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8-23 16:33:02 阅读:164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徐雅琴主编的《中职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中的第八章西服结构制图中的第一节女西服制图中的领子及它的变化款。本次课包括5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1、教材分析
一件西服主要由衣片,袖子,口袋和领子组成,因此领子在西服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领子只限于一种,那就很单调,所以我们肯定要学会领子的拓展。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服翻领的绘制方法,并且要会去拓展各种各样领子的画法。
(2)过程与方法:先跟着老师画女西服翻领的画法,小组讨论青果领的画法,每组派一名同学上黑板上画图,最后点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服装行业,学会变通,为世界的服装行业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1、领子中用到的一些公式
2、领子的拓展
3、结构线的处理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动手为主,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
教师:看看教室里的教师们和同学们,他们的领子都一样吗?有没有翻领的,有哪些领型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不一样……. 青果领
那么我们首先先来学习女西服的翻领的结构制图
二、画图
根据给出的步骤,小组讨论
学生画一步h0=3领底,h=4翻领
(2)驳口线通过叠门与领圆弧线的交点与标准领口圆做切线
(3)领驳平直线按0.9h。做驳口线的平行线
(4)衣领松斜度定位
(5)后领窝弧长在领底斜线上取后领窝弧长
(6)前领窝弧线与领圈线相连,花顺领底弧线
(7)领宽线取领底高h0加翻领高h的宽度与领底弧线作垂直。
(8)在驳口线上和在串口线上找线段使其8cm
(9)加深
三、学生以小组讨论其他领子的画法(青果领)
1、根据前面讲的来分析
(1)都属于翻领
(2)变化的只有驳头
2、每一小组派人上来画图
3、小组派人上来修改
4、教师讲解,并在进行拓展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虽然在大千世界里,我们的服装款式千变万化,领子也无一不在变化,但是我们制图的方法基本上一致,就是在基本的款式上加以变化,公式基本上不变。
四、板书
翻领的变化款式
一、 翻领的种类。
翻驳领青果领
二、 翻领的制图
h=4 h0=3
图和公式
三、 青果领的制图
谢谢大家
本课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幼教二年的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也与国家加快“海西”发展的深刻战略背景相吻合。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本教学目标应当是声乐学习的基本目标,不管对于哪一首歌曲其要达到的要求都在于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于强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方法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声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歌曲教学,但中学音乐课中唱歌课的常用教学方法、一般的教学过程在集体声乐课教学中还是常常采用的,但终其一点所有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服务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本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在类似于“近专业学习”的教学目标构建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作为一个基础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歌曲结构段落、乐句、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来提高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提高对歌曲演唱情感的准确把握。)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作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曲目,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还是能胜任的。教学中重点要解决附点音符、落起节奏、大跳音程等音准节奏上的重难点,在声音控制上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做到有控制、不僵硬,在声音的统一上要做更多的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这几方面都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鼓浪屿之波歌谱、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钢琴是教学的基本教具,教学媒体则在于辅助揭示课题中一些相关联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发声训练(本环节为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为歌曲的演唱打开喉咙,为声乐训练做好准备,练习曲的选择也跟歌曲教学中常出现的母音、旋律上的难点相适应。)
1、气息练习
2、发声练习
高位置头声区训练,母音训练。
(二)、歌曲《鼓浪屿之波》教学
1、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2、了解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
作品的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歌为心声,谁无故园之恋,谁无思乡之情,《鼓浪屿之波》唱出了海峡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情真意切的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通过作品介绍形成对歌曲的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听赏歌曲,找出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通过学生的欣赏感受,分析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为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4、视唱歌谱,学唱歌曲。(着重解决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同时注意词、曲节奏上的对齐。)
5、按声乐演唱的要求处理歌曲演唱的咬字发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咬字,正确的发声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6、进一步分析歌曲、理解歌曲,为歌曲的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解析。(从歌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的表现内容,歌词的情感含义等方面进行解析,为歌曲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铺垫。将歌曲的曲式放置于这一环节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掌握歌曲之后能更好地分析歌曲的结构段落,掌握歌曲的曲式特点。)
7、请同学范唱。(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全体同学感受独唱的快乐感受。)
8、音乐活动:歌声飘过台湾海峡。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声乐课作业的布置主要在于让学生课后有练习的空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背歌词、背唱歌曲完整地表达歌曲。)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选自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生活篇第十八课。
培养和造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外,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教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利用每一个课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是有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逐渐增强,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的评价,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有失偏颇,从而引起了与父母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改善与父母的沟通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身边同学事例启发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2)、能力目标
