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14 16:42:02 阅读:426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材简析
《真想去北京》是本单元中的习作练习。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对北京的历史、风俗、文化、风景名胜、建设发展等方面都有了许多了解之后而安排的。教材由两段话和一幅图片构成,内容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目的是要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本设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态,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提升对北京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3.能修改、交流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并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激起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老师动情导入: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尤其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北京更成了世界的骄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阅读了一些讲述北京的文章,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北京,有的同学还亲自到过北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和认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3.指名交流。可以结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还可以结合在口语交际中的了解来谈。(师生相互评价、补充)
二、自读教材,明确要求
2.学生自读教材,然后指名汇报:
(2)习作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故事、诗歌、说明文、散文等。
(3)题目自拟。
(4)要表达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教师小结、点拨:这次习作,就是要大家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要充分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三、积累语言,指导方法
1.说说要想写一篇关于北京的作文,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热爱之情,你准备采用哪种喜欢的'形式?为什么?(学生自由谈)
2.师梳理、点拨:可以写成简短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和散文,还可以写说明文,或者用议论的形式来写,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3.列举几种话题方式:
(1)北京,我想对你说
(2)我爱你,北京
(3)我真想去北京
(4)我终于到了心中向往的北京
(5)我在北京了解到……
(6)×××来到北京城
(7)2024,我在北京
(8),我的北京之行
四、习作练习,指导修改
(一)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交流自己的习作。
(1)小组内交流,相互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评价。
(2)各组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向全班同学朗读,并由朗读习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最满意,最有新意,最深刻,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相互谈感受,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评价和补充:说说文章内容介绍得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写深刻了,又可以怎样修改。
3.师生互改。
4.学生针对大家的评价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三)交流成集。
1.学生再次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谈感受。
2.把全班习作装订起来,形成一个集子,作为献给北京的最好礼物。
五、教师总结
诸暨市草塔镇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执教者:执教时间:月日(周)
课题10北京共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阔”“矗”等13个生字。会写:申匹等10个生字。
2.读正确、读流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一张中国行政图,谁能找出北京在哪儿?
一名同学指出后,教师简介北京概况。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2、多媒体放画面和录音。学生欣赏。
3、自由的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由发表建议。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再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把字音读准。
2、师出示课件(本课中的字词,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四、指导朗读,感受景美
1、播发北京的画面,教师朗读课文。
2、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最想去北京哪个地方?
3、把你最想去的地方读一读,师指导。
4、自由朗读课文后,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课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比一比栏中展评。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摘苹果游戏:学生认读苹果上的生字。
2、出示课后练习题,读读记记。
3、分段接力读课文,看谁读的好。
二、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观察本课中的生字,它们中哪些可以做朋友,(同偏旁的)
2、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先描红,再仿写,看谁写的棒。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习字本,评出“小小书法家”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关键词,把你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四、扩展活动
在搜集到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上,写出景点的名称。
教
后
反
思
[北京(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1.学习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2、师生配合游戏
活动准备
1.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已学会唱同名歌曲。
2.反映狐狸和老虎对话情景的图片五张,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胸饰各一个。
3.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狐假虎威》
二、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回忆对话内容。
师: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念一遍,请你们仔细听,看你们能记住几句。
2.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学习对话。
师:(出示五张图片)我指着一张图,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吗?
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任意地指图,你们能准确地说出相应的对话吗?
三、选择一个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
1.第一次练习对话
师:(出示老虎、狐狸的图片)请愿意表演狐狸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愿意表演老虎的幼儿坐在右边。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坐在相应的座位上。
师:现在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当狐狸说话的时候老虎要安静地听,当老虎说话的时候狐狸要安静地听。
2.第二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3.第三次练习对话
师:我们再来表演一次,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四、游戏“狐假虎威”
1.师幼一起玩游戏的前半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玩狐假虎威的游戏。你们要想好自己扮演谁。记住要把对话说清楚,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师幼完整游戏。
师:狐狸与老虎对话的最后一句是“看他们怕我还是怕你!”这个“他们”指的是谁呀?
