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10 05:36:02 阅读:319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i.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书p60第1-4题。
今天听了xx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课也可以这样上。
1、有效的预习。
xx老师让学生做的预习构图,不仅让学生主动学习并记录,而且大大节省出了课堂的时间来共同探究。使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2、xx老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整堂课教师都是用一游戏贯穿始终,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和学生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在游戏中,xx老师问的问题引导性强,如:“球框放在哪最公平?”一句话引出了学生的思考,引出了学生的争议。“为什么你们老跟着球框动呢?”“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什么?”“为什么离圆远了,圆就变大了?”等等。
使学生觉得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而然,不像上课,倒真的像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在共同解决。贴近生活,记忆深刻。
3、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非常好。
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预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分析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光凭字面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将静态的画面转为动态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学生较难感受。
听了张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张老师《圆的认识》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张老师就从学校到家的距离,让学生自己来找一找家在哪里,从而让学生发现了圆。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也慢慢的了解到了圆的半径,直径和原点。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张老师没有花很多的时间是强调,学生对于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清晰的,只要适当的指导就可以了,张老师处理的很到位。张老师让学生指出这些之后,又回归到了小明家和学校,让学生来找一找,说一说,从来加深学生对于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张老师在练习的选取中,对于一个题目,一个图形,几个点展开这个习题,让学生通过一个题目的不能变法,巩固圆的知识,圆的直径,半径在不知不觉中就渗透进去了,而不是死板的教学,直径是多少,半径是多少,枯燥乏味的课堂就不存在了。几个点变形的题目,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想象的空间更大了。
同时,张老师还引出了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由这句话,又让学生想,为了篮球场的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怎么样来画好这个圆形。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整个课堂更加的活跃,学生也在这中间对于圆的知识更加的了解和明白。
张老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让整堂课更加的有趣和形象。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p27倒数的认识,练习六全部习题。
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
使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1、师指出:我国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为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呢?(4/3)1/7倒过来呢?(7/1也就是7)这叫做倒数,随即板书课题。
2、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
师:请大家看书p27第3行的结语: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
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1)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数为例;如:5/8的倒数是8/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
(b、以假分数为例;8/5的倒数是5/8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c、以带分数为例;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d、以小数为例;分两种情况:纯小数和带小数,纯小数相当于真分数,带小数相当于假分数)
(e、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
学生举例的过程同时将如何寻找倒数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因为1与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问:8的倒数是几?
2、练习六5(判断)
3、补充判断:
a、a是自然数,a的倒数是1/a。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掌握圆锥的特征。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数时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本课所学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确实简单易懂,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都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并能较好地完成各项习题。
课前学生掌握情况预知不够准确,所设计的教学课件与教学预案相对落后,较低地估计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为: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在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一一解决,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
虽说对学生掌握情况的预设不足,但课前的随机应变,使得本课的教学又出了“新彩”,将一堂新授课,变为预习成果汇报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并在热烈的讨论中,识记知识点,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如此的轻松、有趣,课前的预习是如此的有成就,进而引得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做得比较成功。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有得也有失,最大的失就是没有十分准确地预知学生的情况,此失很有可能成为以后教学的重大失误,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一)、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4、阴阳太极图。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会
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研究各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
纸片(圆形,方形,椭圆形)
电化教具
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拓展应用
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五、课后延伸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要使学生明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应从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探究车轮做成圆会是什么情况,做成其它形状又是什么情况,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观看动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圆的认识(一)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
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学生掌握得较好,能体会和解释这些与圆有关的现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页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学具
教学圆规 多媒体课件
圆纸片、直尺、圆规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小组内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引导生回答:对折的折痕就是直径,两条直径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1.在折纸中发现圆是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几个圆,一起折一折吧,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引导生回答:将圆对折,正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就是两条半径长的和。
2.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引导生回答:d=2r或 r=d/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正方形:4条
长方形:2条
等腰三角形:1条
等边三角形:3条
圆:无数条
完成课本第七页“试一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点,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以及圆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识图和分
析能力。
3.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画出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4.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那么,用圆还可以设计许多更美丽的图案,有兴趣的同学下课之后可以去收集一些,或者自己设计一些,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我们的发现: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同一个圆里 d=2r 或r=d/2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验证。多次折纸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第一次折纸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多次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有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轴对称的内容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个别学生已经忘记了,不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对于画对称轴,学生掌握得层次不齐,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练习的第三题有效的巩固了轴对称的知识。
2.使用建议。在学生交流对“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关系”的发现时,除了折纸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圆规画图的过程说明自己的发现。另外,个别学生不理解轴对称的含义,所以做“试一试”的题目会有困难,注意个别指导。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