通过自我剖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与父母主动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插入音乐、讨论会、写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校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煤电煤化工,在注重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心理与行为的辅导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孩子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同时,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所以,本节课就针对这一现状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习表达感情,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为了让我校的中职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在本堂课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寻找适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人认为,《心理健康》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到愉快、可信、亲切、有用,就要注重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课,应该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能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野敞亮。为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等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例如:1、用《烛光里的妈妈》引课,给父母写信时配背景音乐《父亲》,课程结尾时共唱《感恩的心》,激发学生情感,体味人间真情。
2、针对我校学生和父母的主要矛盾是夜不归宿,乱花钱,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珍惜父母挣钱的艰辛,本课选取了这两个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解决亲子矛盾。在表演中感受、加深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不单单让学生晓之以理,还要让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所以我特地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原因学生探索
2、案例探索表演解决问题
3、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4、师生共情抒发情感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心理健康》课不应是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说教灌输知识,而应采用活动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我们的学生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所以用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大家参与问题的活动中。如:a、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b、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c、当你接受父母的生日礼物时有谁说过爸妈感谢你,是你冒着生命危险带我到这个世界?d、你们家的月收入是多少?e、你的月开支是多少?体谅父母的给予,反省父母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此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二)、我校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培养他们大胆主动的表达感情,把对父母的情感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喊出来,回家做出来(帮父母洗洗碗打盆洗脚水等)。此环节的安排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学生在的体验和分享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本课采用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课题引入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完歌曲,处于感动,回忆最幸福的一刻。设计问题,学生活动寻找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讨论交流应该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2、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学习主动沟通的方法,解决亲子矛盾。讨论、交流沟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背景音乐《父亲》,师生共情,将对父母之爱用书信的方式写出来,师生互相交流,真正感受到:同学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父母的无私付出之上。并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大声喊出对父母的爱!怀着激情,怀着感恩,师生共唱《感恩的心》。布置作业:请同学回家做出来:帮爸爸妈妈洗洗碗,做做饭等。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体会和体谅父母的爱
2、课后反馈: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着表达、学着沟通。
以下是我对《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这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生活中亲子关系的小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讨论分析问题,演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几个环节中恰当插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感恩的心》来深化本课主体——父爱母爱之亲情,渲染课堂爱的教育的气氛,最后师生共情,将课堂情感掀起高潮。课堂上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巧设铺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知并获得成长。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1、本节课我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空洞的、单纯的说教,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我用现身说法,动情地回忆起我很遗憾的往事及我现在为人母的心情,让学生更易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在整堂课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述,用“我们”一词,而尽量不采用“你们”字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真心和学生交流和沟通。
2、我感到教学设计最自豪的是,我特别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把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生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中,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3、授课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共鸣;师生共情,抒发情感等环节的铺垫,我感觉我与学生的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的感觉。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促进学生成长。
4、假如我的普通话讲得标准些,情绪渲染再浓郁些,效果会更好。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许多学生都哭了,原因很复杂,有感动,有内疚,有悔恨,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呼唤了学生的爱心,让他们感悟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让他们从爱自己的父母亲开始,学会尊重父母亲和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懂得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虽结束了,课后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三)、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情感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实际生活中与父母沟通的能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加强活动和体验的培养。
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本人认为这节课上成功了。
结束:各位领导,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为了能更为清晰的了解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4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它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该教材在专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园林类课程改革的方向,既有一定的理论,又有足够的技能实践内容,图文并茂,具有职教特点。
本堂课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是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教材重点介绍了园林绿地的十大造景手法,而这也是为之后我们将要学习的园林绿地的整体设计以及园林绿地设计各个环节,要素解析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鉴于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探索能力。通过模拟公司环节,提高学生的自律性以及责任心。
我总结出本堂课的重点是园林绿地的十大造景手法,难点是学生如何正确区分、使用这十大造景手法,而我们教学的关键则是详细解析十大造景手法的特点,正确教授学生造景手法使用的要点。
那么如何有效的达到既定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呢?