幼:吓得不敢动。
师:你要当什么小动物就来表演这个动作吧,我们一起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了。当老虎和狐狸回头时,小动物就要原地不动。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老虎抓住吃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育在于促进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例如: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对话一共有五句,每句都是诗歌体裁,语言简练而概括,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我运用了引导幼儿联想回顾、有意倾听、图文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主动积极地理解和记忆对话内容。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比较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特点和性格,自主地运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狐狸、老虎的角色形象。总之,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是以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基础的。
〖教学目标
1、会认幕、临等15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情感目标
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会认幕、临等15个字。
〖教学准备
北京图片的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北京吗?
2、可以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的美丽景色。
3、上学期我们去看了白天的北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夜幕降临后的北京城。
4、出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齐读。
二、读课文,认识生字
1、打开课本50页,学生轻声自读课文,并将生字圈出,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生字。
3、出示生词卡开火车读(夜幕降临,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一幢幢、雄伟、犹如、焕然一新、王府井、绚丽多彩、繁华、装扮、故宫)
4、齐读,这些词你们知道他们什么意思吗?
5、交流。
6、词语大家可以认了,那单字呢?
7、开火车读生字。
8、齐读。
9、生字大家可以认了,那课文你们能不能读好呢?轮读课文。
10、生齐读。(如还有读得不好的教师适当领读)
11、学生自由读课文。
12、分小组竞赛读。
13、夜晚的北京可真美,下节课我们在一起去看看游游夜晚的北京城。
三、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
2、请小朋友自己再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了夜晚北京的哪些地方?(长安街、环岛路、王府井和西单商业街、故宫)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地方的景色?
4、出示课文的挂图,教师当导游,根据挂图介绍北京长安街的景色。
5、哪个小朋友可以学学老师来介绍夜幕中的环岛路、王府井和西单商业街、故宫。(给学生5分钟做准备)
6、小组交流。
7、请生上台当小导游。
8、生自评,评选出最佳导游。
10、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回去自己搜集北京的图片和资料。
〖板书设计
12、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
环形路
王府井和西单商业街
故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束、勾等12个字。
〖教学重点
会正确书写束、勾等12个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齐读课文。
3、轮读课文比比谁读得好。
二、课文扩展
小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1、小朋友你们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2、交流。
3、小朋友你们知道北京这些年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吗?并说说你们从哪里知道北京有这些变化的。
4、全班交流。
5、四人小组交流。
6、小朋友真棒,懂得用很多办法去收集资料。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单、夺、宫)
观察这些字要这么写。
请学生讲解,示范。
自由练习。
2、出示生字(扮、烁、雄伟、辉煌)
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观察。
请生上台教写旁。
生自由写旁与市。
出示国请生上台教写。
生自由写国与图。
学生作业评讲。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把学会的生字自己写一写,与别人交流记忆方法。
〖板书设计
束、勾、府、单、夺、宫
扮、烁、雄伟、辉煌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
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有感情的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朗读感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读出立交桥的美)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
3、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实践活动。
交流有关的北京变化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胡同水墨画》,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北京胡同绝不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场所,那么作家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北京的小胡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字词:褡裢萦绕转悠黏糊糊徐缓饽饽逮蛐蛐狮城等;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选材的角度,了解作者回忆中老北京小胡同生活的特点;
3、把握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养
成对于胡同等传统物质文化的科学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
褡裢萦绕转悠黏糊糊徐缓饽饽逮蛐蛐狮城仲夏
二、交流与指导
1、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胡同水墨画》,营造理解课文感情的情境;
2、交流与指导具体过程。
请同学默读文章,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
(生大部分找到胡同叫卖声或儿时游戏的部分。)
师:(以叫卖声为例)说说你喜欢的这个句子说的是什么内容?
