取粮仓之粟。而眼下高(高敖曹)司徒已经包围了陕城,粮食决计是运不出来了。因此,属下认为我方只需要在各条大道上设置兵马阻截,而不要同他们发生大规模交战,等到明年麦收季节,西贼众人定多已饿死,宝炬、黑獭自然就会向我们投降的。故琡恳请主公不要过河。”高欢手下的大将侯景也同样不赞成高欢一举大军西渡的方式,说道:“眼下我方所动员的兵力太广,若万一难以取胜,兵卒一溃便难以组织收拢。不如将大军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合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但高欢都没有将他们的话采纳,一意孤行,亲率二十万兵卒自壶口出发赶往蒲津(史称“沙苑之战”)。不久后,东魏大军在沙苑与西魏大军鏖战,大败而归。
绝命天保
天保元年,薛琡兼任尚书仆射一职,不久后病死于家中。临终之时,告诫其子大殓时只需要给穿上平时的衣服,一个月后就下葬,严令不准其子向朝廷索取赠官。自家建造丧车,不加任何装饰,只用麻为流苏,绳为网络。也不让添置任何陪葬物品。
然而朝廷最终还是在他身亡后,赠其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青州刺史。定谥号为“威恭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