我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探究实践”教法为主,适当的运用任务驱动法和激励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先做后学”“实践研究-----发现问题-----全面教学,重点突击问题”的学习模式,这样一方面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展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确定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为了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效果,课前我准备了大量了园林景观的图片,制作成ppt,并亲手制作了一张学校盆景园的简易平面图,和一张标有地形的.空白绘图纸,各准备30份。同时布置学生预习内容----(预习本书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要求能说出园林绿地造景的十大艺术手法)。为学生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座位,全班共30名学生,分为5组,并在小组中设定经理,创意总监,设计总监等职务。
整个教学过程由五个部分组成:复习引入,分组施工,模拟项目,实地授课,教师总结,共2个课时。通过动手设计,工作模拟,理论教授,将认知、巩固、运用、时间贯穿整堂课。
首先展示象形文字景图片。观察图片“景”就会发现,象形文字景可分解为眼中的太阳,建筑、植物,意为眼中看到的景观,而这些组成元素也正和景的古义相吻合:风和日丽就叫景,且在日光下才能在视觉上成景。并由此来引入今天课题中景的含义,接着展示园林景观的图片杭州西湖风景图,来深入到园林景观的概念。
北有故宫壮美园林,南有苏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秀美的园林景观,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体现,展示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等、杭州西湖十景的园林景观图片。引出课题:《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
环节一:我们称之为【实力测评】给各个团队发放我准备好的原盆景园的简易平面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标出图中景观,要求标示出自己认为的主要景观,配村景观,同时可以运用预习的知识补充回答当中使用的造景手法。标示出得内容越多得分越多,为时8分钟,结束后为根据各团队回答的情况,为其一一排位。
(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教师一一点评每个团队的成果,指出当中的错误点,并把正确的答案一一标出,同时引出主景与配景的概念,接着着重点评补充回答出造景手法团队,及时的给予一定的表扬,对其他团队进行适当的鼓励,接着我将课本的理论内容造景的十大艺术手法的概念,特点,应用逐一的进行讲解,然后根据盆景园平面图来实例讲解当中运用了主景与配景、层次与景深、借景与屏景等造景艺术手法。
在理论知识有了一个详细的认知之后,我们开始第二环节:项目竞标。
项目内容:对学校盆景园进行改造
各团队根据职务的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通过小组商讨,合理运用刚学的十大造景手法绘制出简易的平面草图。并由经理来讲解各自的设计作品。教师根据各团队的设计作品,以及经理的汇报进行综合评定,并决出胜者。接着请上胜出团队上前领取竞标书。
模拟活动结束,教师对个团队进行总结点评,给予鼓励与表扬,同时重点对活动过程中,学生对于今天内容的遗漏,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整理,为下一课时,实地授课做好准备。
实地授课,我称之为实地勘察,由我带队,各团队跟随,地点学校雪松草坪。在现场对应实物,我们再次详解造景的十大艺术手法,由雪松草坪外部开始,通过对草坪整体的观测,我们能很清楚的找到我们主景----中间巨大的雪松,这就是运用了我造景手法中得主景与配景一法,同时运用主景升高,动势向心法等将主景雪松凸显出来,根据草坪中运用的手法实例一一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着重对上一课时同学们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知识欠缺点进行一个补充讲解,例如同学们对层次和景深概念有点模糊,而实地举例就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对整个进行层次划分,让概念实体化,加深记忆。
勘测结束之后,教师及时总结,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最后布置作业:
课时虽然结束,但模拟继续,各团队以设计团队的身份,对雪松草坪进行局部的改造,要求运用十大手法中得至少5种。在园林绿地造景手法中,主景与配景是最常用得手法,因此不要求,层次与景深是对小块区域改造,使其在视觉上增大的最好办法,借景屏景则是对环境优化有很大得功效,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运用其中的不同手法进行改造。为期2天。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
完成教学内容之后,我对本次课进行了总结
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我遵循了“先做后学”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少了直接的知识传授,以动手,亲身经历,工作模拟,实地补充授课,等方式来代替。先做!让学生在好奇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全面的发现问题,发现不足,后做!知识得到及时的补充,运用。
整个教学过程中符合学生的爱好,弥补了他们的短处,发挥了他们做事积极,生性活泼,喜欢探索研究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实地授课时对整体的把握做得不是很充足,希望用以后的工作经验来修正。同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部分造景手法不能详细的举实例,只能通过图片的方式,实体素材有限。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指正!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六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就第六章而言,这节内容主要解决后面章节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讲清楚什么是旅游市场,那么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展开讲解,此外,这节内容处在与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因此这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形成,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旅游市场的概念”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本节的主题就是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概念内涵具有的抽象性;确定“旅游市场的作用”为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没有涉足旅游实践,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本节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概念讲解运用讲授法能做到科学、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时穿插使用讨论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解需要举例说明才有说服力。
对中职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归纳论点;挖掘自身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概念分解学习法。通过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
略讲市场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各类市场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市场”。讲市场的概念主要为讲旅游市场的概念作铺垫。
在讲授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对旅游市场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条件内容。
在讲授什么是旅游市场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旅游市场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分解概念分层讲解,使用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及内容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现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上海人黄山四日游为例说明旅游市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强调客源市场就是狭义上讲的旅游市场。
对教材中关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以桂林阳溯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为例说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下划线以下这句话:无论是经过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包价旅游),还是各旅游地提供给散客旅游者的各种旅游消费资料,都主要是供观赏游乐的文化性,精神性消费资料,而不是提供直接消费的物质产品。