--夜乞者的乞讨声。
师:夜乞者是在哪里乞讨?--小胡同里。
作者还有没有写小胡同里的其他声音?请找出来。
--各种叫卖声。
师:生齐读5到8段的内容,那么这几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怎样概括?--胡同里的各种声音。(板书)
--这句话把胡同里的叫卖声比作交响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交响乐具有声音宏大、演奏乐器多,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但又悦耳动听,此起彼伏的特点,小胡同里的叫卖声从早到晚此起彼伏不间断,各种叫卖声融汇在一起,声音丰富,并且听起来和谐动听,因此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小胡同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丰富和谐的特点。
师:作者写小胡同的声音是怎样的方式来记叙的?--回忆。
除了回忆小胡同的里各种声音,作者还回忆了什么事情?
--玩具、捉蛐蛐、放风筝等。
玩具、捉蛐、放风筝都是小孩子的什么生活?--游戏生活、
因此这几段我们可以概括为?
--回忆儿时的游戏生活。(板书)
--“大摇大摆”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筝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也表现出了作者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师:齐读9、10段内容,体会作者回忆中儿时的游戏生活是怎样的?
--有趣、安宁。
师:文中5至10节是作者在回忆小胡同生活的两个方面,各种声音和儿时游戏,那么作者与小胡同有怎样的关系?请大家自读课文1至4节。
师:作者为何对小胡同生活的这些细节如此熟悉?
--作者在这里出生、长大并认识世界。
师:课文1至4节是怎样的结构关系?
--总分。第一小节总写作者与小胡同的关系--在这儿出生、长大并认识世界。第2、3、4小节分别分写我出生的地方、长大的地方和开始走南闯北。
--把北京的小胡同与其他城市类似的建筑作比较。在“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的想念和留恋。(学生第一次一般读不出来保护北京胡同的这层情感,在梳理完写作角度与抒情方式后再来点拨。)
师:文章最后这三段可以说是作者在直接抒发感情,从“想”、“舍不得”这些字词上就可以看出来。那文章中有没有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直接抒情的句子?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请找出来。
--(1)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2)??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3)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萦绕着那几条小胡同转悠。
这三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老北京小胡同的思念、怀念,体现出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
情外,深入细致地描写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师:现在我们再来整理一下全文的脉络,1-4节写作者与小胡同的关系同时抒发恋乡之情,5-10回忆小胡同里的生活,11-13节通过对比抒发对故乡的怀念、留恋。再仔细读11-13节,看看是否只是表达了思念留恋之情。
生:从最后一段“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可以看出还表达了作者希望保留北京胡同。
--以“胡同”为代表的城市传统建筑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传统文化,作者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得到保护而不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味地加以拆除。文章最后两段除了抒发作者的恋乡情怀以外还表达了对北京大肆拆除胡同做法的遗憾和希望保留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课堂反馈
说说我国还有哪些传统物质文化,你认识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四、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与老北京小胡同的关系,回忆了小胡同里的各种声音和儿时的游戏生活,表达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恋乡情怀,以及希望保留以胡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愿望。
教学反思:
在新杨中学任教几个星期以来,在了解了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摸索找到了一些教学规律,能够更多地将自己的教学想法融入到课堂中去。本课教学的设计是在阅读教参了解重难点之后完全独立设计的,当自己一字一句打完这篇教案时颇有成就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重点。不足之处在于难点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没能真正体会。本课将教学的难点设计为“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初衷是出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懂得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情感,希望能以阅读带动写作,但没有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下次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课堂仿写的环节,甚至作为一个课时的安排。
侯晓旭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五:课外延伸:
熟读课文,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jr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爆竹烟火酒肉香味悠闲娱乐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仿佛一锅“熬腊八粥”。文中六个特别的日子真的不知如何取舍。“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其实学生一读就明白,根本不用花功夫,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谋划适当的方法
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还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生1:北京胡同数量很多,密度高,大多数是改过名的
生2:有悠久的历史,从清朝开始就出现胡同
生3:北京胡同名字很有趣,四合院分高级和低级
师:最多的是高级还是低级?
生:低级的。
师:低级的比较多,都是些平凡老百姓生活的场所。
生4:了解北京胡同是了解北京的标志之一。
师: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要交流,我们一起看下大屏幕。
生齐读: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元朝。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象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生1:羊管胡同
师追问:为什么提到这条胡同?
生1:因为这是作者的出生地。
生2:菊儿胡同
师追问:为什么写这条胡同?
生2:作者的母亲在这里去世
师:母亲在这里去世,这是作者的伤心地。菊儿胡同仅仅是母亲去世的地方吗?
生3: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师:什么是仲夏夜之梦?师介绍这是莎士比亚有名的喜剧,后来常常指心中最温柔、最梦幻、最快乐的地方。言外之意,菊儿胡同是作者心中最快乐的地方。
生4:褡裢坑
师:你很仔细,看书下注释褡裢坑也是胡同名,为什么提到褡裢坑?
生4:是我懂事成长的地方。
师:我们来看看,速度5--10节,概括作者具体回忆了胡同的哪些生活?
生:5--7节胡同里的叫卖声,第8节写的是胡同里的夜行人。
师:是写的夜行人还是夜行人发出的声音?
生:声音。
师:我们能否把它们组合在一起?5--8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生:胡同里的叫卖声以及夜行人发出的声音。
师:就是胡同里的各种声音(板书)
生:9--10节,我在胡同里做的一些游戏。
师:哪些游戏?
生:放风筝、捉蛤蟆、逮蛐蛐等
师:再读5--10节,你会发现这部分语言朴实而又不乏生动,再度很有老北京的味儿,下面请同学们再读5--10节,找出你认为生动的语句进行品读,体会作者眼中胡同生活的特征,发声读。
生1:“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比喻,把胡同比作一阕动人的交响乐。
生齐回答:很多种声音。
生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同里的叫卖声多、丰富。
师板书
师:我们也听过菜场里的各种叫卖声,你会觉得它丰富、优美、和谐吗?
生齐回答:不会。
师:那么为什么作者感觉各种声音像交响乐呢?
生1:因为每种声音都有各自的特点。
生2:因为他只有头生活在胡同里,很怀念胡同里的声音。
师总结:对的。很怀念。对胡同有很深厚的情感,很怀念,很热爱。
生1:朗读了第7节。
师概括:夜晚的叫卖声你觉得很丰富有各种声音在里面。
生2:第6节
师总结: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叫卖声,简单的语言抓住了每个季节叫卖声的特点。
生3:第5节“过一会儿……”
师总结:确实,从早到晚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很丰富。继续找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
生4:第6节,写出了每个季节的叫卖声,很有生活气息
师:这叫卖声我们这边有吗?但北京有,这就是地方特色。而且有的语句加了引号,表明直接是叫卖声,很口语化,仿佛我们已经感受到那种叫卖声,很有生活气息。
生5:第7节“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吧。”
师:大家都笑了,为什么笑啊?
(生齐回答:读得好)
师:这里确实是老北京很有特色的,夜乞者的声音。
(生齐读)
师:你们读得很生动,已经抓住了夜乞者的特征,拉长而且加颤音。
生6:第5节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师:找得很好,分析下。
生6:运用通感,把声音比作可视的花纹。
师:什么叫漾漾花纹?水面微微动荡。用视觉写听觉,通感。
生6形象地写出理发师手里的那把铁玩意发出的声音很有层次感。
师:不仅有层次感,而且?生自己再读该句
生7:“嗞啦”拟声词。很有节奏感。
师:不仅有节奏感而且有美感,理发师技术高超。
生8:第9节“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师:这么好的句子你们怎么没找到的呢?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齐读
生8:“小心坎儿”用了儿化音
师:很细心,如果你再仔细找找你会发现文中很多地方有儿化音。
生找儿化音
生8:“大摇大摆”
师:确实,这个词用得非常生动,我们一起品读下。
生8:风筝大摇大摆,拟人,写出了孩子心中的高兴。
师:写出了风筝在飞时的摇摇晃晃,你们什么时候会大摇大摆?