大家好,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作一简短的说明。
本课是职教英语教材第二册第2单元第1课,教材内容围绕描述人物的心情及对事物的喜好展开,通过一些单词及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友谊。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对项目教学法的切实利用,更加充分的保证学生完全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所以在反思过程中,我也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
首先我想说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一、把项目教学法的原则灵活而充分的运用到课前和课中。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准备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的项目任务之一是搜集本课课件中所需图片,在搜集图片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了保持课件的新鲜感和学生的好奇心,被选中的图片我没有提前公布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揭晓。当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被老师选中并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成就感和由此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为课堂上的良好表现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使用丰富的图片信息来加强单词的记忆。单词的记忆,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单词记忆太过单调乏味,这对于活泼好动而又缺乏耐力恒心的90后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为使课堂生动有趣,我运用了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预习单词和搜集图片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些生动活泼,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图片来教授单词;在巩固单词的练习过程中选择了一些小型动画图片,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图片练习了句型,这样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课下与学生交流,感觉这种学习单词的方式收效甚佳。
三、营造英语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听说能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景,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乐于开口说英语,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这既体现了我们项目教学的实质内容,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和寓教于乐的学习目的。
四、美化了师生交流的平台。这里所说的交流平台主要是指教学课件。在大多数教师眼中,所谓英语课件,就是把文字罗列在幻灯片上,是教师上课过程中免除了现场板书的麻烦,省出了板书的时间。最多也就是有一个答案后显示的效果。往往不重视课件的美感。但是,一个让学生一眼看上去就赏心悦目的课件,毫无疑问会减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在课件背景图片的选择上下了较大工夫,既照顾到课件信息展示的清晰性同时也注意背景图片的清新美观,不同内容的信息,选择了不同模式的背景,使整个课件清新美观,简洁明快。从课堂上的实际效果来看,是十分理想的。
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从设计到实践都有清晰的体现,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呢?说实话,虽然这堂课上的比较精彩,甚至可以说大有收获,但是上完之后却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的直接运用不足。在课前准备的任务布置过程中,可以说,我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是比较到位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的运用,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限于把一些老的环节步骤冠以项目两字完事,没能体现出项目教学法的精髓所在,这是本课的一大遗憾。
第二、课堂气氛调动不足。可能部分学生录像时比较紧张,我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所以没有把学生的激情完全调动起来,导致课堂上没有想象中那么活跃。我应该学会灵活处理课堂上的临时性情绪,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思路和技巧,应学会善用鼓动性语言把不够活跃的学生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整体看来,这仍然不失为一堂较为成功的英语课。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对单词的记忆更加深刻,特别是通过项目任务的布置和完成,学生收获很大。而作为老师的我,则深刻体会到了项目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运用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先进理念,并切实把它贯穿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而本堂课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将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和动力。谢谢。
(一)教材来源
本次活动来源于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舞台多精彩》,同时结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爱情”主题。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表演兴趣,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2.提高学生听话、说话、写作等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目标依据
1.立足学情
传统语文教学侧重“读”与“写”,忽视“听”与“说”;侧重书面考卷的评判,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因此,学生常常缺乏表达与展现自我的信心。这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敢发言、不会发言;下课不敢或不知道如何与老师、同学交流。
2.面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毕业后以“就业”为主。良好的谈吐、得体的语言、机智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学生能自信迈入职场的关键因素。
3.针对学生早恋的现象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这种情感,出现早恋倾向。对学生进行爱情的教育,“堵”不如“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校园“爱情”,是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及临场应变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一)准备阶段(用时一周)
1.确定剧本
【过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根据主题,选择一篇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改编。改编由小组集体创作完成。
【目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进行课本剧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确定演员
【过程】各小组推荐一名最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本组导演,再由导演在班级内招募演员。
【目的】学生自主选择、推荐并进行演员招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课本剧的排练
【过程】由导演、编剧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课本剧排练,根据实际排练情况进行剧本的提炼与修改,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
【目的】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剧本的编写能力。
4.爱情观的问卷调查
【过程】在课前下发调查表,请学生进行不记名的填写,并上交统计。
【目的】对活动的一次预热,了解学生当下的“爱情观”。
(二)实践阶段(用时45分钟)
1.情境导入(2分钟)
【过程】播放校园歌曲《校服的裙摆》
【目的】以形象生动的视频音乐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迅速进入活动
主题。
2.课本剧表演(18分钟)
第一组:《当木棉遇上急流》改编自课文《爱情诗两首》
【故事简介】
加加是一所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毕业在即,她决定去民工子弟学校支教。而男友张浩家庭富裕,希望加加能跟他回家乡享受安逸的生活。加加经过考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在临别时她将《致橡树》这首诗送给张浩,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想法。
【目的】
把男女主角放在就业选择的特殊情境中,以木棉的意象,提出了女性在爱情中应自立自强的观点。
第二组:《心中的蝴蝶》改编自课文《永远的蝴蝶》
【故事简介】
阿佑是一家书店的店员,樱子是一个话剧演员。他们因为《蝴蝶夫人》这本书结下了缘分,并最终相恋。然而就在阿佑决定向樱子求婚的那天傍晚,樱子因为帮阿佑寄信在一场车祸中忽然逝去,给阿佑离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与悔恨。
【目的】以樱子的忽然逝去传递爱情的缺憾与不完美,恰恰是它能长久地感动人心的理由。
第三组:《雪山上的红盖头》改编自同名课文
【故事简介】
1988年,小雪参加舞蹈比赛,她精彩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苏唯,那一年小雪只有12岁。八年后,小雪已经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员,她被借调来北京,与苏唯再次相遇、相恋。半年后,小雪面临了两难的选择:进藏演出还是留在北京与爱人在一起,小雪最终选择了进藏演出。不幸的是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小雪永远留在了雪山,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雪山女神”!此时的苏唯泪流满面,他还没来得及告诉小雪他就是当年那个大哥哥。
【目的】以小雪面临的两难选择,传达爱情不是生活中唯一选择的观点。
第四组:《尾生之约》改编课文《静女》,同时结合了典故《尾生抱柱》的情节
【故事简介】
【目的】以尾生抱柱的情节,传达爱情要坚守,爱情也需要理智的观点。
3.召开剧评会
第一环节:说一说创作的感受
【过程】全体主创人员上台,与课本剧亲历者的身份,聊一聊创作的感受和排演的收获。
【目的】以说话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爱情进行深入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回顾。
第二环节:答一答粉丝的疑问
【过程】现场的观众向主创人员提出自己对剧本、爱情的疑问,主创人员当场作答。
【目的】通过学生的对话,由剧本的爱情解读拓展到对生活中爱情的解读,同时提高学生即兴发言及临场应变能力。
第三环节:听一听爱情的心声
【过程1】(游戏部分)
游戏《猜猜他是谁》:活动前准备六种不同类型的男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类型,说明选择的理由,最后猜猜每种类型后面的照片是哪一个经典人物。
【目的】(游戏部分)
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大胆畅谈理想中的爱情,勾勒出心中的“他”或“她”的形象。
【过程2】(视频部分)
观看朗诵视频《一棵开花的树》,小组讨论如何让自己变得像“他”或“她”一样的优秀?
【目的】(视频部分)
以诗歌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校园里的“爱情”,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爱情的梦想而努力。
第四环节:选一选心中的最爱
【过程】
台下的观众上台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剧组和演员,获奖剧组的导演和演员作一分钟的获奖感言。
【目的】
现场投票的方式,可以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也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一次考验。
4.布置课后作业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四选一)
(1)对你最喜欢的剧本或演员进行评价,写成一篇简评
(2)给你最喜欢的演员或剧组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与喜爱
(3)以“爱情之我见”为话题,用一段话来陈述自己的爱情观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尝试排演
【目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更多拓展和上升的空间。
(一)“望”课本之剧,以戏入情
【过程】这主要体现在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阶段。望,并不是局外人的观望,而是一种观察,一种尊重。在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时,我从旁观察,悉心指导,但决不轻易改变学生的决定。
【目的】给学生自主创作空间,尊重学生的决定,适时的指导又能让课本剧更符合活动的要求。
(二)“闻”课堂之争,以评入理
【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剧评会环节。闻是一种等待,一种吸收。在学生对话时,我认真倾听学生的疑问和解答,通过“闻”对学生的爱情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之后再对学生的问答作出及时的点评,做到“以评入理”。
【目的】教师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足够的探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也让课堂少一点预设,多一点灵动。
(三)“问”其心,“切”其意,解其惑
【过程】“问”与“切”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问,是追问、更是扣问。当学生之间的问答陷入僵局时,我会进行追问,以打破僵局,活跃思维,获得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在学生问答结束后,我及时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你们如何看待校园爱情?”学生们大胆吐露自己的想法,课堂讨论成白热化。之后,我用游戏和诗朗诵,解答他们的困惑。最后我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一棵树的告白》送给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教师对校园爱情所持的态度。
【目的】避免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成对“校园爱情”的认识,从而树立起健康的爱情观。教师即兴创作小诗,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教师对校园爱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写诗兴趣。
(一)课本剧评价标准
从选材是否得当、语言是否生动、表演是否流畅、情感是否丰富、编剧是否合理、服装道具是否有特色等六方面进行了规定。学生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课文的选择、课本剧的改编、排演,最终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剧组和演员。
【目的】量化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
(二)剧评会评价标准
1.剧组人员评价标准
能准确理解主持人和观众的提问,并及时作答。
吐字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真诚友好。
上下台能注意礼仪礼节,行动说话得体大方。
2.观众席成员评价标准
观看演出时,讲文明懂礼貌,给予演员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向剧组成员提问时,要注意礼节,提问要清楚,评价应中肯。
投票阶段上台要迅速有序,同时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演员。
【目的】
规范学生在活动中的发言,让发言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提高行为礼仪方面的能力。
(一)收获与感受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
“语”是语言,是让学生学会说话与表达。在剧评会环节,学生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呈现对对课文、剧本、爱情的大胆质疑和深入解读。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是文本,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编演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一体的校园实践活动。学生在“读—思—编—演”剧本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次重新认识和解读文本的过程,而在实践中进行剧本的编写也是学生对文本再次创作的过程,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味”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生活的能力。
本次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关注的是学生情感的成长,目的在于为学生掀开爱的面纱。我相信只有让学生大胆说出对爱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爱情,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
总之,本次活动来源于课本,回归于生活,让我们收获了许多。
(二)问题与不足
课本剧的改编与排演略显稚嫩。