生齐回答:高兴、得意时。
师:写出了我心情的快乐。一起总结胡同生活的特征。不仅丰富、和谐、优美,而且是快乐的,你们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吗?确实,作者若干年后回忆胡同生活仍然非常快乐,仿佛回到了童年,语句也情不自禁地使用儿童的语言,比如“它叫起来可优雅啦”这一般是小孩的口吻。
生补充胡同生活特征:朴实的
师补充:胡同里有各种声音,是怎样的?
生齐回答:热闹的。
师:那夜晚呢?虽然有各种声音,但是应该是怎样的?
生:安静。
生1:老街上的桥
师:为什么?
生1:新场是水乡是古镇,有很多的桥。
师:抓住了新场的特色来写。
生2:竹笋烧卖。
生1:北京胡同生活丰富和谐美好
生2:怀念儿时的快乐生活。
生3:这是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
师:我们刚才提到:我在这里出生、懂事、成长,母亲死在菊儿胡同。留下了我的各种印记,有伤心的印记,也有快乐的记忆。
生4:第12节
师:最后一节是作者直接抒情句。意思很直白,希望保护胡同。课前老师也发给同学们两篇文章,看看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对胡同的态度怎样,在文章的结尾。生5:汪曾祺是一种伤感、无可奈何之情。
生6:乐观,现代的事物要和古代的事物融合起来。
师:客观、辩证地看待。
生:中立。
师:这么多文章中,只有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直抒胸臆要保留北京胡同的,为什么呢?(结合文章标题及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讨论)
生1:标题,“老”历史悠久,年代久远。“小”胡同在变少。
生2:保留胡同里的文化
师:非常好,不仅保留胡同,还要保留胡同文化,就是保留传统文化,北京文化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说,老师再补充点东西,这也是在你们预习的两篇文章里的内容。
总结:怀念儿时的生活。
师:怀念儿时生活就是怀念家乡,文章中有几句直接表达作者思乡的句子,找找看。
生1:第4节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师:还有一个类似的句子在哪?
生2: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师:布置回家作业:选取记忆中(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一次游戏,模仿本文对小胡同生活的描写(注意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描写性的文字。
侯晓旭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实录(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难点: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突破: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场景的描述,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等,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教学准备:
1、有关老舍的资料。
2、描述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畅谈春节,导入课文
2、童谣一: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童谣二: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合家欢,乐淘淘,大家齐迎新年到,新年到!
诗歌: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介绍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代表作有:《骆驼样貌》,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貌》、《四世同堂》便是描述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资料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先生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解决课文生字词,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作者写了春节期间哪些重要的日子?
2、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机正音)
(1)读下列词语:
略
(2)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初旬
腊月
除夕
守岁
天桥
3、读完课文,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
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祥和等
4、讨论交流:课文描述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三、再读课文,感受过年的味道。
2、从描述爆竹的文字中感受年的味道。
儿童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天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3、从空气中到处飘荡着食品的香味感受过年的味道。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吃又甜又粘的糖;腊月二十三那天,还要把肉、鱼、鸡、青菜、年糕什么的准备充足;除夕夜,家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4、人们过年的时候快乐吗?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大事,对于大人们来说也是大事。家家忙过年,人人都欢喜。孩子们能够尽情地吃、玩、乐,大人们也是忙着准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还有逛天桥、逛庙会、听戏、做灯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由此能够看出人们过年时的情绪是多么快乐。
四、展示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优美的部分读出来与大家共赏。
五、布置作业
1、文中有许多描述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2、抄写下列词语。(积累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显示全部
收起