课本剧的改编是对课文的重新解读。“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组在进行剧本编写时,必然会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最终定稿的课本剧,是学生折中后的选择。因此,课本剧本身可能也会出现差异。表演时,学生成长经验的不足也会导致在表演时对剧本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思考,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三)努力与尝试
1.推荐相关书籍,增加爱的知识。比如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李迪的《我和学生谈爱情——将爱情教育进行到底》、《柳眉儿落了》等等。
2.举办青春讲座,培养爱的能力。如《爱与责任》、《从身边的爱情谈青春的萌动》等等。
3.组织交流活动,陶冶爱的情操。如班级间的联谊活动、话剧社、文学社等社团文体活动。
如果爱情是学生成长路上必经的风景,我愿与学生同行,欣赏这一路的美景,伴他们走过青春的迷茫与困惑,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1.说教材:脉络体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说学情:学生所学专业、学生特点
3.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教学手段
4.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创新点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邵世刚老师主编的《旅游概论》第一章旅游概述里面的第一节内容旅游的产生、定义及内容。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教材所处的地位(教材内容的脉络体系)
1、基础《旅游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是中职学生课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说课选取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产生历程,为后面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旅游从迁徙、旅行到旅游的产生过程理解商人与旅游产生的关系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旅游的产生过程,掌握旅游的含义,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配合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旅游的定义。
旅游源自旅行(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难点:
旅行、游览、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所学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航空和铁乘方向,将来她们所从事的行业要求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旅游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这也决定了旅游相关知识对同学们的重要性。
学生特点:全班学生女生居多,且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注重课堂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应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主要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组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给出评价,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很多观点新颖深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开阔了教师的思路。
(3)案例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内容贴近旅游活动的实际,突出专业特点。如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
(4)图片展示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直观化和形象化的理解。
(5)课业驱动法
通过作业布置来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查找相关资料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6)提问法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让教师明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情况,以便掌握教学进度和调整教学方法。当然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讲解。
学法:
1、让学生浏览教材目录,大致了解本教材的框架内容(本书的大概的章节)
2、略读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内容(预习)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4、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教学手段(教学媒介):教材、多媒体课件
1、新课导入
(小组讨论,活跃思维)(5分钟)
(1)你眼中的旅游是什么样子的?(回答:旅游就是欣赏风景;
旅游就是吃喝玩乐)
(2)旅游是自古就有的人类活动吗?(是;
不是)衔接过渡:以上问题导入将自然地引出旅游的产生和旅游的概念等知识内容,以便将学生的`思维转到课堂教学容上。
2、讲授新课(60分钟)a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迁徙——被动的(农业发展的限制;
社会发展所迫使)“自然行为”旅行——主动的(社会和商业的发展所迫使)“自由行为”
教师穿插案例:解释被动的迁徙和主动地旅行的原因,以便加深学生理解。
b旅游源自旅游
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商业的而形成和发展(重点)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为了推销商品二占领更多的市场)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教师穿插案例:解释商人远游如何促进旅行的发展,以便加深学生理解。
c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其中经济条件起决定作用)d旅游的定义(重点)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备注:该定义强调旅游的异地性、娱乐性、概念包容性。
e游览、旅行、旅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难点):
区别:游览:边走边看,步移景异,动静结合,既可以在常住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
旅行:空间上的移动,目的广泛(包括就业求学商贸等过程中游览参观)
旅游: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
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f旅游的内容
旅游的内容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图片展示和解说:是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旅游的丰富内容。
课堂讨论:谈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旅游故事。各组派代表发言。(发散思维)(10分钟)
4、课堂小结(巩固知识)(3分钟)
5、作业布置(拓展知识)(2分钟)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3)回顾课前问题,通过学习对旅游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看法?(提升认识)
致谢:感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指导,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不足之处我一定及时改正,谢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我今天介绍的内容有课程性质与目标等以下五个方面。
在中职学校,英语课程做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在各行各业逐渐普及,最终将成为职场生活所必需的一项基本能力。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要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使文化课程功能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目标,英语课程的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形成能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和职业技术方面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情感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设计依据与理念
首先,本课程是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原则而进行设计。
(二)课程结构
将课程结构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其中的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是充分考虑了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基础语言能力和职场语言能力结合起来,并进行合理安排。
(三)课时分配
这三部分的课时分配情况是,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左右,主要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期开设。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为45学时左右,主要在第二学年下期开设。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我校主要是用作高考班教材,在第三学年使用。
(四)教材选取
然后是教材的选取,在教材的选择上,我校选用过重庆大学出版社、外研社等出版的职业中学英语教材,这些教材各有所长,现在我校大部分专业正在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模块教材,该教材基础模块共有四册,职业模块生产制造类和服务类各一册,拓展模块一册。
教材的优势
较之其他版本的教材,这套教材最大的优势是内容简单基础,话题贴近中职学生生活,与时俱进,即便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逐渐对英语课程感兴趣,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十分适合中职英语教学。
然而无论多么优秀的教材,也只能是提供极大的方便,而不是包办一切。任课教师需要依据课时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量”和“形式” 的取舍,并辅以相应的打印材料,演示文档,录音材料以及网络材料来组装,整合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例如教研组考虑到春招生初中未毕业、文化基础差等特点,专门为其编定了以兴趣培养为主的趣味英语辅助学习资料。而幼教专业对英语有较高要求,便单独使用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师英语教材。
我们以中职学生能力发展需要来挑选教材,整合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原则。
就像中职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与普通中学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不同一样,职业中学生产制造类专业与服务类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所以相应的,不同类型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也各不相同。
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上期,英语基础模块的教学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兴趣,夯实英语基础,所以,各专业教学的重难点比较统一,主要是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第二学年的下期,英语职业模块的教学针对生产制造类和服务类专业就各有侧重。对生产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如机械,建筑,汽修,电子等专业,英语课程的重难点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如护理,旅游等专业,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初步处理简单的常规业务所以英语课程的重难点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幼教专业,对英语要求较高,便根据该专业的具体需要,将基础模块与职业模块整合,开设成幼教专业英语,以满足幼师专业的职业需求。由于少儿教师应具备的英语素质有听、说、读、写、唱、画、演,所以幼教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将英语基本技能转换成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
这样按照不同的专业类型来划分英语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使教学服务于专业,教师为用而教,学生为用而学,以“必须”与“够用”为原则,促使英语教育功能化。
一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学生才会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也相对地越来越差,特别是英语学科。
大量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就业,所以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像英语这样的基础公共课程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认为英语学来没用。
还有地区差异,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初中没有得到较好的英语基础教育,个别学生甚至连字母都说不全,而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听说能力差,大多学生讲的都是“哑巴”英语。
面对这样的学情,如何消除学生对英语的偏见,纠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成为任课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材的分析
上课之前,任课教师需对手中的教材进行分析,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每一个教学板块所对应的能力训练目标,针对能力训练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明确核心能力目标和选择性能力目标,并在教学中取舍,进行区别对待。
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
各个板块有各自相应的能力训练目标。备课时,教师们手上虽然拿着同样的教材,但由于各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不同,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些教学板块的能力目标,再对教学能力板块进行有侧重的选择,例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要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那么听说板块就成了该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所以任课教师就要在备课时考虑到联系专业实际,丰富听说内容,拓展旅游专业用语,增加听说课的课时数等,而对语法、写作板块的内容就可以做相应的删减和弱化,遵循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原则,避免一刀切,做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
一个单元所需的课时数大致为7节,但根据所授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师也要自行对课时情况进行调整。
三教学模式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中职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特点,以及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能力训练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将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成两种模式: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首先,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适合语言理性知识的传授,以讲授为主,但形式较单一,传授的内容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后,我们便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手段,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维立体情景将所讲知识全方位传授,突破语言文字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教学模式界限,将语言文字与声像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内容,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合理运用传统英语教学法与多媒体手段结合模式,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次,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逐渐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针对不同的任务板块,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支撑教学内容,满足对学生能力训练的需要。
下面以一个单元为例,来反映各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导入板块,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场景,直观导入一个单元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听力和口语板块可设计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两人对话、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习而动,做到i do, i remember.
以及最后的单元任务,是为考察学生对整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设计为实践任务,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进行。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为学得主体,掌握对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解惑答疑,学生自学,实践应用等手段来促使学生自我提高,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是教学评价
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如今我们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以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一)教学团队与条件
在师资方面,我校英语教研组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团队。 教研组成员的职称情况为高级讲师6名,讲师14名,助理讲师10名,取得英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达90%,是一支专业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在教学条件方面,这两年我校的教学条件逐渐改善,幻灯片、投影仪、视听光盘、液晶电视等多媒体的使用,能基本满足英语教学视听方面的需求。
教师方面,我校英语教师在工作中踏实肯干,积极进取,注重个人专业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多名教师参加过市级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在重庆市各类英语教学竞赛中成绩突出,屡获大奖。邓龙会老师被任命为重庆市中等专业教育委员会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江津区中等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生方面,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校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英语氛围,学生在参与演讲,歌唱、手抄报等各类英语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自信,获得快乐的体验。
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我校幼师专业学生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英语的照片。
为了更好的为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而且我们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继承传统教学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在“主体参与”思想的指导下,精心地设计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评价方面,专业课程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使各专业知识评价受到重视,而英语教学则缺乏外部强有力的评价机制,无论是平时的形成性评级还是期末的终结性评价都很难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导致英语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英语教学评价也应该围绕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建立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
在实践运用方面,虽然在校内我们开展了丰富的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却没有走出去的机会。
英语实践若能像专业课程一样走进企业,走进生产,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学生便会切实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转变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便是我校英语课程的整体情况,感谢大家聆听,请大家批评指正。
以上便是我校英语课程的一个整体情况,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多批评指正。
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表格基本操作》。本节课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版)课本中第五章第2节。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四、学法;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这个知识点是为以后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打基础,所以是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编辑工作表数据的方法,包括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
(2)掌握调整行高与列宽;复制与粘贴单元格等。
(3)掌握管理工作薄的方法,包括在工作簿里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的操作方法,会根据需要快速和精确方式调整工作表的行高与列宽。
(2)能熟练复制、粘贴和移动单元格。
(3)会熟练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教学难点:掌握工作表数据的编辑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必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协作"等形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两者的平衡,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达到共同提高。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以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这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调动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负责组织教学及个别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依托,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直观,营造出一个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还是要具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因此,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分为三个任务来完成,并把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
任务一:首先通过边讲边操作的方法,对《红星量贩店小家电销售单》的表格进行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再让学生先自主的探索,然后教师总结出所有可以完成删除和插入单元格的方法。然后由学生全部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再提问:其实调整列宽和行高也有多种方法,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探索研究。教师再通过教师机任意选小组成员进行学生演示调整行高和列宽的多种方法。任务二:教师讲解复制与移动单元格的方法和区别,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不同选项的效果变化。然后以小组形式完成教科书166页《红星量贩店小家电销售单》的表格操作步骤。此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得到切身的体验。
任务三: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怎样进行工作簿的管理?管理工作簿包括新增工作表,删除工作表,工作表的复制和移动。教师只演示新增工作表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探究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方法。学生将本节课编辑的表格保存并上传到教师机上。
(三)作品上传,展示与评价
通过上传到教师机的作品,以及教师在课堂巡视,教师从每组中选择性地选取作品,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展示的作品中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点评后所有学生再查找自己作品中的问题,进行课堂更改,再上传。
(四)课堂小结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本节课中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更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169页体验(1)(2),通过对体验题的编辑操作,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本文根椐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结合本人在中职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教法进行探讨.
作者:鲁俊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225400刊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mountain年,卷(期):1(12)分类号:g71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